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8
- 5
- 1
- 1
- 1
- 14
- 13
- 10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米曰堂 李蕊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年30卷11期 2449-2451,封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门体转流下大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与肝移植模型进行对比.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10只):对照组,B组(140只):肝移植组,C组(94只):脾脏移位肝脏冷缺血再灌注组.并进行门静脉压、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学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冰 王国栋 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年27卷10期 825-82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冷缺血损伤条件下,小鼠半肝移植后早期肝内趋化因子T细胞激活基因-3(T cell activation gene-3,TCA-3)的变化. 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全肝和部分肝脏移植模型,分为全肝对照组和半肝移植实验组.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畅 彭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年34卷1期 55-56,后插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建立改良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较优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昆明小鼠作为供、受体,在两袖套法的基础上,将小鼠肝移植术划分为:供体准备手术、受体准备手术、取肝和整肝及供肝植入手术;提高肝上下腔静脉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下腔静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伟 刘军 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年19卷1期 32-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于术前2 h将60 mg/kg的姜黄素溶于1mL DMSO中静脉注射;对照组(19只),于术前2h静脉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本厚 张文健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10年48卷1期 48-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永生化人肝窦内皮细胞(LSEC)株的形态和功能特性,评价其作为体外研 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以及流 式细胞术检测LSEC细胞株的纯度,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内的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作金 李旭宏 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12卷5期 336-3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活体或冷保存期离体门静脉灌注供肝转染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特异短发夹RNA(shRNA)对再灌注后受体TNF-α产生的影响,判断以IRAK-4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害(I/RI)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并探索可行的...
【关键词】 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皓 彭承宏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6年44卷5期 310-3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阿霉素(DXR)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热休克反应在肝脏长时间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供体大鼠术前按1 mg/kg由外周静脉注射DXR(DXR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8 h后行肝脏原位冷灌注,获取肝脏后将其在4℃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俊杰 杨卫平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6卷6期 621-6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20例(连续病例).分别于9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供肝于冷缺血末期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栋 刘冰新 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11卷3期 193-1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在多种肝胆手术特别是肝移植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国内外同行对肝脏在冷缺血或热缺血及再灌注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病理生理变化和损伤防护方面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胆道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却极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堂雷 蔡伟耀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年10卷6期 455-4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冷、热缺血移植术后引起供肝损伤的炎性细胞是否相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4只.供肝分别在乳酸林格氏中保存120或240 min后行原位肝移植术;另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供肝分别经心跳停搏90、120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基业 Weglinski Kupiec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8卷5期 287-2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肝在不同冷缺血期、复温期及再灌注期钙蛋白酶活性变化,以及钙蛋白酶抑制剂对离体灌注肝功能及原位肝移植大鼠生存的影响.方法SD大鼠.共5个实验部分:(1)冷缺血实验;(2)冷缺血后复温实验;(3)冷缺血后再灌注实验;(4)钙蛋白酶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堂雷 蔡伟耀 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08卷11期 664-6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大鼠正常心跳供体(HBD)和心跳停搏供体(NHBD)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死因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HBD和NHBD两组;NHBD组又分别设心跳停搏30 min(NHBD-30)和45 min(NHBD-45)两组.每组各行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泉 俞卫锋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年21卷1期 36-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为提高肝移植手术后供肝存活率,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是否能减少移植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从大鼠肠系膜上静脉分别注入NAC 150mg/kg或5%葡萄糖1ml,15min后取肝,以4℃UW液保存48h,再将鼠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菲 贾莉莉 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7年38卷5期 297-3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JAK2/STAT1)信号通路在大鼠肝脏冷缺血及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0只:(1)IR组:建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惠贞 何谦 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2年33卷1期 44-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灯盏花素对供肝进行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4组.A组和C组供肝未经灯盏花素预处理,B组和D组供肝经含20 mg/L灯盏花素的UW液预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强 陈勇 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年32卷2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激活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转导通路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者,分为冷缺血转染组、活体转染组和对照组,以两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冷缺血转染组大鼠于冷缺血期经门静脉灌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助林 王曙光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年21卷20期 2351-235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冷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移植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分流组和阻断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 h、6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立辉 赵砚丽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年28卷7期 1184-118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器官冷保存期的冷缺血损伤是导致移植肝脏功能衰竭或早期无功能的重要原因[1].炎症和氧化反应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钱海鑫 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0卷1期 69-71,101,后插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冷保存2、4h的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配成48对,随机分成6组:1、2组为供肝冷缺血时间为2h的对照组和实验组,3、4、5、6组为供肝冷缺血时间为4h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供肝切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翔 吕毅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29卷15期 1417-14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分为100,10,1 μmol/L3个浓度组,建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栋 马毅 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8年29卷9期 536-5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存不同时间的大鼠部分肝脏移植后的肝细胞再生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受者,按照实验设计分别将供肝于4℃UW液中保存1 h(冷缺血1 h组)、8 h(冷缺血8 h组)和16 h(冷缺血16 h组).然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小萍 徐福涛 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6年27卷1期 22-2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惟病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长时间的器官保存和门静脉阻断,可加剧移植后的全身炎性反应,由于肺循环与肝循环的特殊关系,肺是全身炎性反应中最易受攻击的器官[1],有证据表明延长冷保存时间的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在移植后组织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维民 郭永章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年22卷3期 302-30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冷/热两种条件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能量状态与细胞死亡方式的关系,探讨减少此类损伤的措施.方法建立SD大鼠肝门阻断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术后缺血1 h、再灌注1、12、72 h肝组织能量物质变化,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建光 刘俊卯 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9卷2期 118-12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肝肾快速联合获取的方法及其与供体器官质量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供体肝肾快速联合获取的操作过程,评估肝肾质量,分析误伤情况. 结果 1例供肝分离时误伤肝十二指肠韧带,但不影响移植.11个供肝、22个供肾移植给相应受体后功能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飞波 蒋文涛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7年15卷1期 16-19页
【摘要】 肝移植是目前挽救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供体的短缺和严格筛选制约了其发展.庞大的等待移植名单及不断增长的移植需求与供体肝脏的严重短缺间的矛盾使其扩大了接受标准,纳入了曾经因为不适合移植而丢弃的肝脏,即边缘肝脏.研究表明,供肝冷缺血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水军 朱长举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年20卷3期 229-2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92只Wistar大鼠做为供、受体行原位肝移植,供肝切取前给予不同方式的缺血预处理(C组为对照组,不行预处理;E1组在供肝冷灌注前行门静脉(PV)和肝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中奎 张水军 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2年23卷5期 297-2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实验1组)、供肝预处理组(实验2组)、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实验3组),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