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
- 1
- 16
- 4
- 1
- 1
- 29
- 23
- 11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路 林学涵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4期 1599-16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用生态网络分析和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岑雨欣 顾兴丽 等 《乡村科技》 2022年13卷15期 141-144页
【摘要】 利用四川省1980、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共5期土地利用基本数据,采用GIS技术及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合成1980—2020年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从而得到近40 a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由此分析四川省土地利用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君洽 杨荣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1期 7801-78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运用Bookkeeping模型,结合土壤、植被碳密度基础资料及调查数据,评估了近30年临泽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临泽荒漠绿洲区的土地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Bookkeeping模型;碳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文全 张兴国 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4卷2期 242-247页
【摘要】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
【关键词】 中国耕地;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俊喜 程序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3期 6309-63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衣华鹏 张鹏宴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35卷1期 282-284页
【摘要】 采用RS与GIS技术,调查了1992~2002年烟台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烟台市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蔚 导师:刘曙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森林、草原、耕地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态经济密切相关。量化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当前生态环境局势的响应是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然而,在森林、草原和耕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水分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佳丽 史文娇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1期 46-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 2010 与 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江涛 文兰娇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4期 110-1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武汉城市圈 48 个区(县)2000-2020 年 5 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测算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转换空间非均衡程度,并利用重心模型绘制基于耕地非农转换速度的分级重心曲线,分析耕地非农转换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扩散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胤铭 刘小平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4473-44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 2045 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
【关键词】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InVEST模型;京津冀城市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青松 蒋旭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4期 10413-10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湖北省2000-2020年耕地占补面积时空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县级行政单元尺度探究由耕地占补导致的碳储量变化量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并运用PLUS模型模拟区域未来四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碳储量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杨亮彦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5期 57-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松林 王萍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6期 144-15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1980、2000、2018 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黄河流域山东段 198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对比,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类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莹莹 王智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1209-1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究退耕还林(草)和耕地保护双重背景下耕地的动态变化对林草交错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1990、2000、2010年和2018年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及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了交错区耕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慧慧 毋兆鹏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5期 231-2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建设用地扩张年增量和年增长率,明确了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和速度,并分析了飞地式、边缘式和填充式三种扩张模式特征及其带来的热力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能为绿洲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静 巴明廷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3期 177-1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 2010 年和 2017 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7 年郑州市耕地面积变化最为剧烈,减少 8.16%;其次为建设用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理庭 蔡海生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3947-39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流域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饶河流域为例,基于Markov-FLUS耦合模型综合考虑自然人为两方面,选取12类驱动因子,以2005...
【关键词】 Markov-FLUS模型;土地利用模拟;多情景目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瑶 张潇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6期 2086-20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为发达区域,其快速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1995-2015年深圳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规律,运用FLUS模型与ESV算法,设定自然发展、城市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贱成 谢炳庚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7期 6997-70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境质量的高低成为测度地区生态健康及可持续状态的关键因子.广东省生态质量及退化过程复杂,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FLUS-InVEST耦合模型,对广东省1980-2020年生境质量变化及未来2020-2035年生境质量趋势进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飞燕 刘艳晓 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36卷2期 173-179页
【摘要】 基于河南省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分析了各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及构成情况,并基于格网尺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探索了河南省ESV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河南省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永虎 耿灿 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2期 162-172页
【摘要】 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对于指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综合运用多功能价值体系、SPSS偏相关工具、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调控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浩 张晓萍 等 《人民黄河》 2023年45卷6期 111-116,127页
【摘要】 为揭示退耕还林前后北洛河上游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GIS和RS技术,分析了北洛河上游流域退耕还林前后1981—2010年(分为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3个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婕 舒薇薇 等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9卷3期 19-24页
【摘要】 过去四十年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浏阳河流域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城镇用地面积大幅增加.本文通过建立浏阳河流域SWAT模型对城市化进程对河道径流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浏阳河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6.82%,月平均径流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然 丁文峰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29卷4期 62-67,74页
【摘要】 为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基于SWAT模型,通过分析丹江流域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设置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式,探究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性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彦杰 刘欣 等 《农业工程学报》 2022年38卷12期 260-269页
【摘要】 把握耕地利用转型脉络是改进耕地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该研究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形态的度量指标,刻画1949—2019年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基于趋势性转折点诊断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期,分析不同转型期耕地转型的诱发路径.结果表明:1)河北省耕地利用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乐 程勇翔 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0卷2期 223-230页
【摘要】 以干旱区典型农业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和气候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方法、耕地定量分析统计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及气候时空变化趋势模型,分析干旱区绿洲耕地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过程,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椿阳 高尚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0期 3482-34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水源地所在的伏牛山区为例,测算、分析了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此基础上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 表明:(1)研究期间,伏牛山区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和草地大幅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昕利 易扬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6期 1877-18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是我国“中三角城市群”所在地,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地理环境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根据1990、200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祖拜代·木依布拉 夏建新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7期 2322-23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干旱内陆河流在维系绿洲形成与发展,连接干旱区绿洲各类生态子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克里雅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分析了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缓冲区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泽孟 李赛博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4期 5015-50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年际间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异特性及驱动机理解析问题,采用Python和R语言构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动态概率模型和驱动力综合分析模型,实现了21世纪以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的定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婷 彭昭杰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0期 3770-37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18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丹顶鹤大陆种群重要繁殖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丹顶鹤重要繁殖地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突出表现为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了1400.5 km2,主要转化为耕地、水体和草地,耕地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萌萌 刘梦云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8期 6785-67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核心问题.根据土壤样点和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陕西黄土台塬近三十年耕地转变对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1)1985-2006、2006-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国敏 蔡宏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5期 151-1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近十多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喀斯特地区坡地景观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典型喀斯特流域赤水河中上游为研究区,选用覆盖研究区2003年及2016年Landsat系列数据,使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分别探讨了研究区的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芳 王川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0期 7300-73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表征,是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县域——榆中县为例,基于ArcGIS平台和InVEST模型探讨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依拉·热合曼 买买提·沙吾提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6期 5938-59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研究是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促进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择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域,以1994和2016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应用格网、敏感性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建勇 王世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8799-88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面临着生态问题,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倍受关注,对这一区域植被覆盖的进行监测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以MODIS-NDVI为数据源,分析2000-2016年间,研究区不同地质背景,多种土地覆被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强 李秀梅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4期 188-1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水资源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所能支撑的最大可利用的水资源.在对山东省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供水模数、降雨量,人均GDP、人口密度、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万元农业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悦 张永清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3期 8621-86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掌握其含量及分布特征对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ArcGIS技术与相关分析,研究了山西省晋中市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海拔、用地类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晋中市pH值平均为7.97,土壤整体呈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卓 刘淑亮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454-44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耕地复种指数是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表征,时空动态特征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以黄淮海地区2001-2015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
【关键词】 Savitzky-Golay滤波;复种指数;时空格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汝波 林媚珍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6期 175-1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开展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 对快速城镇化区域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ArcGIS平台和InVEST模型, 对珠江西岸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碳储量进行估算, 并分析碳储量对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爽 张吴平 等 《广西植物》 2018年38卷8期 1005-10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调控植被资源,解决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生态问题,该研究依据山西省2005—2015年MOD17A3H数据,利用ARCGIS、ENVI等软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对气候、人为等影响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洁 赵赛男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6期 89-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1996年、2001年、2007年、2012、2016年洞庭湖区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建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亚鸣 孙慧兰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1期 193-20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依据新疆2001-2012年12期土地分类利用影像,整理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数据,以2015年更新的生态服务当量价值表评估伊犁河谷生态服务价值,并结合当地经济、人口等数据,对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区的政策及自然因素,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君 刘亚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7期 5411-54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RS与GIS技术,以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森林蓄积量定量估测模型.根据“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推算方法,对福州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建立福州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俊菊 雷莉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1期 3788-37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流域气象和水文过程长期观测数据及四期TM影像数据,在建立基于气候及土地利用两种因素变化的径流过程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河川径流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结果表明,(1)1956-2009年,到达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雯 周宝同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8期 6060-60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2006-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影响,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巍 靳甜甜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3期 7013-70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从上游、中游以及整个区域的角度综合评价了该区域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60%以上为未利用地,2000-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巍 靳甜甜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2期 3211-32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2000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速率、变化方向及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流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康康 储金龙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0期 5714-57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开展淮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2年,淮南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缓慢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2009年是人均生态承载力提升的拐点,表明经济科技因子的提升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仕超 高小红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3期 985-9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CLUE-S模型,以青海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7年和199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逻辑斯蒂逐步回归方法选择自然和社会经济等18种驱动因子,对湟水流域200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2008-202...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CLUE-S模型;空间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