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42
- 583
- 41
- 20
- 14
- 911
- 241
- 102
- 32
- 26
- 868
- 344
- 272
- 204
- 14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雪芹 孙洪强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5年38卷1期 23-30页ISTICPKU
【摘要】 科技伦理治理中涉及精神障碍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尤其在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领域,体现在对精神自主性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研究参与者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能力受损等方面;另外,临床研究中的病耻感、安慰剂应用及心理评估的方法等,也使得精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缑磊 张文静 等 《广东医学》 2025年46卷3期 325-331页ISTICCA
【摘要】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后天获得性语言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论文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失语症智能计算机系统、脑机接口言语想象提取音位特征、自然语言处理辅助失语症表达及理解脑语言功能区神经机制三个方面的阐述,展现人工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萌 黄歆 等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40卷5期 159-164页ISTIC
【摘要】 随着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结合精神疾病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BCI技术在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况,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疾病:重度抑郁症、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建平 杨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29卷5期 257-260页ISTICCA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变革性技术,可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之间信息的直接交互.BCI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的是为给通信、运动康复等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晓琳 刘晓杰 等 《信号处理》 2025年41卷4期 770-782页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将中枢神经活动转化成人工输出的系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作为BCI实现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无创、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沐辉 徐宝国 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17卷2期 245-255页
【摘要】 在脑机接口(BCI)领域,手部自然动作脑电识别对实现自然而精确的人机交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针对手部自然动作范式的研究中,利用迁移学习提高模型在不同被试之间泛化能力的尝试仍然较少.本文选择掌握、指捏和旋拧三种手部自然动作开展脑电实验,并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峰 舒凯 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32卷10期 1009-1012页ISTIC
【摘要】 神经外科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领域,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精准神经外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脑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外科在探索脑功能可塑性及神经修复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元钟 胡峰 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32卷10期 1026-1028页ISTIC
【摘要】 1972年,Cohen[1]首次使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s)在实验室环境下测量了人体大脑产生的微弱磁场,标志着脑磁探测技术从理论走向现实.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脑磁图(MEG)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目前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谦 王保增 等 《军事医学》 2024年48卷10期 744-75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脑机接口(BCI)的目标检测任务中,6种目标隐匿条件下5个脑区(前额区、颞区、中央区、顶区和枕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及目标检测精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1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Neuro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东 吴泽翰 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32卷10期 1016-1018页ISTIC
【摘要】 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是一种通过植入多通道电极至病人颅内,直接记录脑电信号的技术.相较于头皮脑电,SEEG的信号具备更高的信噪比和时空分辨率.最初,SEEG主要应用于癫痫诊断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文静 随力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4年45卷1期 1-8页CA
【摘要】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身体和环境的互动建构的,强调身体和环境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目前具身认知已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该文归纳了具身认知的内在神经机制,强调了具身认知与脑内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刺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倩倩 王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4年45卷2期 111-122页CA
【摘要】 目标检测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课题.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存在复杂度高、泛化能力差、模型对象可迁移性差等缺点,而人脑在目标检测方面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仅需要很少的训练样本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金旭 陶庆 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24卷27期 11726-11732页
【摘要】 为提高运动想象脑机接口识别准确率,结合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提出一种改进滤波器组共空间模式(filter 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邢玥 钟慧 等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4年6卷1期 70-77页
【摘要】 为了改善受失眠困扰人群的失眠症状,将脑机接口前沿技术和音乐治疗这一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药物治疗的解决方案,用以干预抑郁、焦虑状态.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音乐协同电刺激耳机系统进行临床试验,选取 60 例受失眠困扰的志愿者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梦岐 施玉杰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3年42卷6期 730-7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磁图作为一种无创获取大脑信号的新技术,可精准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但传统脑磁图设备的低温超导环境与高运维成本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光泵磁力计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场强度检测装置,具有造价成本低、信噪比高、无需低温液氦冷却等诸多优势,有望助推脑磁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傲雪 郭飞龙 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2023年36卷7期 706-710页ISTICPKU
【摘要】 神经调控技术发展迅速,在备战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神经刺激器包括经颅磁刺激等已可改善官兵认知能力,优化情绪状态,提高完成军事任务的绩效.随着战时多元信息化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兴神经调控技术脑机接口(BCI)应运而生,美国军方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丹 刘玲玉 等 《中国康复》 2023年38卷10期 621-625页ISTIC
【摘要】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栗炎 李文宇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42卷4期 361-369页ISTIC
【摘要】 目的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范式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主要信号响应位于枕叶区,因而通常需要使用者洗头、佩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诺 王蕴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42卷2期 174-180页ISTIC
【摘要】 由于脑电信号具有低信噪比、非平稳等特点,传统脑机接口需对用户执行长时间的校准训练,才能建立可靠、准确的分类模型.针对当前迁移学习在脑电信号上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黎曼空间特征迁移学习(Riemannian space fe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江 张迪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年26卷36期 5897-590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脊髓损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危害人类生命.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领域,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康复治疗技术.目的:文章拟对运动想象基本原理、运动想象应用于脊髓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大林 徐宝国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42卷1期 67-70,74页
【摘要】 基于脑电(EEG)解码了与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3种自然抓握动作,分别是推拉、旋转和插拔抓握.设计了自然手部抓握运动的EEG诱发实验,并采集了5名受试者的EEG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神经生理学分析表明,3种自然手部抓握动作与不运动条件之间存在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丽 葛胜男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4期 608-621页
【摘要】 言语想象不仅在大脑预处理机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还是目前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正常言语产生过程相比,言语想象的理论模型、激活脑区、神经传导路径等均与其有较多相似之处.而言语障碍群体的言语想象、想象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时的脑神经机制与正常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宇航 司娟宁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41卷3期 318-325页ISTIC
【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解码大脑的活动信息来控制外部设备,从而实现人脑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在神经科学、康复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敏鹏 吴乔逸 等 《信号处理》 2022年38卷9期 1881-1891页
【摘要】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s)的脑-机接口系统(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通常使用低频强闪烁刺激诱发强特征脑电信号.尽管相关数...
【关键词】 脑-机接口;中高频稳态视觉诱发电位;Code Word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铭 郭苗苗 等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45卷10期 137-141页
【摘要】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CI)系统被广泛用于医疗康复领域,但随着想象任务的增多,分类准确率会急剧下降.为提高个体多类运动想象脑电信号(EEG)的识别准确率,文中设计附加汉字默读(4个汉字)的运动想象实验范式,采用共空间模式(CSP)+F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密桁 吕晓彤 等 《通信技术》 2022年55卷8期 998-1005页
【摘要】 现有的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otor Imagery-Brain-Computer Interface,MI-BCI)研究主要将每个运动想象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但是这样的控制是不精细的,因此提出MI子过程的概念,通过把MI分解为子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柏雯 张莹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2年4卷3期 46-53页
【摘要】 快速序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是利用人看到"新奇"事物诱发 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异性属性,对其电位解析从而在海量图片流中检索到目标图像的实验范式.随着脑机智能融合领域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梦莹 李琳玲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9年38卷4期 464-4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得到飞速发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从脑电信号(EEG)中解码生理、心理或病理状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EEG解码中的应用,介绍常用算法、典型应用场景、重要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桂芝 胡忠涛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9年38卷3期 298-3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机接口研究可为瘫痪病人的康复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对手指或者正中神经施加一定频率的体感刺激,会引发相同频率且具有空间特异性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为优化基于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性能,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寻找12个健康被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吉银 刘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32卷10期 1261-1266,1276页ISTICPKU
【摘要】 脑机接口是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正常传出路径的一种通讯控制系统.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包括治疗疾病(补偿部分功能、重塑大脑、植入人工器官、调适心理)、诊断(检测意识、预测神经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和机能增强.其主要伦理问题包括风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宏健 李龙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25卷5期 593-5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提出一种伴随规则节律的运动想象范式,以解决脑机接口运动想象康复机器人分类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方法 未经运动想象训练的健康被试10例,通过动作图片提示进行运动想象引导,图片内容为伴随规则节律的运动动作.利用共同空间模式特征提取算法和F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晓路 曹永福 等 《医学与哲学》 2018年39卷17期 35-38,44页ISTICPKU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医疗康复、休闲娱乐、智能家居、工厂作业、军事科学等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包括人身安全、隐私、自主性、责任承担等.将脑机接口技术分为治疗型脑机接口技术和服务型脑机接口技术,根据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斌 吴哲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1期 57-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体生物电子鼻利用了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在嗅球中植入电极的过程中其位置主要根据经验确定,因此成功率并不理想.利用锰离子的钙离子相似性和强顺磁性,在10只大鼠单侧鼻腔中滴入锰离子并给予气味刺激,进行磁共振扫描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树耿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23卷1期 23-2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脑机接口基于一定的生理基础,依托辅助性脑机接口和康复性脑机接口两大作用,通过闭环反馈通路,对患者意识调节的功能信号进行实时多感觉反馈,辅助患手功能,起到促进大脑可塑性以及神经重塑的重要作用,为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新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桃 杨帮华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23卷1期 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康复,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的康复系统.该系统包含3个子系统.离线训练子系统依次呈现黑屏、左/右手动作视频、左/右箭头,分别提示患者休息、准备并指导运动想象、进行运动想象任务,最终将采集的脑电信号(EEG)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立超 王仲朋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36卷6期 733-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康复系统正日益受到运动康复领域的重视,但是传统的BCI范式限制系统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基于脑电逆问题的BCI系统能识别较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下的神经自发调制活动,从而可扩展运动指令集并进一步促进BCI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树耿 束小康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年31卷11期 1189-11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MI)的闭环式脑机接口(BCI)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的大脑运动皮质激活状态评估与治疗效果.方法:将6例有上肢手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I-BCI组(3例)和MI组(3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MIBCI组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征 邱天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6年35卷1期 96-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建立人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接通路来实现人脑对外部设备直接控制的技术.实验范式是获取脑机接口所用特征的技术手段,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视觉事件相关电位(ERP)脑机接口技术利用了基于视觉刺激的实验范式中所诱发的E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绍荣 莫云 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26卷4期 397-402页
【摘要】 为有效剔除包含噪声和冗余信息的脑电电极通道,提高运动想象脑电解码的性能以及脑机接口(BC I)系统的便携性和舒适性,提出了基于单特征和模型权重的脑电通道选择方法.首先,对原始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其次,进行通道选择.对每个电极通道的脑电信号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尧德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年33卷6期 641-6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BCI)是指基于在线脑信号的脑与外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本文介绍了BCI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并展望了BCI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脑-机接口;未来展望;brain-computer interfa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艳 郑筱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年33卷6期 659-6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条新型交流与控制通道,一方面为深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另一方面为运动缺失的患者重新恢复运动功能提供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植入式脑机接口,因其信号的时空分辨率高、信息量大、可实现复杂精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俊 杨雅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年33卷6期 666-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在脑机接口(BCI)领域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尤其是在运动想象(MI)信号的分类中.但是,很多传统的方法只是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描述信号的动态特性,再根据观测数据求得模型参数,然后进行信号分类.由于脑电信号低信噪比、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燮 毕胜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年28卷2期 97-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脑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BCI-FES)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1例40岁男性脑卒中后左侧上肢重度瘫痪患者进行4周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FES训练,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系统上肢功能评价及包含“运动”及“想象”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4卷1期 154-159页ISTICPKUCA
【摘要】
2012年12月20日,美国
【关键词】 古人类DNA;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DNA元件百科全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林 张定国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31卷5期 690-6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服务于下肢的运动康复.脑机接口采用的是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电信号技术.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来处理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实现对下肢5种运动状态的控制意图识别,即开始、快速、慢速、停止和空闲状态.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甲 尹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31卷5期 712-7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脑机接口(BCI)的研究中,通道在提取脑电信息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提出基于共空域子空间分解-微分进化算法(CSSD-DE)的脑机接口通道选择方法,并且使用逻辑线性分类器进行分类.在对皮层脑电信号(ECoG)进行通道选择的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甲 胡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31卷1期 75-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脑机接口中脑电信号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方法和广义奇异值分解(GSVD)的广义核线性判别分析( GKLDA)方法,对两类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在非线性核函数映射的核空间对样本做线性判别分析,针对“小样本采样问题”,采用GSVD求解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翔 高小榕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31卷3期 326-3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为进一步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性能提供了可能.现有的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所采用的范式通常需要借助较强的视觉刺激,容易引起受试者疲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将运动想象和运动起始时刻视觉诱发电位两种无需强烈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宇 徐鹏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年5期 774-7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机接口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方式.异步脑机接口由于具有最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特点,成为继同步脑机接口之后新的研究热点.对异步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新的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探讨该领域可能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妍 徐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年30卷6期 878-8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BCI研究中样本采集代价较大,如何充分利用未标记的样本来提升识别性能的问题,本研究将仿生模式识别算法(BPR)与增量半监督学习算法结合,以Bagging算法框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量半监督的仿生模式识别算法(BPR-ISSL).以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