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70
- 22
- 327
- 99
- 80
- 52
- 46
- 214
- 141
- 67
- 55
- 4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武雅荣 张永强 等 《协和医学杂志》 2025年16卷2期 439-4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瑶 闫超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52卷2期 213-217页ISTICPKUCA
【摘要】 肠道菌群是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解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提升免疫力与防治疾病等作用.肠道菌群不仅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肠道的代谢与吸收,参与慢性炎症,更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联.其中,肠道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磊 彭鑫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1期 167-173页ISTIC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功效专精,是"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多项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均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蒯祥 张文睿 等 《中医正骨》 2025年37卷8期 60-65页ISTIC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中异常沉积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GA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对尿酸代谢、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与G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慧 张立婷 等 《肝脏》 2025年30卷4期 426-430页ISTIC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肝外器官损伤和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免疫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作者将从系统性炎症、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玉磊 朱雅楠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5期 598-604页ISTIC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过敏相关的炎症性皮肤病,因其皮损往往周身泛发、瘙痒难耐,常会伴发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其中,抑郁症与之关系密切,二者并发通常会加重临床症状,延缓病程.现有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与抑郁症可能在遗传易感性、免疫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芮 李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47卷3期 253-259页ISTICCA
【摘要】 肠道真菌作为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在作用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分析肠道-脑轴机制及其对神经炎症、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真菌在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症(MS)、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应小洁 赵斌 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17卷8期 1480-1482,14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术前肠道准备质量及血清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糖类抗原125(CA125)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买迪努尔·买买提 黄晓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22卷4期 159-163页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两种类型,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特征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丹萍 林秀琴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63卷21期 18-22页
【摘要】 目的 基于脑-肠-微生物轴因子改变,分析益生菌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情加重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早期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豪杰 华添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25年52卷7期 3398-3408页
【摘要】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可识别清除病原体与异常细胞,肠道菌群则参与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肠道菌群是由肠道内所有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群落,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动态互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昝翔 刘璐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59卷3期 554-558页ISTICPKUCA
【摘要】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炎症在精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炎症过程与MDD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证明,MDD患者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失调,对患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篇综述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杨猛 等 《器官移植》 2024年15卷4期 497-5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诊治关系患者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需要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规范其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起制订《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并组织器官移植学和相关学科专家,依据现有临床研究、系统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琪 肖瑾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24年27卷23期 2858-2863页ISTICPKUCA
【摘要】 肠道干细胞受到肠神经系统调控,肠道干细胞与肠神经系统均与肠道炎症存在密切联系.相关研究表明肠道炎症中存在肠神经功能障碍,本文通过总结肠道干细胞、肠神经系统与肠道炎症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肠道炎症相关的肠神经系统损伤可能是肠道功能持续改变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倩 胡天芹 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51卷3期 81-89页ISTIC
【摘要】 目前有关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步深入.然而,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影响神经系统自...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炎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颖新 王韶轩 《临床荟萃》 2024年39卷12期 1125-1130页ISTICCA
【摘要】 Janus 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 AT)信号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传递信号的普遍方式,并且对于平...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JAK/STAT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雪清 李志强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24年55卷2期 751-758页
【摘要】 在现代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无论是断奶、换舍和换料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还是细菌、病毒感染都极易影响消化道健康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炎症.本文通过研究临床腹泻猪空肠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bensin syste...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保育猪;空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应莉 牟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40卷11期 1941-1944,1949页
【摘要】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会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患者5年生存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SC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炎症是PSCI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炎症细胞与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佳倩 马文丽 《医疗装备》 2024年37卷15期 89-9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量泵鼻饲在危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医院住院的100例危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方法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金华 赵海燕 《内科》 2024年19卷1期 88-91页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脑肠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国内研究IBS的热点,IBS的发病机制研究已转变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社会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生物模式下的研究,深入地认识脑肠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
【关键词】 脑肠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肠易激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婉宁 王晨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24年36卷12期 2784-2793页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海蛾水提取物对辣椒素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诱发的系统低度炎症的干预作用,选用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辣椒素致炎模型组、鱼油对照组,以及海蛾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2、0.4、0.6 g·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方 刘青 等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7卷2期 156-162页
【摘要】 目的 评价音乐疗法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负性情绪干预效果、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BM、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元嘉 谢芳芳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21期 3109-3112,3117页ISTICPKUCA
【摘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长时间无法解释的疲劳、睡眠后精力无法自行恢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免疫疾病.肠道菌群作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因素,参与CFS的发生发展.为明确肠道菌群在CFS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现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影响CF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妍 包永睿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9期 1327-1332页ISTICPKUCA
【摘要】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变.肠道细菌及其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琳 蒯铮 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0卷6期 820-8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利用四联抗生素清除肠道内微生物群,探讨肠道共生菌群对不同饮食喂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ApoE-/-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分为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抗生素组用四联抗生素(万古霉素+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拓 李盈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23年40卷7期 502-504页ISTICCA
【摘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等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病理机制促进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包括糖脂代谢功能障碍、慢性低度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与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晓彤 王晨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22年42卷6期 94-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鲍鱼内脏酶解物对辣椒素诱导的系统低度炎症模型小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将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辣椒素致炎模型组、鱼油对照组、鲍鱼内脏酶解物低、中、高剂量组(0.30、0.60、1.20 g/(kg·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诗颜 卓影 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4卷10期 189-193页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研究表明,虽然环境和遗传因素在CRC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但营养因素(维生素D)依然在CRC的病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及其受体(vitamin D re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霖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1年34卷11期 1194-1198页ISTICPKU
【摘要】 生酮饮食(KD)是一种含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低蛋白的饮食结构,目前已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肠道炎症等,但具体机制未明确.肠道菌群是调节宿主活动的重要微生物群,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疾病相关,饮食模式是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少康 张笑婷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年46卷11期 1148-11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热射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热应激的作用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内毒素入血,其继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热射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但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丹 周子伟 等 《天津医药》 2021年49卷8期 887-891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脑创伤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创伤后的原发性损伤重在预防,继发性损伤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脑创伤后会出现肠道出血、渗透性增加和菌群失调等;而改善肠道内环境状态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脑和肠道之间存在多种方式的双向信息交流,即脑-肠轴.针对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伟 李光辉 《医学综述》 2021年27卷24期 4805-4810页ISTICCA
【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在孕前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肥胖是HDP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紊乱常导致机体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失衡,影响SCFA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代谢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永铨 江涛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37卷2期 278-2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不断向前发展,骨质疏松及其带来的严重并发症——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肠道菌群定植在人体肠道当中,与宿主之间构成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对宿主的代谢及免疫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廉坤 刘可欣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9期 3380-33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半夏泻心汤是源自《伤寒杂病论》的经典方剂,对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系统回顾半夏泻心汤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发现半夏泻心汤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对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盈盈 李睿岩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6年47卷4期 388-3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固有免疫系统和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难以彻底治愈,但近年来针对肠道免疫系统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中靶向肠道固有免疫系统常见药物有:靶向肠道固有免疫信号传导、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李双雨 等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34卷2期 73-76页
【摘要】 肠道微生物种群是人体最大的共生生态系统,在维持肠道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本质是共生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之间的失衡.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内的各种共生微生物是保障肠黏膜免疫系统成熟所不可或缺的,而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会引起各种免疫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卓恩挺 王连臣 等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卷2期 162-16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调节肠道菌群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恢复及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择期结肠癌根治术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2周行肠道菌群调节的患者为干预组(40例),无肠道菌群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艳 李旷代 等 《天津中医药》 2020年37卷3期 355-360页ISTICCA
【摘要】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被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结肠疾病部位,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十分有利.然而,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改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临床常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卓翔 江斌 等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卷2期 166-16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对胰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胰腺癌根治术的145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应用血管切除重建分为A组(无血管切除,n=77)、B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越 叶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34卷1期 1-4页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会引起诸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除常见的关节损伤、皮肤黏膜表现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C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如肺功能改变、气道损伤、慢性炎症、肺结节病、肺栓塞,这些影响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会 田健美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27卷4期 106-107页
【摘要】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原,其嗜神经性已被明确.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继小儿麻痹症消灭后导致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主要疾病之一,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欣 吴伟华 《医学综述》 2018年24卷7期 1354-1359页ISTICCA
【摘要】 肥胖相关的慢性低度系统性炎症,促进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展.但与肥胖相关的促炎进程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一个包含了多器官间信号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高脂饮食会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和肠肽水平等变化,由此引起的肠道稳态失调是慢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权 吕晓丹 等 《重庆医学》 2018年47卷20期 2729-2732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炎症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普遍认为与免疫异常反应有关;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传导,姜黄素在治疗IBD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伟杰 王玲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7年26卷2期 153-154页ISTICCSCDCA
【摘要】 肠道微生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肠道菌群”,这类微生物数量超过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对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肠道微生物和多种疾病发病直接相关,如癌症、肥胖、神经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小雪 俞汀 等 《胃肠病学》 2017年22卷4期 245-248页ISTICCA
【摘要】 胃肠道中存在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发展与食管、胃、肠微生态密切相关,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诱导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增加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飞 《医学综述》 2014年20卷1期 82-84页ISTICCA
【摘要】 肥胖现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生、发展是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作为人体肠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改变能量摄取、引发慢性系统炎症、影响肠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慧 李欣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1年08卷7期 225-228页
【摘要】 介绍了间质细胞与肠壁修复,综述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可能机制,调节肠道免疫,建立起新的免疫系统,分析了患者及其方案选择.但目前HSCT治疗IBD尚处于实验性治疗阶段,临床病例不多,仍存在诸多问意有待于避一...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炎症性肠病(IBD);肠道免疫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棋怡 徐杨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4年40卷3期 286-2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中六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杀载体构建B.fragilis T6SS缺陷株.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肠炎小鼠模型,并分别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媛 贺敏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23期 8208-82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疾病,临床药物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多,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来源囊泡(plant-derived v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泽瑞 焦艳梅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4年30卷4期 414-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cART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患者体内(HIV-1)复制,提高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HIV-1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过,目前仍然有约20%的患者接受cART后并不能实现免疫重建.虽然后者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慢性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