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
- 48
- 2
- 1
- 29
- 19
- 14
- 13
- 10
- 74
- 54
- 46
- 17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沈汉荣 薛征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33卷2期 207-210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而开发的生物传感器(biosensor)在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向高精度和便携式方向发展.SPR技术本身具有实时性、高精度、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王静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18期 172-176页
【摘要】 基于亚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建立苹果汁、桃汁、橙汁中亚胺硫磷残留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检测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直接稀释样品10倍后,基本消除基质影响,加标回收率为84.88%~10...
【关键词】 果汁;亚胺硫磷;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枫蕾 娄婷婷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18期 205-211页
【摘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相结合,可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合特性的研究.该文综述基于分子印迹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原理和技术优势,总结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其他污染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发展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志明 孙铭雪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年35卷6期 3991-4000页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无需标记的直接竞争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传感器,以快速测定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的残留.试验首先利用氨基偶联原理,将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固定到CM7传感器芯片表面,然后通过优化单抗固定浓度、pH和固定时间,以及芯片活化和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磊淼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5卷11期 1555-1558页ISTICPKUCA
【摘要】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制备的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无标记、灵敏度高、通量大、特异性强,样品耗损少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近年来该技术也被运用在不少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总结并评述了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0卷3期 250-258页
【摘要】 等离子体纳米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的光学生物传感器.该文介绍了等离子体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光学原理和常见检测体系,重点关注了这类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这类生物传感器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红 赵钊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22年41卷9期 1403-1409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具有无需标记样品和实时检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以及生物、药物、食品等领域的检测.构建合适的生物传感界面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重要途径.该文介绍了利用化学偶联生物识别分子的非定向固定方法,以及利用化学键合或生物分子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振宇 孙铁强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14期 5568-5576页
【摘要】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是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当光线入射到金属纳米颗粒上时引起的共振...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比色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克辉 曹燕燕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41卷8期 89-95页ISTICCA
【摘要】 介绍了标记检测和无标记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无标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无标记型生物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指出了未来应围绕各种无标记型生物传感器不同的传感结构对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极限的影响开展进一步研究,提高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昆 王丰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年21卷10期 1968-19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解脲脲支原体(Uu)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将Uu的特异分子探针固定于传感器表面,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对菌液中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同时对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指标进行评价....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解脲脲支原体;检测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珏 夏涵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年21卷10期 1963-19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 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珏 夏涵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年19卷14期 1779-17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病原菌奠定技术基础.方法 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病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汉昌 姜招峰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8年1期 108-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时生命科学的研究及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分析分子相互作用(BIA)的技术是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其无需标、能实时跟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景艳 宋大千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年20卷4期 272-2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C鼠及新西兰兔,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特异性多克隆...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抗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夹心免疫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慧 黄朝峰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3年23卷5期 46-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是进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先进手段.与传统的超速离心、荧光法等相比,它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最少等特点,在药物筛选、临床诊断、食物及环境监控和膜生物学等领域中的新兴应用日益扩大,...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光学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智 叶华跃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0卷6期 17-21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生化检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因该技术具有样品免标记、需求量小、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选择性高等优势,已逐步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昭 曹亚男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13期 276-282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光学现象实现对待测物进行快速检测的一种超灵敏检测仪器.近年来因其无需标记、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试剂用量少和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春花 柳双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4期 293-299页
【摘要】 建立一种基于竞争形式的灵敏、稳定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饲料和水产养殖水样中的喹乙醇(olaquindox,OLA).根据本研究的方法,OLA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分别为4.7μg/L和0.5μg/L.用2.5 mmol/L 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匡红 曾琳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期 16-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子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微阵列与纳米金(AuNPs)信号放大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可实时在线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1,4‐苯二硫醇通过自组装技术耦联于生物芯片表面,然...
【关键词】 适配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才会 王有为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25-527页ISTICCA
【摘要】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由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和各类物理化学换能器组成,其中蛋白、组织、细胞、酶、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识别元件,换能器可分为光学型、电化学型、温度型、压电型等[1-2]。生物传感器用于各类生命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析和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汉荣 薛征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2期 213-217,219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基于贵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而开发的生物传感器被陆续应用在环境检测和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中。和传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 surface plasmon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海波 杨泽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15年26卷1期 149-153页ISTICCA
【摘要】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适配体传感器是利用适配体进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我们在简要阐述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偶联技术及适配体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对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适配体传感器在生物活性小分子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小猛 何建安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15年1期 90-94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光谱扫描技术的非机械扫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采用白光为 SPR激发光源,通过单色仪控制入射光的波长实现光谱寻址,在保证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同时,使系统在整个动态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简化了传感器结构。理论分析了...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年34卷15期 1993-199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生物传感器,即生物来源的一切传感器识别物或者分析物[1].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细胞活性观察、特异性地检测体液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样本中的分析物是生命科学、药物研究,医学诊断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倡 张鹏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12年6期 851-8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检测苏云金芽孢杆菌(Bt)cry1F 蛋白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方法.方法:采用 SPR 检测技术,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原理,在金表面修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 cry1F 蛋白的检测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检...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cry1F 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耀玲 王瑞娟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41卷2期 212-2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无标记检测CA125血清抗原,探索卵巢癌无创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SPR生物传感片表面固定抗CA125单克隆抗体OC125,利用其检测人体血清中CA125抗原的表达.结果:S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年33卷1期 66-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是以金属薄膜和电介质分界面处发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为基础的光学检测系统,具有方便、快捷、无需标记、实时检测、非破坏性及高选择性等特点,是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明飞 李诗洁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8年18卷1期 243-249页
【摘要】 针对花生中高毒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1 (AFB1),开发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抑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器.方法:用活化酯偶联制备AFB1包被抗原(AFB1-OVA),并通过EDC/NHS将其预先包被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表面.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班喆 《医疗装备》 2018年31卷17期 203-204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方面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该生物传感器对很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和简便的特点.本研究阐述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基本原理及在临床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为今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米永巍 刘国华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08年29卷6期 31-34页ISTICCA
【摘要】 回顾了SPR技术的主要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与分类,并讨论了SPR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指出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及分辨率、实现多通道检测、器件微型化和阵列化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学勇 白延强 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7年20卷1期 16-1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航天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 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便携式生物分子在线分析系统(portable online...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特异性;检测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艳 熊江辉 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5年18卷2期 126-129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在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便携式生物分子在线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小分子检测方法,满足航天员体液在线检测需求.方法建立小分子物质2,4-二硝基苯肼(DNPH)的检测模型.用DNP-BSA制备生物分子膜;采用抑制检测法,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瑞岐 于秀章 等 《光电工程》 2017年44卷2期 152-160页
【摘要】 肿瘤标志物在人类医学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化学发光免疫法(CLEIA)等,这些方法各自存在放射性污染、操作繁琐、检测时...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生物传感器;临床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媛媛 杨成丽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02年13卷4期 264-268页ISTICCA
【摘要】 利用一种全新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检测仪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对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破伤风类毒素、抗体等生物制品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并对其在免疫学检测上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媛媛 刘德立 《生物技术通讯》 2002年13卷1期 72-75页ISTICCA
【摘要】 利用表面等离子模共振技术(SPR)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LA)已成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先进的手段.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相比,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实时监控等多项特点.利用这种新型研究...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模共振;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仪 刘婷知 等 《化学传感器》 2016年36卷3期 9-16页
【摘要】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质,由肝脏和脂肪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和其它疾病的标志物,因此,CRP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环境检测、制药工程、食品分析等领域中.该文分...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型免疫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媛 徐丽广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年34卷7期 699-703页
【摘要】 磺胺类药物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过敏性反应,并可能具有致癌性,而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SDM)在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使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皓 张涛 等 《光学精密工程》 2015年23卷3期 723-728页
【摘要】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分子印迹膜;微囊藻毒素L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王静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5年15卷7期 186-191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免疫传感器,兼有免疫检测和仪器分析二者优势,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样品用量少,分析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食品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现场检测,是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食源性化学危害...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信号放大;技术保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强 李明洋 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352-357页
【摘要】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免标记、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在传统的光纤 SPR 传感器件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光导毛细管SPR 传感器件,利用自行研制的波长调制式 SPR...
【关键词】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导毛细管;传感器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阳 李荣卓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8期 201-205页
【摘要】 基于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anoparticle,AuNPs)标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作为第二抗体,...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E.coli O157∶H7;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秋顺 成荣 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年49卷9期 1796-1804页
【摘要】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
【关键词】 自组装;聚电解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鹤林 张康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4年33卷10期 155-156,160页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检测法,检测抗感染中药与细胞因子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真空热蒸镀法镀双层金属膜制作一种双金属光纤SPR生物传感器,应用直接法完成中药作用机理检测.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客观、准确、高效的中药作...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中药;作用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淼 黄新 等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24期 201-204页
【摘要】 目的:建立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植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2A蛋白的方法.方法:利用SPR检测技术,根据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金片表面修饰Cry2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Cry2A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弋嘉 张崇磊 等 《光学精密工程》 2013年21卷3期 672-679页
【摘要】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了牛血...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相位调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艳 杨宏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3年32卷12期 38-41页
【摘要】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分析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新方法.SPR传感器采用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连续扫描方式,使用2个步进电机分别驱动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转动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将C反应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倩楠 熊兴良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3年32卷9期 39-41页
【摘要】 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血清类胰蛋白酶,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诊断依据.首先,将16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死亡即时组和冷冻3d组.以人混合血清诱发动物过敏性休克致死.采用分子自组装...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过敏性休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运良 张铁民 《生命科学仪器》 2012年10卷2期 50-53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强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光波长、入射角及金属表面物质的折射率相关。根据这原理研究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松 穆琳瑛 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46卷3期 293-297页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该生物传感检测系统由集成光学SPR生物传感器、微流池、便捷更换芯片夹具、触摸屏、信号处理电路和USB接口板组成,将该系统用于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钊 刘霞 等 《食品科学》 2011年32卷5期 342-350页
【摘要】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能够实时监测反应的动态过程,只需对样品进行简单的预处理,无需进行标记,也可以无需纯化各种生物组分,耗样量少,检测时间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分析物,而且可以测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农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