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70
- 16
- 13
- 286
- 30
- 7
- 6
- 5
- 44
- 36
- 34
- 22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席崇程 张杰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2期 187-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阳、藏象和体用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学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哲学和中医理论受到影响,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医家关于肝与命门藏象的论述各有差异.本文立足于对肝与命门位置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哲学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妹 宋庆桥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7期 914-9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左""右"概念具有复杂性,不仅指空间方位,更承载着尊卑秩序、官职制度、事物偏颇及前后时序等内涵.本文通过阐释"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所蕴含的医理,发现其内藏人体气机升降的路径、先后顺序、非平衡运行状态及以中为尊的内涵,由此贯通该理论的内涵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哈斯特尔·加尔肯 吾米提·塔西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5期 910-912页ISTICCSCDCA
【摘要】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多聚焦于"肾主骨,生髓"理论,而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肝藏血主疏泄,筋脉固骨"对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影响.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与肾共同影响骨髓的生成和骨的健康.当肝血不藏、肝气不疏、肝脾不调时导致筋骨失去滋养,进而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枫 黄艳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21卷8期 187-190页
【摘要】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妇人病三篇,是现存医籍中有关妇人病最完整的记录.张仲景体察入微,深谙女性为"数脱于血"所困,出妇人病三篇养血方19方,充分体现其人文关怀.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肝发挥其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肝为血之海""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铭威 《光明中医》 2025年40卷7期 1409-1412页
【摘要】 靳利利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博采众长,深入分析心血管疾病,认为现代心血管疾病人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因素、经济的压力导致疾病发生,结合体质学说,基于肝藏理论,提出从肝论治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创柔肝方以柔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鑫 束凯伟 等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16期 3274-3277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基于《黄帝内经》"藏象""玄府"理论的调肝通玄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前庭性偏头痛辨证为肝火上炎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调肝通玄汤水煎内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治疗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方智 罗新筠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1期 158-163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认为早泄病机复杂且与多个脏腑密切相关,辨证分型和治疗用药存在差异和难度.为进一步探明早泄病机并提高临床辨治疗效,基于藏象学说、五行生克理论及医家学术经验总结,分析认为早泄多与肾、肝、心三脏相关,其中肾为根本原因,肝是中心环节,心是直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德超 王梦雅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2卷5期 1-4页ISTICCA
【摘要】 借助当前柔肝的定义,通过对与柔肝以及柔肝法相关的文字和肝藏象理论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探讨柔肝的含义以及柔肝法的实质.柔肝的含义是使"狭窄、紧迫、挛缩"的筋膜脉络等恢复原本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宽松、伸展"以及"可曲可伸"之性;柔肝法是治疗由外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32卷9期 780-783页ISTICCA
【摘要】 基于王伯祥教授创立的中医藏象肝病研究所的学术思想与研究特色,结合中医藏象学说与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肝藏象理论在现代肝脏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指出: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核心,其概念内涵不断演化发展,中医肝藏象可以用于西医肝疾病.病证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嘉 《现代中医药》 2022年42卷1期 78-81页CA
【摘要】 肝气"升发"寓于"生发"之中,以"生发"替代"升发"更为合理."生发"与"体嫩"为肝脏的重要生理特性,肝气"生发"为生命气化之"动机",肝气"体嫩"则反映了肝气易于折损的生理特点.肝脏的"生发""体嫩"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佳明 姚宝农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13卷7期 52-55页
【摘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症状多样,病程持久,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通过相关医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为切入点,探析其与PSD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文丽 陈水龄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30卷6期 427-430页ISTIC
【摘要】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学"藏窍理论"经典论述之一,反映了藏象之肝与目窍的密切关系,也是中医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该理论学说首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其理论内涵可概括为目为肝窍、肝血养目、肝气通目、肝经循目、肝体柔目.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玉萍 马淑然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7期 441-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医家李东垣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李东垣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理解阴火产生的病机对于掌握气虚发热的本质,正确运用补中益气汤进行临床施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历代医家对于阴火产生的机理认识不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阳 马淑然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5卷7期 441-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体的五脏是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而变化的时间自稳调节系统.五脏应五季之生、长、化、收、藏之气而分别主五时.在这一系列转化过程中,肝是五脏应时而变的内在推动力,主令于春,在其他季节转化成主时之脏的应时而变,从而发挥五脏应五时的功能.肝应五时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瀚旻 《世界中医药》 2011年06卷1期 11-15页ISTICPKUCA
【摘要】 肝藏象研究是现代藏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藏象纯功能说""藏象指标说""藏象结构功能说"的基础上,提出"肝藏象肝脏中心说",扩展和深化了肝藏象本质研究,为藏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雯 方肇勤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5卷2期 141-143页ISTICCSCDCA
【摘要】 《难经》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系东汉时期所作,其学术价值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并重,故有“内难”之称.本文拟通过比较《难经》与《内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从肝脏解剖、肝的物理属性、肝的功能、肝的脉诊、肝病治则治法、预后等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铭 鞠宝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34卷1期 8-10页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最古老以及最宏伟的医学经典书籍,其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初步形成,为中医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亦是对战国之前医学成就以及大量的临床医学成果进行一次归纳性的总结.《黄帝内经》对五脏热病的论述,内容丰富,散见于其他篇章,其中对肝热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正光 李悦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32卷9期 1634-1637页
【摘要】 通常认为慢性肝病患者应该“静养”,以减少能量消耗、减轻肝脏负担.但近年来这一观念受到了挑战.在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的在线教学课程中,便推荐了肝硬化患者接受个体化的训练干预.多个研究证实,运动能降低肝病失代偿事件.作者尝试性将五禽戏之...
【关键词】 五禽戏;鹿戏;早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晓伟 尤耀东 等 《中国性科学》 2017年26卷2期 82-84页ISTIC
【摘要】 目的:基于“肝藏”理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经交配后证实有正常勃起功能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养血组,每组10只,采用尾部放血和悬吊激惹方法配合低铁饮食制备肝郁血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军 曹继刚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1期 42-43页ISTIC
【摘要】 <篇首> 肝气学说是中医学肝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人类疾病的诊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同中医其他理论一样,其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兼收各家学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雪琴 陈涛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6期 691-693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论述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体内调节与代谢中的作用,探讨ADM与中医肝藏象的内在相关性,提出ADM在体内表达的正常与否可能是"肝开窍于目"、"女子以肝为先"、"肝阳上亢"等分子水平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研究ADM的表达和调节机制,对于揭示和...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ADM);肝藏象;中医基础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明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6期 467-469页ISTIC
【摘要】 提出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科学假说与学术思路和目标是:形成本研究整体构思和具体布局;探查肝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脑区,揭示其调控作用下效应器官产生功能活动的作用机制,以及从肝论证相关病证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采取从正常应激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广艺 汤杰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15卷17期 2303-230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如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年8卷11期 4-5页ISTICCSCDCA
【摘要】 体用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具有具体和一般两种含义,其适应水平为宏观层次,"肝体阴用阳"在微观层次上对体用范畴的应用,导致了"体用殊绝"这一矛盾,它决定了中医理论体用诠释的衰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东升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26卷6期 8页ISTIC
【摘要】 <篇首> "左肝右肺"最早源于<内经>.<素问@刺禁论>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后人将其简称为"左肝右肺".仔细研读<内经>原文,并查历代医家对"左肝右肺"的阐述,觉得寓意深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庆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年36卷4期 30-32页ISTICCSCDCA
【摘要】 用中医学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探讨肝胃相关的生理病理以及辨证论治规律,并附验案分析胃痛病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如辉 卢良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25卷4期 245-246页ISTIC
【摘要】 历代文献少论肝阳虚的原因,除了肝脏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的肝阳虚较之肝阴虚确属少见外,最深刻的原因在于以脾阳、肾阳概言肝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廉泽清 问姗姗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5年21卷3期 1-3页
【摘要】 贾六金教授基于肝藏象理论,指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是肝风内动,采用辨证用法、辨证用方、辨病加药三步法治疗.用平肝息风法治疗时,兼顾患儿的他脏病变,进行辨证选方论治,分为肝亢风动证、肺气不足证、脾虚肝旺证、心胆气虚证和阴虚风动证,以平肝息风方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晓伟 尤耀东 等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21期 3115-3118页
【摘要】 目的:基于“肝藏”理论,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缝隙链接蛋白Cx43角度研究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经交配后证实有正常勃起功能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养血组,每组10只,采用尾部放血和悬吊激惹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洋滨 《医药前沿》 2013年25期 70-71页
【摘要】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洋滨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32卷28期 127-128页
【摘要】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西珠嘉措 《中国藏学》 2010年4期 155-158页
【摘要】 肝脏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处于要害部位.肝脏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后的又一个人类健康杀手,医学界至今还未形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藏医却对此有特殊的疗效.本文根据传统藏医学的基本理论,对肝脏、肝功能及肝病进行逐一介绍,探讨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峥 张婉瑜 等 《现代中医药》 2010年30卷4期 59-61页CA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总结,以探讨现代对中医肝的生理功能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晓霞 《国医论坛》 2002年17卷5期 13-14页
【摘要】 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成,既可濡养肢体,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内经>提出"肝藏血",说明肝的生理功能之好坏与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治血先治肝"的诊治思想对于治疗内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闪闪 魏丹丹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年27卷5期 198-2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常导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娟 骆仙芳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3期 956-9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肝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疏理了《黄帝内经》中肝藏象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肝藏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作出准确详实的阐述,以期能够全面理解肝藏象生理病理过程,为中医理论体系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智慧 张晓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卷39期 32-33页
【摘要】 中医藏象理论中的“肝与胆相表里”理论因“肝胆相照”一词而被大众所熟知,本文将从理论源流与现代发展的角度系统阐释“肝与胆相表里”理论,以进一步揭示其学术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鹏飞 李成卫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41卷10期 2086-2087页ISTICPKUCA
【摘要】 肝体阴用阳是对中医肝藏象的高度概括.它既包括了肝的生理特点,也是对肝病理特征的概括,因而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是在脏腑辨证以及本草学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古典哲学体用范畴而对肝藏象理论进行的全新阐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卞兆祥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5期 1261-12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对中医调和肝脾理论的内涵及现代研究概述的基础上,指出调和肝脾理论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肝脾相关的表证研究、肝脾相关的机制研究、肝脾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对其可能的研究途径作了探讨,以期为调和肝脾理论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邵华 黄丽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8年29卷11期 2814-2816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肝肾藏象理论探讨抑郁模型大鼠血脑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游泳、电击、夹尾、禁水、禁食、昼夜颠倒、拥挤等慢性不可预知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利用旷场实验、自主活动实验、糖水偏爱度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晓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28卷12期 2576-25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肝藏"形质之象"的认识源流与内涵,指出肝之"形质之象"既有源于对肝之实体的解剖学观察,又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辨、经络循行的推理、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治疗经验的反证密切相关,提示中医学所言之"藏",不仅是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金丽 张秋云 等 《中医药导报》 2014年20卷4期 1-4页ISTIC
【摘要】 肝藏血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肝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实现对肝藏血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导致肝不藏血,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洋滨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1年3期 201页
【摘要】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熙妍 王明刚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35卷8期 1013-1017页
【摘要】 从"藏"出发,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古籍对"肝主藏血"的描述、阐释,从生理与病理角度阐释"肝主藏血"的科学内涵及现代演绎;分析"肝主藏血"研究成果在肝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深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血液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莲 陈洁 《心理月刊》 2020年23期 239-240页
【摘要】 帕金森病抑郁是常见非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帕金森病早期修饰治疗的主要药物,能够延缓帕金森病的自然病程.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共病等心身共病领域有其独特优势,也具有巨大潜能.肝藏象理论是中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青华 导师:杨巧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24年
【摘要】 目的:通过摘录、归纳与整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肝藏象理论相关条文,对《内经》肝藏象理论的框架、结构及内容进行总结。并系统梳理《内经》肝藏疾病,分析归纳其病因病机及分类。全面完整的呈现肝藏象理论的原始面貌,减少后学者检阅文献之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冉 导师:马月香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23年
【摘要】
目的:
运用数术思想中的数理关系对肝藏象理论构建进行推演运算,对肝藏象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构建数理模型,通过系统性地运算与推演,并通过客观化的数学维度概括其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丰富肝藏象理论的临床数理化应用。通过阐述数术思想对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丽敏 王平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27卷6期 1522-152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类疾病,也是肝脏相关发病死亡率最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ALD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酗酒有关,其病机演变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酒热伤肝,初期未出现明显的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健 导师:谷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20年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搜索及阅读文献发现,《内经》肝藏魂理论被临床上应用在睡眠和精神情志类疾病较多,但是一般都是个案总结,临床上用的方除了自拟方以外,多如酸枣仁汤之类成方,尚缺少对古代文献的挖掘。本文的撰写目的,即基于临床对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迫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