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
- 1
- 14
- 9
- 4
- 3
- 3
- 17
- 6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廉坤 刘可欣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9期 3380-33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半夏泻心汤是源自《伤寒杂病论》的经典方剂,对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系统回顾半夏泻心汤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发现半夏泻心汤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对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媛 贺敏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23期 8208-82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疾病,临床药物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多,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来源囊泡(plant-derived v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泽瑞 焦艳梅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4年30卷4期 414-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cART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患者体内(HIV-1)复制,提高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HIV-1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过,目前仍然有约20%的患者接受cART后并不能实现免疫重建.虽然后者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慢性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蒙丽仙 饶智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2年36卷4期 270-2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6)治疗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型、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影响.方法 选择作者医院晚期胃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荆凡辉 袁思依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年25卷8期 865-8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肠道菌群与一般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虽然能控制外周血中病毒载量,但无法逆转肠道菌群的变化.菌群紊乱与菌群移位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异常的免疫激活密切相关,也影响HIV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和疾病进展...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肠道菌群;免疫激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英 谢明征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年26卷26期 1537-1544页ISTICCA
【摘要】 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EGCs)是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胃肠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养和支持胃肠神经元,参与胃肠道内神经活动的整合和调节以及参与肠道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蒋淑君 导师:高翔 南京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遗传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二型糖尿病的肥胖病人表现出的高血糖和胰岛素耐受在经过肥胖外科手术后迅速得到改善。与此同时,通过手术在不改变其胃体积的前提下将糖尿病小鼠的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从消化道中绕开,将小鼠的后端空肠直接连接入胃,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糖尿病。然而肥胖外科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蓉蓉 赵冰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9期 3305-33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现代医学针对ALI的治疗主要以机械辅助通气、抗炎及激素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主要集中于改善肺部病理状态,缓解疾病症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路明 吕文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4期 1639-16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肠道黏膜损伤和黏膜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与黏膜免疫系统各类屏障功能密切相关,属于中医"膜"的研究范畴,病机演变以湿热内伏于膜原为始动因子,症见腹痛暴作、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急性发作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莹 王冠乔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5年40卷6期 488-4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B细胞的双链DNA病毒,隶属γ型人类疱疹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性,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其初次感染多发生于口咽和鼻咽上皮细胞,并可长期潜伏于淋巴组织中.EBV原发感染在儿科人群中较为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琴 时尚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5年20卷8期 1028-10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从健康成人分离肠道有益菌,并初步研究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Karmali、YCFA和Anaerobe Basal Broth基础培养基,通过补充多糖及L-半胱氨酸制备12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婧 钟光成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2期 286-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学习、记忆、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且效果欠佳.小檗碱(BBR)是天然的异喹啉(类季铵)生物碱,药理作用广泛,研究发现其在治疗AD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其作用靶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韵如 程译文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5年37卷2期 215-2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儿肠道菌群变化规律及其系统性炎症变化.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 39名新诊断的MDD患儿及39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对象粪便和血清样本,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利用Bio-Plex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澜 马智洁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12期 4531-45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为人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近年来,肠道微生态成为各种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优势可以调节肠菌代谢,缓解尿酸升高情况.其主要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明镜 邵钲超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5年37卷5期 600-6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微生物群是定植于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普拉梭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肠道菌群失调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普拉梭菌作为肠道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雪倩 岳静宇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5年31卷2期 221-224,封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HIV/AIDS患者中,由于HIV侵袭、cART的应用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常引发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精神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其中,高脂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HIV/AIDS并发症,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高脂血症;肠道菌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飞艳 朱雯婷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14期 255-2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挑战.口服给药因其便捷性和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优势,成为治疗UC的首选途径.然而,实现口服药物在结肠的高效递送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婷莲 杨桂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5年40卷2期 532-536页ISTICCA
【摘要】 抑郁症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神经精神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以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为主.黄精多糖是黄精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浩阳 达明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5年32卷4期 521-5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从肿瘤生态位的角度,总结结直肠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发生及发展的机制以及它与结直肠癌肿瘤生态位的相互作用,为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及它与结直肠癌肿瘤生态位关系研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晓炜 高山 《中国临床研究》 2025年38卷7期 1123-1126,1132页ISTICCA
【摘要】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多元化和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人体内有超过80%微生物居住在胃肠道中.胃肠道菌群有帮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维持正常肠道运动、促进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等作用.由于消化系统的特殊解剖结构,胃肠道菌群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欣然 顾俊菲 等 《临床急诊杂志》 2025年26卷1期 92-96页ISTICCA
【摘要】 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抗生素和器官支持等传统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维持免疫稳态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综述从肠道菌群的基本特征、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与脓毒症免疫调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爱萍 王惠芹 等 《生命科学》 2025年37卷3期 250-260页ISTICCSCD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及基因水平变异在抑郁症中的关键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 HPA轴相关的三种主要激素,CRH、ACTH和GC,在抑郁症中的异常变化...
【关键词】 抑郁症;发病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新棵 周永学 等 《现代免疫学》 2025年45卷3期 328-333页ISTIC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以结肠黏液屏障损伤为病理基础的炎症性肠病,其中局部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肠道黏液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黏蛋白组成了肠道黏液层的主要部分,可由杯状细胞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辉 马佳荣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24年39卷3期 341-3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皮给药可避免口服给药后胃肠道消化作用和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总结了经皮给药系统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应用,为后续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珍 孟宝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4年36卷5期 497-5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哮喘患者肠道微生态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Ba1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抗生素组和鼠李糖乳酪杆菌(LGG)组,每组5只.通过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小鼠饮用水中添加新鲜广谱抗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菲 王亚丽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8期 4268-42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中枢神经系统第二大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传导到大脑,可能会导致PD的发病.现在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使用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昕怡 张晓囡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2期 400-403页PKUCSCDCA
【摘要】 冠心病瘀毒证是基于冠心病稳定期向不稳定期转变的病机演变理论,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密切相关.该文从理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冠心病"因瘀致毒,因毒致变"的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婷婷 叶苗云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1期 173-177页PKUCSCDCA
【摘要】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肺脏与肠道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功能上还会相互影响.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不仅会影响胃肠道功能,还会影响远端肺部的稳态.清热解毒药具有养阴清热效果,在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彦坤 李磊 等 《临床急诊杂志》 2024年25卷8期 446-450页ISTICCA
【摘要】 在过去的10年中,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活动使得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频次和程度不断增加,频发的热浪给人类带来更多的问题,热射病所造成的死亡及致残人数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热射病是一种可以导致人员死亡的急性疾病,核心症状是体温上升到40℃以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秀娟 万有仓 《解剖科学进展》 2024年30卷6期 654-6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补充适量短链脂肪酸对肠道屏障系统和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组+SCFAs,每组10只,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运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小鼠粪便样本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肠组织形态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莹 许洪义 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12期 1827-1830页ISTIC
【摘要】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环路神经递质紊乱,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免疫、内分泌、神经等途径实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沟通,在辅助胃肠消化及参与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产生诸多对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生理状态下,清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明 李建省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年28卷16期 261-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君妍 黄银秋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2年28卷6期 745-7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HIV感染人体后,病毒主要储存于肠道,破坏肠道淋巴组织中CD4细胞,进而对肠道微生态产生影响.肠道中有众多共生微生物,HIV感染会引起肠道益生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多.近年研究发现,补充益生菌后,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可以减少有害菌对肠道屏障的...
【关键词】 益生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勇 贺海波 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2年38卷6期 75-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和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魔芋润肠复合膳食...
【关键词】 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便秘;氧化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碧涛 李媛媛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年28卷23期 273-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逍遥散作为中医调治情志活动异常的经典名方,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其可用于抑郁、焦虑症及多种躯体疾病继发的抑郁状态,如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或其他疗法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于铃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38卷2期 57-59页
【摘要】 克罗恩病在临床上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该病可累及患者的全消化道,因此患者多表现为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当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缓解并控制炎症反应的进展,以缓解临床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皓月 李慧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年27卷24期 219-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以大血管床内持续动脉粥样硬化(AS)为特点的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糖脂代谢紊乱诱发的大血管区域内皮损伤是糖尿病继发AS的始动因素,其与糖尿病和AS已知的共同病理基础——免疫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的关键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新 谭洋 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28卷2期 123-126,130页ISTIC
【摘要】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介绍了多种酚酸类化合物通过调控炎症因子、免疫系统、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等多角度阐述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认为酚酸类化合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为后续研究酚酸类化合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佳瑜 李玲 等 《生命的化学》 2022年42卷12期 2200-2207页ISTIC
【摘要】 肠道菌群不仅是寄生在人体胃肠道的微生物,更是参与营养、免疫、炎症及多种疾病的微生物.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与骨质疏松也密切相关.对骨质疏松人群的研究揭示,他们具有特有的肠道菌群特征,同时,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玲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年36卷11期 4570-45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是众多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菌群通过参与了机体的能量存储、肠内分泌、免疫系统发育等多种途径,在保障机体健康状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当今社会,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宽 刘世敏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7年28卷11期 2718-2721页PKUCSCDCA
【摘要】 克罗恩病是临床常见难治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肠黏膜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防御病菌侵入及维持肠道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而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是感染和免疫因素参与CD发病,启动CD肠道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中医针灸在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艳 高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年25卷34期 3032-3037页ISTICCA
【摘要】 中枢神经和肠道神经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即脑肠轴.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肠道,还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影响全身的代谢、心血管功能甚至人类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的这种双向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全身的代谢和行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雪坤 胡小玉 《生命科学》 2017年29卷9期 873-882页ISTICCSCD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s)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紊乱疾病,其典型特征为肠炎和上皮损伤.正常情况下,肠道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伊祎 赵铁耘 《华西医学》 2017年32卷11期 1805-1809页ISTICCA
【摘要】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其化学结构为脂多糖.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病理病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认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是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削弱胰岛素的生物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凯 任杰 等 《生命的化学》 2017年37卷4期 553-560页ISTIC
【摘要】 寄居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易造成代谢障碍和心血管疾病.本文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两条路径.首先,远端的或病灶处感染可能会导致有害炎症反应,加重斑块发展或触发斑块破裂.其次,日常饮食经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的产物对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