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0
- 6
- 270
- 18
- 7
- 7
- 6
- 26
- 22
- 16
- 15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宣锡丰 黄彬彬 等 《江苏中医药》 2024年56卷9期 35-38页ISTICCA
【摘要】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兰鑫 侯炜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9期 1502-1506页ISTICCA
【摘要】 全国名中医朴炳奎认为卵巢癌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依据是正气亏虚、脏腑失和,关键因素是癌毒内生,直接病机是郁、瘀、痰、毒内结.治疗上,主张扶正培本、调和脏腑、兼顾祛邪,从围手术期、化疗期、维持治疗期等不同阶段对卵巢癌进行分阶段的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力 武维屏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6期 1021-1024页ISTICCA
【摘要】 笔者遵循并继承先贤对肝在人体中重要性的认识,发扬先辈论肝治肝的学术思想,将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与人体气机、气血、阴阳、枢机、藏象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相联系,探索性地提出"调肝五要"."调肝五要"是调肝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五个方面,也是调肝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盼盼 王强 《江苏中医药》 2025年57卷7期 57-60页ISTICCA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现代医学主要通过降压药物来延缓病情进展,但长期服药会出现耐药性及诸多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但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脏腑虚损致功能失调,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帅 刘君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1期 114-117页ISTICCA
【摘要】 绝经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西医常激素治疗.许昕教授认为肾气衰,天癸竭为初始病因,主要病机是肾阴不足,精血亏少,阴阳失调,天癸衰竭而月经闭止,涉及心肝脾胃肺多脏腑,可兼郁夹瘀,变化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子凡 吴倩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1期 38-41,47页ISTIC
【摘要】 口渴为消渴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多由阴阳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故运用和法辨治消渴口渴,疗效颇佳.依据消渴口渴阴阳平衡失调的病机,治疗首当调和阴阳,寒温并用,处方可选柴胡桂枝干姜汤.依据不同病位,治疗当调和相应脏腑.调和中焦脾胃,可选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雪 寇子祥 《国医论坛》 2025年40卷2期 1-3页
【摘要】 调和阴阳是张仲景重要的诊疗思想之一,其诊治疾病从调和阴阳平衡的角度出发,通过调和营卫、表里、寒热、气血、脏腑、经络等,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本篇从方剂角度分析仲景调和阴阳法,如桂枝汤调和营阴卫阳、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阴阳、小柴胡汤调和表里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江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22期 21-24页
【摘要】 胃痞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胃痞病时,主要从生理、病理、病机与治法上进行探讨,生理上肝、脾、胃脏腑相关,气血相连,功能相互为用;病理上肝疏泄功能异常引起气机失调或血行瘀滞,均会导致胃痞病发生.该文从调和肝胃、调和气血两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颖哲 郭颖 等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18期 2747-2750页ISTICPKUCA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由于中医辨证思路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治疗思路,大致分为从调神论治、从调和脏腑论治、从调整经络论治、从六经辨证论治、从营卫论治5种,此5种思路虽然不同,但是总体离不开脏腑、经络、营卫.只有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营卫调和,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美娜 秦远文 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50卷12期 1507-1510页ISTIC
【摘要】 "不寐"因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引起,以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甚至整夜不能入寐为临床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失眠",临床上主要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描述不寐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元庆 王瑾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1期 1-6页ISTIC
【摘要】 根据肥人多中风的经典认识及中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流行病学特点,明晰肥胖致中风的病因病机,提示减少肥胖能有效防治中风.系统梳理了肥人多中风的历代文献研究,指出饮食失节、多逸少动、情志内伤、年龄增长及药物损伤等是导致肥胖的常见病因,上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家合 王晓群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40卷11期 1245-1248页ISTIC
【摘要】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长期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愈后产生极大影响.肿瘤相关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贾英杰教授治疗本病多立足于"少阳主枢"的理论基础,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导致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雪君 李仝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4卷11期 1986-1989页ISTICCA
【摘要】 抑郁症,简而言之,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抑郁症方面有诸多思路.本文认为,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抑郁症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密切的关系,故以五脏主五志为思路,论述抑郁症的脏腑辨证.从心之"心神失养"、肝之"肝气郁结"、脾之"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珂 殷燕云 《吉林中医药》 2019年39卷9期 1132-1135页ISTIC
【摘要】 殷燕云将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周法、"3、5、7"奇数律等思想渗透于临床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保胎治疗中,认为预培"先后天之本"和孕早期保胎是优生优育的关键.治疗中辨清缓急、补虚泻实、先后天互养、脾肾同治.妇人存在"3、5、7"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涛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0卷3期 321-322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总结了田从豁教授针灸治疗皮肤病的辨证及针刺治疗特点.田从豁教授认为形神同病为基本病机,以形神并调为针灸治疗特色.局部形变治疗以泻法驱邪为主,全身气血功能失调的神变治疗以扶正调理为主,分为调理经气和调理脏腑两法;同时强调守神安神,并且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鹏飞 南金妮 等 《吉林中医药》 2016年36卷9期 869-871页ISTIC
【摘要】 宋金元时期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国家政策及社会人文环境等对该时期不同医家和学者养生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在老年养生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从理论方法和具体实践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出现了专门论述老年养生学专著及药膳专著。研究发现,老年养生的根本在于调养脾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中枢 王雁彬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7卷20期 3-4页
【摘要】 “和”的理念贯穿于中医发展全过程,在养生、防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对后世中医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廷荃运用“和”的理念治疗脾虚燥结型便秘,常以气机为中介,调和五脏六腑,使大便恢复正常,为治疗便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风刚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年42卷9期 8-9页ISTICCSCDCA
【摘要】 沈丕安教授认为"温药和之"就是运用温和的药物对机体进行调和,尤其在肿瘤的中医治疗中,"温药和之"关键在于"和".一方面有"温和"之意,即在肿瘤治疗中,要注意多运用温和的药物;另一方面,就是"调和",即调节机体使其和谐之意.并从调和药性、调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星田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8期 59-60页ISTIC
【摘要】 <篇首>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病因未明,现代医学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根治或能够保持较长疗效的药物.有鉴于此,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本病的中医证治研究,功至之处,确有收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云霞 《江苏中医药》 2002年23卷7期 19-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病患者日益增多,故对老年病的诊治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决定了其诊治的特殊性.笔者从事老年临床工作10余年,对辨治老年病初获一些经验,兹述体会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重明 《光明中医》 2015年12期 2653-2654页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讨虚证的临床辨证论治,本文从脏腑功能失调的角度,就调和脏腑五法治疗虚证,对调和肝胆、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心胆、调和心肾等五个方面作一简述,以弘扬歧黄之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茹 徐甜 等 《中医杂志》 2021年62卷5期 455-45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总结治疗失眠的临证体会.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和枢机为本,常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同时谨守病机,以脏腑辨证为主,心脾两虚者治当健脾宁心、益气养血以安神,以归脾汤加味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斑 王克穷 等 《中医杂志》 2021年62卷23期 2098-210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内外兼治癌性溃疡的临证经验.提出内外兼治是解决癌性溃疡的关键,立调和脏腑、祛腐生肌之法,提倡巧用"毒药",自拟敛疮散为核心外用方,药效力专;内治强调固护脾胃之本,使脏腑之气充盛以助鼓邪外出.祛邪扶正,内服外敷,获效良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卞兆祥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15期 1261-12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对中医调和肝脾理论的内涵及现代研究概述的基础上,指出调和肝脾理论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肝脾相关的表证研究、肝脾相关的机制研究、肝脾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对其可能的研究途径作了探讨,以期为调和肝脾理论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洪伟 孙作乾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3期 643-644页ISTIC
【摘要】 甘草可以治疗赤痢、白痢和赤白痢,以赤痢最多,其次为赤白痢,白痢最少.主要取其调和脏腑寒热、生肌止痛、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的作用.治疗热邪为主的赤痢或赤白痢时应使用生甘草,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白痢时应使用炙甘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昫 胡玲 《新中医》 2011年43卷11期 132-133页ISTICCA
【摘要】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已明确指出,胃气以下行为顺,反之则“不得安卧”的发病特点.针对于此,临床多采用健脾益气、平肝和胃之法治疗取效.然而,近年来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慢性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誉豪 尹恒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5期 839-842页ISTICPKUCA
【摘要】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出发,以八纲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秀秀 张玉飞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3期 388-391,396页ISTICCA
【摘要】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病机尚无明确结论,治疗也多以缓解焦虑及补充营养等方面入手.中医认为治疗本病多从五脏论治,着重于恢复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平衡,但涉及中医外治法总结的文献较少.本文试从经筋理论浅谈中医外治法治疗CFS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帅 林璐洋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32卷6期 178-182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总结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治疗汗症经验.陈士铎提出辨汗症之肺气不固、心肾不交、肾阴亏损、胃火亢盛、心血亏虚等证型.治疗上,主张使用补虚固表兼顾补阴,清泻心热滋补肾水,大补真阴调和阴阳,滋补胃阴降火止汗,补血养心滋阴泻火等治法,用药注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月 戴秋雨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4期 448-451页ISTIC
【摘要】 发声性抽动障碍是抽动障碍的一种,因口鼻咽喉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产生.王素梅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其病位在咽喉,与肺、肝、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肺失宣肃、肝亢风动、脾失健运.治疗上以理肺、平肝、健脾化痰三法合治,自拟健脾止动汤加减施治.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云泽 宫晓燕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3期 307-310页ISTIC
【摘要】 宫晓燕教授认为,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病机主要为风寒邪气闭肺伤肺,导致肺阳受损,风、痰、瘀等病理产物停聚.其致病特点以"风、寒、热、痰、虚"为主,治疗时需注重宣肺、清热、化痰、降气、解痉、补虚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病因多与风寒侵袭肺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迎 焦静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6期 1096-1098页ISTIC
【摘要】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属中医学"中风舌本病"的范畴,在临床中,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张宪忠主任医师指出本病病位在脑,累及舌、咽、唇,与五脏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经络不通、气机逆乱,以调和脏腑、调畅气机、开窍畅音、疏通经络为治疗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定 杨运劼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21卷4期 104-109页
【摘要】 总结阮诗玮教授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经验.阮教授结合"和法"的传统文化内涵,指出中医之"和法"乃"醇正和缓"之义,具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兼以缓图祛邪之功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CKD治疗中.基于此,"阴阳不和、枢机不和、营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云先 杨恩发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63卷5期 72-75页
【摘要】 目的 探析叶天士治内风的用药特点.方法 检索《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肝风篇、眩晕篇、头风篇、虚劳篇、肝火篇、不寐篇、痉厥篇、癫痫篇、头痛篇医案,统计医案中证候要素、证候要素靶位、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和高频药物聚类.结果 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欣 唐军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8期 2825-2832,2839页ISTICPKUCA
【摘要】 情志病是因精神情志变化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情志病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其利用芳香药物经鼻腔、皮肤等吸收,来调节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 郭峥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1期 26-29页ISTIC
【摘要】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勤 袁爱红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4期 541-544页ISTICCA
【摘要】 名中医杨骏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与食管,病机重点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引起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临证时注重调和脏腑气机升降,首重和降胃气,同时肃降肺气、交通心肾,肝肺、心肾枢机通利,助脾胃枢机健运,共奏和胃降逆之功,并配合中药以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睿 朱炜楷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4期 653-656页ISTICCA
【摘要】 脾胃为中焦之枢,其配合如常之时,气血得生,水湿得运,体内处于稳态平衡,正合从古至今以"衡"为求,辨治疾病多以"衡"为要的思想.脾胃失常之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困而胃腑热邪结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间之"衡"不复存在.且脾胃与肝、肺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瑶 汤顺莉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2期 487-490页ISTICCA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特征的精神-心理-行为障碍疾病之一.李宜瑞教授认为,本病系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心脾肾不足乃病机之本,常兼肝亢、痰湿等标证.临证时宜审慎辨证,用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重视健脾,合用龙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芳 邓兴华 等 《河北中医》 2024年46卷10期 1720-1723页ISTIC
【摘要】 原发性肝癌(PLC)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大多都处于中晚期,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差.PLC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聚""肝积"等疾病范畴,其病机以气郁为先,导致痰瘀胶结,伏毒不出,阻滞肝络.玄府是气血津液升降出入之门户、调和脏腑阴阳之孔窍.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瑞占 赵小丽 等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4期 674-676页
【摘要】 此文通过梳理及分析,厘清了浊邪内涵、成因、致病特点及治法用药,明确了浊邪与大肠息肉关系.大肠为浊邪易居之地;浊邪内生贯穿大肠息肉发生始终,浊邪为大肠息肉主要致病因素;脏腑功能失调,大肠传导不利,浊邪壅滞下焦大肠,息肉随之而生.大肠息肉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佳玲 樊湘珍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8期 80-84页
【摘要】 十宣穴(EX-UE11)为经外奇穴,针刺十宣穴具有清热开窍、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和脏腑的治疗作用,常应用于高热、中暑、昏迷、癫痫等急症,是重要的急救穴.在临床中发现十宣穴并不局限于急症治疗,在中风、颈椎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俊耀 刘卉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5卷11期 53-57页
【摘要】 目的 通过翻阅和整理郑惠芳教授2007-2009年治疗流产后月经过少的手书病例,研究其治疗流产后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为今后妇科临床治疗流产后月经过少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搜集和整理郑惠芳教授2007-2009年治疗流产后月经过少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海艳 冯淬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2期 68-71页
【摘要】 咳嗽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于多种其他疾病,若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课题组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理论,在临证实践过程中,审病因以分外感内伤,析主症以辨寒热虚实,参兼症以定五脏六腑,尤善于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钇杰 林可欣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6期 1025-1028页ISTICCSCDCA
【摘要】 小儿湿疹以脾虚湿胜、湿热内蕴为基本病机,水湿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久羁则化燥伤阴,常改变小儿机体之阴阳平衡状态而发病.据此文章提出以"辛开苦降"法治之,以奏清热祛湿、疏通气机、调和脏腑之效,临证以薏竹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苏妍 张磊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3年29卷12期 1028-1031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发生可归结于构成精索主要结构的精索静脉丛形态细小,迂曲缠绕,血液回流受阻,瘀邪阻滞气血,终成不育.从生理和病理症候来看与脏络理论相吻合.基于脏络理论,以肝络瘀滞,肾虚络癥论治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用针灸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经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渊博 张书信 等 《北京中医药》 2023年42卷12期 1373-1375页ISTIC
【摘要】 基于《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析肝主筋、肝主运动、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失常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应囿于传统的以"脾"为核心的辨证方法,辨证应以"肝"为核心,以肝的"体阴而用阳"为纲领,治法上重视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阴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吉成 薛欣 等 《新中医》 2023年55卷15期 201-204页ISTICCA
【摘要】 孤本《幼科金针》全书分上、下两卷,共96编,翔实论述96种常见儿科疾病,涉及方剂149首,具有内容丰富、按编排序、诗赋相配、方药精炼、辨证精细、阐述严谨、义理浅明、实用效捷、广为流传的特点.秦昌遇对儿科疾病临证辨治提出了独道见解,突显诗赋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秋彤 张雨桐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37卷10期 87-90页
【摘要】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在儿科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从中医角度揿针可以通过调和脏腑、激发卫气、久留针来治疗儿童AR;从现代医学角度揿针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调节神经源性炎症、减少鼻黏膜炎性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