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4
- 18
- 8
- 2
- 8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守康 梁钢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27期 5869-5875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现有研究已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与健康人群椎旁肌肉退变程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但还缺乏不同腰椎滑脱症种类之间影像参数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变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腰背痛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中文期刊】 耿健 黄朋举 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2年11卷4期 292-298页 ISTICCA
【摘要】 腰椎间盘退变 (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 ) 和腰椎脊柱旁肌疾病经常同时发生 [1].LDD 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腰痛已逐渐成为导致患者发生病态、活动受限、残疾和经济损失的主...
【中文期刊】 程纪皓 宋侠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60卷24期 5-9页
【摘要】 目的 通过MRI及X线研究腰椎退行性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椎间盘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
【中文期刊】 刘斌 刘向阳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4期 578-583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是是多因素的综合,目前认为骨量减少、跌倒、既往骨折史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分析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的MRI影像学指标,探讨其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中文期刊】 王成伟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21卷3期 177-181页 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腰椎椎旁肌(包括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的变化,探讨其对DL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平谷医院门诊就诊的第4和(或)5腰椎(L4/5)单节段DL...
【中文期刊】 周迎锋 张超 等 《河南医学研究》 2019年28卷23期 4255-4257页 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后正中入路)和观察组(33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比...
【中文期刊】 敖莹盈 郭亮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年39卷12期 2498-2502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 采用CT技术定量测量椎旁肌肉的密度,评价椎旁肌肉CT值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临床下腰痛患者101例,男44例,女57例,行常规腰椎CT横断面扫描,利用Pathria分级标准对腰椎小关节进行分级,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
【学位论文】 作者: 杨斌 导师:瞿东滨 南方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骨外)(硕士) 2020年
【摘要】
研究目的:
观察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椎旁肌肉的形态学变化,比较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不同顶推位置与椎旁肌肉不对称退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腰...
【中文期刊】 刘家顺 谢鸿儒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年29卷27期 5897-5906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椎旁肌退变是腰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椎旁肌的改变则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临床工作者关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椎旁肌的变化,以预防和治疗腰椎疾病,而忽略了疾病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的联系及相关机制.目的:对椎旁肌和腰椎间盘的相互作用研...
【中文期刊】 田瀚 钟业霖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4年30卷2期 170-17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与椎旁肌肉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溪院区脊柱科收治的86例椎体骨折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年龄划分为<75岁组、75~84岁组和≥85岁组...
【中文期刊】 姚洲 黄培培 等 《骨科》 2024年15卷3期 193-19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描计法、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依据纳排标准,30例门诊腰椎退变病人入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57.18±10.52)岁(29~74岁),获取其腰椎CT及MRI影像...
【中文期刊】 何沛峰 郑礼鹏 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年16卷2期 131-13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PLIF-PSF)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的影响,以预测PLIF-PSF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迅速、可靠的肌肉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
【中文期刊】 孙海平 孙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32卷5期 424-427页 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间盘、椎旁肌肉磁共振成像(MRI)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无骨质疏松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Pfirrma...
【中文期刊】 郭栋华 江瑞信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8卷9期 1376-137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腰部椎旁肌肉T2值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年龄>50岁腰背痛患者,其中23例临床诊断为OVCF(骨折组),68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变或终板炎等且未见椎体骨折(对照组);比较2...
【中文期刊】 陈舒鹏 俞海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43卷5期 285-288页 ISTIC
【摘要】 肌少症是一类老年综合征,可导致老年人跌倒、骨折、残疾以及死亡等不良后果,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和医疗负担.近年研究发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较高,肌少症可能参与腰椎退行性变过程并影响其手术预后.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肌少症的...
【中文期刊】 戎飞龙 尹若峰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24期 3840-3845页 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既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研究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和下腰痛与椎旁肌容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与椎旁肌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椎旁肌、腰大肌横截面积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18...
【中文期刊】 汪洋 查云飞 等 《磁共振成像》 2018年9卷11期 819-82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IDEAL-IQ(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技术定...
【中文期刊】 袁磊 陈萧霖 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年28卷5期 425-43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术前腰椎椎旁肌肉的退变程度与后路长节段同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发生的关系...
【中文期刊】 袁磊 陈仲强 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年28卷6期 572-57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腰椎周围的主要肌肉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主要包括腰大肌、腰小肌和腰方肌,后群主要为多裂肌、竖脊肌、半棘肌、回旋肌和横突间肌,竖脊肌又称为骶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而目前针对腰部椎旁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腰大肌、多裂肌和竖脊肌.椎旁肌对维持脊...
【中文期刊】 袁仕国 秦小红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年21卷3期 220-22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脊柱常见退变性疾病,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高达6%~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同...
【中文期刊】 李洁 王晓宁 《护理研究》 2012年26卷17期 1592-1593页 ISTICPKU
【摘要】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目前已成为腰椎后路减压和重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1].与其他开放手术一样,由于棘旁肌的剥离和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和肌肉的缺血、萎缩,影响术后功能[2].Foley等[3]在2002年首...
【中文期刊】 豆贲 赖忠维 等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16卷1期 46-51页 ISTIC
【摘要】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是由Harms等[1]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方法[2-3],然而该术式需广泛剥离和长时间强力牵拉椎旁肌,导致椎旁肌肉去神经化[4].
【中文期刊】 喻亮 邹三明 等 《当代医学》 2019年25卷18期 109-111页
【摘要】 目的 探索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3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对比正常人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之间椎旁肌肉群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多裂肌的MVr明显低于对照...
【中文期刊】 闫广辉 李志赏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17年30卷4期 509-51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椎旁肌横截面积的MRI影像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骨科治疗的腰4 DLS患者100例为DLS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者65例作为对照组.在MRI T2加权像上,分别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