-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5
- 3
- 13
- 4
- 1
- 1
- 1
- 7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兰珍 何静 等 《新中医》 2020年52卷12期 170-1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老年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急诊PTCA术的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比2组手术前后心理...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急诊;心肌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Dupouy P ; Pelle G ; 等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00年49卷4期 369-375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Murasato Y ; Suzuka H ; 等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05年66卷2期 237-243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Suzuki T ; Hosokawa H ; 等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999年34卷4期 1028-1035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鹏 导师:颜红兵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我们回顾性的研究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挽救心肌并且临床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前瞻、随机和单盲比较直接PCI患者经指引导管或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寒梅 导师:田家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肌存活性的价值。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采集30例健康人静息状态下的SRI图像,计算各指标参考值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杰尚 导师:张钲 兰州医学院 兰州大学医学院;兰州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病变部位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的影响.结论:冠脉病变血管数目、病变部位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向珍 导师:曹中朝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初次AMI患者分为两组:PTCA组(n=25)和对照组(n=30).PTCA组于发病后平均10d对梗死相关动脉及其他严...
【关键词】 心肌梗死 ; 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明日 导师:赵利华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通过观察口服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成形术(BA)后血浆的PGI<,2>、TXA<,2>水平的作用及相应的血管形态学改变,探讨IA抑制冠状动脉成形术后RS的作用.结果发现,IA增高血浆PGI<,2>,减少血浆TXA<,2>,保持PGI<,...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毛冬青甲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尹红霞 导师:陶贵周 锦州医学院 辽宁医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心率变异性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PTCA术前1-2天及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和心脏彩超检查。HRV检查方法包括长时程24小时时域(SDN...
【关键词】 心肌梗死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洋 导师:赵利华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研究通过观察IA对兔颈动脉球囊成形术(balloon angioplasty,BA)后血浆的NO和ET水平的影响,并检测损伤后血管的形态改变,探讨IA抑制动脉损伤后VSMCs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肥厚,血管重塑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发现,I...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毛冬青甲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明程 导师: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目的:该课题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NYHA心功能Ⅰ~Ⅱ级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d的影响及其与血管重建数目、部位的关系,探讨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对QTd的影响,为心脏电生理基础研究和冠心病介...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支架置入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志忠 导师:段宝祥 陈绍良 河北工业大学 临床医学 冠心病介入专业(硕士) 2001年
【摘要】 目的:1.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探讨CRP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联系;2.阐述CRP与远期临床再狭窄的联系,寻找临床再狭窄的预测...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光公 导师:孔宪明 山东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硕士) 1999年
【摘要】 炎性反应对心脏具有损伤与保护双重作用,是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机制.冠脉成形术引起的炎性反应始于术后早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因子α(TNF-α)是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冠脉成形术后IL-6、TNF-α早期变化未见报道.冠状动脉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春莉 导师:李淑梅 白求恩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心血管内科(硕士) 1999年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n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I)在...
【关键词】 冠心病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蓓 导师:陈可冀 毛节明 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硕士) 1998年
【摘要】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动脉内壁损伤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血小板粘附、聚集及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以及脂质的沉积等.中医学认为,这些病理改变基本属于"血瘀证"范围,"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证明用活血瘀名血...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俏俏 范瑶华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24年33卷3期 229-2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获得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峰值皮肤剂量(PSD)数据,评估患者确定性效应发生风险.方法 使用Gaf-chromic XR RV3胶片剂量计采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峰值皮肤剂量,主要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实 张石在 等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4年18卷4期 324-329页
【摘要】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系缺血心肌细胞血液恢复过程中出现的结构破坏、细胞坏死、功能下降等现象,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致死性室颤形成、心力衰竭增加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疗效与预后存在直接影响.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逐渐上升,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玉瑛 李俊爱 等 《大家健康(下半月)》 2009年7期 90-91页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的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晓丽 贾龙香 等 《中国保健》 2006年14卷4期 48-48页
【摘要】 目的:对过去一年中应用冠脉介入方法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200例因发生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心绞痛;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心内科的住院病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万云高 导师: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1.研究和探讨冠脉慢性闭塞后对心脏结构的影响.2.分析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1.对冠脉慢性闭塞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心绞痛为A组(36例),伴有陈旧性心梗为B组(30例),正常对照为C组(5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