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9
- 2
- 14
- 10
- 5
- 5
- 2
- 16
- 9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雨 陈长军 等 《遗传学报》 2007年34卷5期 469-47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分别从对氰烯菌酯敏感和抗性禾谷镰刀菌菌株中诱导了22个和50个nit突变体.通过比较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表明,nit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培养形状以及致病性方面与其亲本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有所改变.同时实验还表明,禾谷镰刀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立红 BOIAND Grey J. 等 《菌物学报》 2005年24卷3期 429-4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Scleortium cepivorum Berk.是引起洋葱白腐病的病原真菌,大部分测试的菌株含有dsRNA片段,这些dsRNA片段被称为真菌病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分离株不同提取物之间dsRNA带的数量和位置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根华 董文汉 等 《菌物系统》 2002年21卷2期 274-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来自云南省20多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130多份,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54个菌株.按菌丝融合测定法, 将54个菌株分为5个菌系:R.solani的AG-1 IA ,AG-1 IC,AG-6GW 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Bb, AG-I 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杨志辉 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年21卷2期 230-237页
【摘要】 采用菌丝融合分类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融合群的划分,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菌丝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2-1和AG3两个融合群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对马铃薯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勇 刘明伟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8年22卷1期 87-92页
【摘要】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金凤 张修国 等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1期 69-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理环境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第一融合群(AG-1)的13个菌株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株被标记的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即受试菌株间几乎无同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银钰 李青 等 《中国植保导刊》 2020年40卷6期 11-16页
【摘要】 从甘肃省安定区采集了4个品种的马铃薯黑痣病薯块共18个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98株具立枯丝核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经DAPI染液观察其核相,结合载玻片配对法测定其菌丝融合群.结果 表明,98株立枯丝核菌均为多核,介于3~25个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鸿雁 郭成金 《中国酿造》 2013年32卷3期 106-109页
【摘要】 以冬虫夏草与蛹虫草融合子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比较3种培养方法对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0g/L,蔗糖5.00g/L,酵母粉0.25g/L、黄豆粉5.00g/L(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洪凌 张运峰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7期 219-221页
【摘要】 以平菇与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到的优良菌株P11为研究对象,在含有7%大豆浸提液、4%葡萄糖、0.05%KH2 PO4、0.05% MgSO4 、0.001%维生素B1的大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伟娟 鹿秀云 等 《华北农学报》 2010年25卷z1期 274-278页
【摘要】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涛 张震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10年24卷1期 67-72页
【摘要】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 曹淑琳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2年49卷8期 3469-34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重要植物病原菌为特征的丝核菌是一类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丝状真菌,通常不产孢,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存在,多样性非常丰富.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依据菌丝体的细胞核数目、菌丝融合、有性生殖和系统进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展开的丝核菌分类体系及分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举 谭焕波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33卷9期 94-1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旨在建立高效、快捷的菌丝霉素衍生物MP1106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构建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丝霉素衍生物(DAMP4-MP110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对目的蛋白MP1106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内二硫键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茜 王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7期 2192-22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丛枝菌根(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延伸出的根外菌丝,可以通过菌丝融合的方式形成丛枝菌根网络(AMN).AMN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一方面,AMN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根外菌丝分泌物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耀安 朱哲 等 《药物生物技术》 2014年21卷5期 424-428页ISTICCA
【摘要】 为提高重组抗菌肽Plectasin的表达量,对构建的Plectasin重组表达载体pE-SUMO-PS的表达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根据Plectasin氨基酸序列合成了Plectasin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和BsaⅠ插入表达载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毕晓旭 导师:张克勤 李娟 云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菌丝融合(hyphal fusion)是丝状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普遍现象,菌丝的融合使得菌丝之间形成网状,更利于营养的吸收和互相生长。目前,丝状真菌的菌丝融合机制主要集中在对模式真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向珣朝 导师:李平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博士) 2006年
【摘要】 由于C4植物高光效的原因在于它的C4途径关键酶,并不在于它的‘cranz’结构,而C3植物拥有高水平表达C4特异基因的必须遗传机制,故涉及到C4光合作用的基因能在C3植物中与在C4植物中相比同水平甚至更高水平表达,被表达的C4酶保留了相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隆钟 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 2004年
【摘要】 存在有14.0kb dsRNA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存在有2.0kb dsRNA的Rs1M-3菌株经由菌丝融合试验结果发现,Rs1M-3菌株中2.0kb dsRNA片段可经由菌丝融合而转移.初步证实, dsRNA可经由菌丝融合传播,2.0k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开元 黄宏文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年19卷1期 86-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林木病害,20世纪 上半叶不到50年的时间里栗疫病将美洲栗几乎毁灭[1],欧洲栗也曾遭受巨 大损害[2],中国板栗一向被认为是最抗栗疫病的[3],但由于栽培制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岩 李晓妮 等 《菌物学报》 2012年31卷4期 540-5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采集棉花立枯病样品和土壤200余份,经分离获得198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分离物.菌丝融合测定及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4-HG-Ⅰ和AG4...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融合群;5.8S rDNA-ITS区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冬梅 徐婉悦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4卷5期 606-6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口腔上皮细胞和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上皮白色念珠菌侵入的体外模型.方法:制备胶原溶液和中和溶液置于Transwell 24孔细胞培养板小室中,混合孵育15 min,使胶原溶液聚合成凝胶状.然后接种口腔上皮KB细胞于凝胶表面,...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口腔黏膜上皮;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树强 仪修南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年39卷9期 651-6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产黄青霉(P.chrysogenum)电激转化方法,建立产黄青霉快速、高效的遗传转化方法.方法 应用美国Bio-Rad电转仪,将外源DNA转化入产黄青霉菌丝中,研究了菌丝培养时间、电场强度、DNA类型等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菌丝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兑焕 导师:王仁生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和意义:
Khz是从灵芝和猪苓融合菌丝体中提取的混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混合物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其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猪苓菌的水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金兑焕 导师:王仁生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专业学位)(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和意义:Khz是从灵芝和猪苓融合菌丝体中提取的混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混合物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人肿瘤细胞的增殖.其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猪苓菌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念开 王秋颖 等 《中药材》 2008年31卷4期 475-47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鲍氏针层孔菌优良菌株的选育.方法:通过5.8S rDNA-ITS序列,生长速度、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等方面,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优良的亲本菌株.在此基础上,采用双灭活标记,原生质体PEG诱导融合的方法.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谢梦忆 导师:夏新界 吴德 四川农业大学 生物学 动物与人的比较营养(硕士) 2011年
【摘要】 菌丝霉素是从腐生子囊菌(Pseudoplectania nigrella)的分泌蛋白中分离出来的首例真菌防御素。菌丝霉素的成熟功能片段只有40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4.4KDa,其空间结构为防御素典型的Csaβ基序。菌丝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卫红 甘炳成 等 《菌物学报》 2005年24卷1期 4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无锁状联合的茯苓次级菌丝和具锁状联合的凤尾菇次级菌丝为亲本制备原生质体,以PEG为促融剂,在高钙、高pH条件下,将茯苓(或凤尾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与凤尾菇(或茯苓)原生质体融合,从再生菌株中均能选择选择出能够再形成双核的单核菌株.栽培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文荣 石贤爱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年34卷2期 177-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从伊尼奥小单孢菌融合的杂合体中筛选到的工程菌S96,根据培养特征比较,其菌丝形态特征,斜面培养特征,碳源利用特征和深层培养特征不同于出发菌株.结果: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枝荣 安沫平 等 《菌物系统》 2001年20卷2期 279-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国柱 张天宇 等 《菌物系统》 2001年20卷3期 426-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菌落松散,正圆形或平展,暗褐色至黑色;菌丝体表生;子座无,刚毛和附属丝缺;菌丝多分枝,常相互融合集结成网状;分生孢子梗常从近球形、安瓶形、盘形或瓮形的孢梗母细胞上生出,不分枝,直立或弯曲,窄细,近无色至褐色,光滑或具有瘤突。分生孢子梗常...
【关键词】 中国新记录属,斯氏格孢属(Spegazzinia),中国新记录种,戴顿斯氏格孢(Spegazzinia deightoni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三凤 刘德虎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0年27卷2期 146-1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普遍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症状是在玉米的茎、叶、雄花、雌穗等部位形成肿瘤[1].其病原菌为玉米瘤黑粉菌(Ustilalgo maydis),属于担子菌亚门,异宗配合.在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玉清 导师:夏光敏 山东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植物转录因子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缩写为DREB)在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与脱水应答元件(dehydration res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皇甫张娟 导师:宗兆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为了提高现有生防放线菌的综合性状,试验将本研究室分离保存的3种各具不同优良性状的生防放线菌F46、SC1和SC11作为亲本,开展双亲和3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通过研究,荻得了综合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型高效生防菌株。 以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冯友军 导师:陈保善 广西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该实验室2003年首次构建了可在板栗疫病菌中自主复制的穿梭质粒pGXH1130.该研究通过双酶切pGXH1130,用酶切产物自连后获得的变小的质粒转化板栗疫病菌EP713原生质体,并进行Southern杂交进一步鉴定变小的质粒是否依然具有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仁义 张晓龙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13卷2期 75-78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构建白念珠菌ORF19.6012-MYC融合菌株.方法 利用In-Fusion试剂盒构建插入片段,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片段同源重组至SN152基因组DNA中,采用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为阳性的菌株...
【关键词】 同源重组;ORF19.6012;MYC标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林芝 熊荣园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19期 210-214页
【摘要】 以菌龄5 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5 %溶壁酶和1.5 %蜗牛酶酶液,酶解3 h,酶解温度为30℃,0.6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金针菇和平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后,25℃静置培养2 d随后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以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文 胡又佳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年44卷1期 21-26页ISTICCSCDCA
【摘要】 将来自腐生子囊菌中的菌丝霉素成熟肽基因经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pET32a(+)载体中,构建了含His-tag标签和TEV酶识别位点的菌丝霉素表达质粒pYG330,使含菌丝霉素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建立了菌丝霉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新丽 谢必峰 《生物技术》 2009年19卷2期 46-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了获得数目较多且稳定性较好的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对影响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方法:以培养20h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纤维素酶+0.5%的蜗牛酶+1%溶菌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8mol/L MgSO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凤苓 贾乐 等 《生物技术》 2007年17卷6期 37-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方法:以培养5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纤维素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5.5,30℃酶解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汉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1卷6期 350-351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泛发性体癣临床较少见,在临床中诊治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职员.因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渐扩大30余天入院就诊.病史:患者曾在20余年前服兵役体检查体见右股内侧红斑,经局部外涂药而好转(用药不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省印 李孟楼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04年15卷6期 580-583页ISTICCA
【摘要】 将16个平菇资源品种的菌丝体,在25℃、pH 5.8~6.0环境下,分别用1.5%溶菌酶加0.6 mol/L KCl稳渗剂溶解其细胞壁2 h,原生质体数得量最高.将获得的原生质体两两配对成39个组合,在30℃、pH 9、0.6 mol/L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谦 《中国食用菌》 2016年35卷4期 67-71,76页
【摘要】 利用酶处理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分离到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确定诱变后的致死率,以利于桑黄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的合理实施.菌龄为10d的桑黄菌丝体在1.5%溶壁酶、100 r·min-1、30℃条件下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小娟 韦小敏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4卷8期 205-212页
【摘要】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构建斜卧青霉转录调控蛋白Hac1激活形式基因(Hac1i)随机插入过表达菌株和非激活形式基因(Hac1u)原位插入过表达菌株,并初步观察Hac1基因的2种不同编码蛋白在菌丝内部的运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斜卧青霉;荧光蛋白;转录调控蛋白Hac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佳佳 张雅芬 等 《长江蔬菜》 2015年22期 202-207页
【摘要】 茭白是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它的形成与其内生真菌菰黑粉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根据菰黑粉菌转录组数据库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扩增获得Ueubc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Ueubc2是玉米瘤黑粉菌中ubc2的同源基因,编码蛋白含有SAM、RA、S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超 牛延宁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3卷11期 187-192页
【摘要】 [目的]探索制备高纯度茂源链霉菌原生质悬液的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支持.[方法]在茂源链霉菌菌丝体一级培养不同时间(4,8,12,16,20,24,28,32,36,40,44,48 h)后,称取菌丝体干质量,确定一级培养最佳时间;将一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强 王进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年33卷8期 856-864页
【摘要】 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黑木耳神农A8与秦单4#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培养7d的黑木耳菌丝体用0.5 mol/L甘露醇做稳渗剂,2.0 mol/L的溶壁酶酶解,30℃下水浴3.5 h时,黑木耳神农A8和秦单4#原生质体释放量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韬 余冰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年43卷4期 620-626页
【摘要】 构建菌丝霉素(Plectasin,PT)的串联表达菌株,研究各串联体融合表达产物的菌内抑菌活性.根据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密码子的偏爱性,人工合成优化后PT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GEX-PT/pe;并利用同尾酶法分别构建PT基因二聚体表达质粒p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婷 郭成金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2年13卷1期 60-63,67页
【摘要】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三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婷 郭成金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3期 1374-1376页
【摘要】 [目的]对金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金耳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中酶体系、菌龄、温度、时间、渗稳剂的最佳用法.[结果]金耳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有3种类型:酶解初期的顶端释放、侧位释放和后期的原位释放.其最佳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