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025
- 300
- 93
- 33
- 5554
- 865
- 741
- 590
- 357
- 2612
- 756
- 655
- 441
- 38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项蓓 刘佳 等 《医药导报》 2023年42卷4期 600-602页ISTICPKUCA
【摘要】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体质量50 kg. 患者既往有脑梗病史10年余,2020年6月因"一过性头晕"就诊,头颅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未予干预. 有高血压病史12 年余,最高血压 200/100 mmHg ( 1 mmHg=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超 尹涛 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2023年36卷11期 1149-1153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究加拿大TIA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 7 d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效能,并与ABCD2 评分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并确诊的 174 例T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玄丽慧 陈应柱 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3年51卷2期 218-2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及脑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7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6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以及不同CIS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巧儿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30卷12期 49-50页
【摘要】 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血管突然梗阻致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中青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因较为复杂,危险因素多样化,常见病因无法解释疾病.现有1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尚缺乏明确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媛媛 张延军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年24卷2期 223-229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变组织中发生炎症反应,且miR-150-5p表达明显下降,miR-150-5p是否经Toll样受体5/核因子κB途径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并减轻缺血性脑梗死组织损伤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微小RNA-150-5p(miR-150...
【关键词】 miR-150-5p;Toll样受体5/核因子κB p65通路;炎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丽 《护理研究》 2019年33卷4期 699-700页ISTICPKU
【摘要】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应用rt-PA溶栓过程中给予预防溶栓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生并发症2例.提出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意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新博 习伟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40卷2期 233-2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表现;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缺血性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霞 崔璨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年34卷5期 647-6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方法.方法:①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实验室进行实验的SD大鼠60例,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完成大...
【关键词】 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改良Zea-longa线栓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伟 邓小容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38卷11期 2573-257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后24h Alberta脑梗死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变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存档的CT影像.使用所有可用的纵向位片进行ASPECTS,仅量化急性缺血性改变.将ASPECTS作为...
【关键词】 Alberta脑梗死项目早期CT评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再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改凤 张社峰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7卷20期 4997-499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七对脑梗死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剂量组、三七低剂量组和西药组.通过线栓法构建小鼠脑梗死模型.成模后,治疗组开始三七溶液灌胃给药12 w.N组和CT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水霞 张顺 等 《放射学实践》 2014年8期 901-90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 MRI 序列、DWI、MRA、3D-ASL 及 DSC-PWI检查...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脑卒中;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扬 金银华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3卷18期 4407-440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头部MR平扫、DWI、DTI扫描,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及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对比测量梗死侧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 邵肖梅 等 《放射学实践》 2013年28卷11期 1164-116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动脉缺血性脑梗死(NAIS)的早期MRI特点及不同MRI序列在NA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例行MRI检查确诊的足月NAIS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15例患儿于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民 高锦云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24期 5374-537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饮酒量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梗死病人467例,将其按成饮酒量的不同分成不饮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和重度饮酒组,应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对稳定期(住院15d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颖 孙峰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45期 8455-845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但慧桃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17卷1期 82-84,9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交替使用甘露醇和高渗盐水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脱水治疗效果,以期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方法: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交替应用的脱水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甘露醇.观察两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平 顾国龙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30卷17期 2521-252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管疾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2].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为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其编码基因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奕翠 谢娟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30卷6期 727-7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谷氨酸检测对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病情进展情况分为2组: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52例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5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谷氨酸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颖 何志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30卷23期 3529-353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BMSCs 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治疗组.改良的L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娥 金鋮富 《中国药房》 2008年19卷2期 86-8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与舒血宁组,每组3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清华 周石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年14卷5期 461-4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阻塞血管部位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162例,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潜林 周石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年14卷5期 457-4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21卷1期 52-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前后分别检查体温、血常规、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同时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结果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佟志勇 潘海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33卷3期 236-237页ISTICPKUCABP
【摘要】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促进缺血半暗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方法:1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5~8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用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行动脉接触性或静脉溶栓.第3周末判定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福 陆铭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02年5卷1期 22-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方案,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组(治疗组)13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9例;疗效判定依据0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海 夏蔚宗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年17卷3期 221-223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方法 10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在其接受治疗过程中即发病后第3、11、21 天和在出院后随访各做头颅CT 平扫一次。分别计算病灶的面积和密度的改变程度。结果①发病后72h内,病灶CT值的改变程度平均下降23...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转 陈光辉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0年13卷1期 63-64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0 引言糖代谢异常在缺血性脑梗死(ICI)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已证实糖尿病是IC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状态与预后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正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观察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建平 王冰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22卷6期 646-6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 m g口服,1次/d,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孔博 邵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3卷16期 76-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14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引发初次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艳玲 李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3卷17期 48-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能力、梗死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利 夏辉 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年31卷11期 93-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艳祥 夏琳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18卷13期 1401-140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NBP)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A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贞 《河北医药》 2019年41卷1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收治的AC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00例为ACI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30例为健康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少敏 张雪梅 等 《武警医学》 2019年30卷10期 873-876,8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08至2018-08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限 文晓蓉 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9年21卷7期 527-530页ISTICCSCD
【摘要】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识别易损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超声成像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超声不仅可以筛查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基本特征,还可以早期提示斑块的易损性.本文拟从斑块构成、纤维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文娟 郑晓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年43卷9期 1251-125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在脑梗死病人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护理干预,观察2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艳君 邹欣 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13卷3期 117-11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二级预防作用.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2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秋艳 樊丽娟 等 《武警医学》 2018年29卷1期 21-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治疗后连续3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猛 周如海 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20卷6期 379-38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首发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3例(观察组)和同期1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的血管僵硬度(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脑梗死,缺血性,急性;脉搏波传播速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桥 高心逸 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26卷4期 374-382页ISTIC
【摘要】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侧支循环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以CTP达峰时间/密度比值变化评分作为定量指标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分析侧支循环变化情况与梗死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AIS患者中,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 李密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33卷5期 777-7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前列地尔基础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靖 郑盈盈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8卷1期 78-82页ISTIC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全面收集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富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11卷7期 703-70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灯盏花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09~2016-09收治的9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泽荣 肖波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6卷15期 2128-21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气虚血瘀组30例、风痰瘀阻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立斌 施宛辰 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8卷3期 152-15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初发与再发与颈动脉斑块、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血小板活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50例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2组,均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活性C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沛然 廖祖达 等 《卫生软科学》 2018年32卷2期 46-50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方法]采集了2014-2015年上海市10家三级甲等医院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出院病例且病案首页中第一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ICD-10诊断编码为I63)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荣金 宋李梅 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年25卷8期 1151-1153,1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6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丽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27卷3期 181-183,189页ISTIC
【摘要】 脑侧支循环建立与缺血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侧支循环的形成涉及到多种因子的参与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较多的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其中 ,V EG 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6卷10期 1420-1423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压变化节律与预后及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使用 S/NB19086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我院 2015年 1月—2016年 12月住院的 21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进行 24 h监测,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海燕 崔换新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17卷16期 1729-1732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小檗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