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3
- 44
- 8
- 4
- 2
- 2
- 13
- 11
- 10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熊世熙 曹萍 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22卷2期 156-157,163页ISTICCABP
【摘要】 目的:观察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中效制剂硝苯地平缓释片(艾克地平)及短效制剂硝苯吡啶(心痛定)3种钙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分为4组,Ⅰ组,未用药组;Ⅱ组,拜新同30 mg 1次/d 口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志安 张晓光 等 《海南医学》 2000年11卷3期 10-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和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21例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指标24hSBP、24hDB...
【关键词】 高血压左室肥厚/药物疗法;氯沙坦/治疗应用;血压监测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志安 张晓光 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20卷4期 209-2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研究新型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1例和氨氯地平组2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口服,疗程结束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心室肥厚,左/药物疗法;氯沙坦/治疗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光 姜志安 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20卷1期 19-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40例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24 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忠阳 王立启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2期 48-5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RhoA 激酶(ROCK)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根据血清 ROCK1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泽红 张玉亮 等 《中医杂志》 2001年42卷12期 741-7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辨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瑾 展冠军 等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21卷9期 551-55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患者经鼻饲/胃管内注入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经鼻饲/胃管内注入氨氯地平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规定时间记录24 h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服药后2 h内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箫箫 张丽丽(综述)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629-6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患者24h 内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成为高血压诊断、预测靶器官损害以及评价降压疗效的重要手段。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芳 张琼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14年31卷9期 1866-18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对有创血压监测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杜绝因并发症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方法]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内180例将留置针直接置于动脉内,通过测压管连接换能器直接监测血管内压力的患者积极采取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如梅 史桂芳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41卷9期 1265-12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我院NICU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65例危重新生儿通过桡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NICU采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患儿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体重<2500g 2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玲 杨景萍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41卷12期 1683-168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有创血压监测是指经过人体的体表将导管以及一些监测的探头插入到人体的心腔或血管腔之内对血压进行直接的测定方法,这样能够连续的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的动脉压进行监测,同时借助压力的传感器在监护仪上实时的显示数值和波形等,可以把血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会娟 申鹏飞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1期 53-54页ISTIC
【摘要】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的血压,观察针刺对降低血压变异性的情况.方法:对2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血压变异型为观察指标,对针刺效果做出评价.结果:针刺后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针刺前,针刺前后相比有显著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明辉 刘靖 等 《安徽医药》 2011年15卷6期 757-7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利用血压平滑指数与谷峰比值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该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服用8周.用药前和用药8周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杨思奇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10期 1388-13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降压沟、三焦、肝区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应用降压药降压治疗2周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在原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60例,在原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谷维素,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变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燕 罗斌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0年39卷5期 581-5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降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将8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一次服药组(A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和早晚分次服药组(B组40例,男24例,女16例),患者均于治疗前服药...
【关键词】 高血压,恶性/药物疗法;血压监测,便携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参香 伍继初 《医学临床研究》 2009年26卷4期 692-6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下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对86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勺型(60例)及非勺型(26例)高血压,分别选择于7:00及19:00给左旋氨氯地平2.5 mg;2周后,...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氨氯地平/投药和剂量;血压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渭琴 赵爱群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9年38卷12期 1608-16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波依定联合达爽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52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晨服波依定5mg和达爽5~10 mg共6周,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6周后,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全组49例血压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乌力吉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36期 8832-883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而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已被美国FDA批准为评价降压药物疗效和指导用药的必不可少的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建新 鲁跃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10期 2289-229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最初的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仪器开发于1962年,由于它避免了单次测量血压之间的客观差异和"白大衣效应".同时可记录多个参数,提供多个血压数据,反映血压的波动和变异,及血压的昼夜节律,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利用,现将其临床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晨 薛文翠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年8卷11期 25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3、7天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血压节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7天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艳华 杨玉恒 等 《河北医药》 2008年30卷2期 165-1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PP)40~60 mm Hg组(PP1组)60例、脉压(PP)>60 mm Hg组(PP2组)60例,并测定2组患者的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春霖 邱代洲 《陕西医学杂志》 2007年36卷8期 981-9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EH)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5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05例并发心、脑、肾及多器官损害分别为B、C、D、E组,分析其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湘云 陈党柱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7卷28期 6765-67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昼夜变化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艳春 《河北医药》 2007年29卷11期 1188-11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吲哒帕胺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0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6例:A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B组(口服吲哒帕胺1.25~2.5 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春兰 时代音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6年35卷8期 945-946,9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组(PP1组)30例和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30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洪夏 高传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6期 1093-109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上血压监测多采用传统无创血压(NIBP)测量,其测量值与有创血压(ABP)监测值比较能否及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血压,在心血管方面鲜见报道.我们在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监测血压并进行比较,其结果基本一致.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喜春 熊焰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12期 2275-22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脉压(PP)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动态脉压(APP)比偶测脉压更适宜用于临床研究,目前对非高血压患者APP研究较少;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临床上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是预测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四喜 刘劲华 《医学临床研究》 2005年22卷9期 1263-12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单独和联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氯沙坦组40例;氨氯地平组40例;氯沙坦联用氨氯地平组4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100mg/d)、氨氯地平(10 mg/d...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肥大,左心室/药物疗法;四唑类/药理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西明 高韩宁 《陕西医学杂志》 2005年34卷3期 317-3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1级患者50例,2级55例,3级1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昼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1级50例及2...
【关键词】 肥大,左心室/病理生理学;血压测定;高血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斌 诸骏仁 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31卷2期 114-115页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诺)降压谷/峰比值及降压效果. 方法:开放试验.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日服一次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共8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收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炳权 黄新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年12卷3期 233-2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以动态血压观察氯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沙坦片组和苯那普利片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片50~100 mg和苯那普利片10~20 mg,晨服,1次/日,...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氯沙坦;血压谷/峰比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娟 张仲臣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年2卷10期 1586-158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有资料显示,动态血压监测(ABPM)反映人体真实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偶测血压[1].因为ABPM能够揭示血压波动情况和昼夜变化.我们用ABPM方法对5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观察,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于肾脏病...
【关键词】 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病理生理学;血压;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巍 楼莉 《医学临床研究》 2002年19卷6期 39-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每天1次,每次150 mg,连服6周.采用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4%,显效为72%,有效为16%,未达标...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受体,血管紧张素/拮抗和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风原 杨晓飞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2年31卷6期 496-4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了121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旨在说明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方法:组1:58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组2:63例无脑血管病患者.结果:两组患者24h收缩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先 李风原 《陕西医学杂志》 2001年30卷2期 85-86页ISTICCA
【摘要】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方法,对10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负荷、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将103例高血压痛患者分为左室肥厚与元左室肥厚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h收缩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虹 杨季明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10卷22期 2128-21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安慰剂治疗观察4周,进行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谷/峰比值测定.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全天、白昼、夜间平均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林贤 李朝阳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年16卷2期 151-1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14d后服用氯沙坦50~100 mg/d,上午8时顿服,总疗程8周,共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8例.采用血压监测仪测定24 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24 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海娥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52卷11期 48-50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3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及对照组(68例),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卷8期 437-438页
【摘要】 目的 如何将血压控制满意.方法 采用经验用药和动态血压监测用药比较.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用药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找到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根据血压变化给予科学用药治疗,才能使血压达到目标血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成 王君 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12卷2期 20-21页
【摘要】 目的:比较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8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C组给贝那普利,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血压谷/峰值(T/P).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延秋 徐德宏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11卷3期 31-3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血压监测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人透析前、透析后和两次透析间期家庭血压的变化.结果 透析进行到第4周和第8周时家庭血压有明显改善,血压下降与干体重减少呈相关性.结论 家庭血压监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成 闻丽萍 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03卷11期 42-43页
【摘要】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 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8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咪达普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降压谷/峰值(T/P).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玉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年21卷12期 2232-2233页
【摘要】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三组: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组:比索洛尔氢氯噻嗪(比索洛尔5 mg+氢氯噻嗪6.25 mg)/d,64例;非洛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d,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耀兵 杨玉星 等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14卷3期 25-26页
【摘要】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10~14天后服用贝那普利(10~20)mg/d,上午8时顿服,总疗程4周.共治疗观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24h血压.结果:4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启华 车京霞 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年10卷3期 206-2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以昼夜血压模式指导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124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以昼夜血压模式为依据,指导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着重加强异常升高血压部份的降压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对照组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6周为1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亚琴 李秀琴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3期 3273-32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血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调整用药后的变化.方法 对133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随后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进行用药调整,用药调整至白昼血压稳定在正常值之后1周,再次行(A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彩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5期 4000-40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19.58%(37/189),异常血压节律者占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志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7期 4718-47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经验,提高120急救站、急诊科对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硝普钠静脉滴注给药,迅速降低血压,同时进行无创性血压监测.结果 硝普钠静脉滴注给药,可迅速降低血压,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将会大大提高高血压急症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顺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5期 1111-11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以动态血压监测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择2009-05-2011-07中平能化集团一矿医院门诊及住院的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平均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后予以动态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花云 付黎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5期 3883-38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血压监测方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分别用手动法、自动无创测量技术及动脉内血压监测对12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将测得血压值及费用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手动法、自动无创测量技术法测得血压值接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