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2
- 1
- 1
- 13
- 9
- 7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玉超 刘旭东 等 《高教学刊》 2023年9卷2期 166-169页
【摘要】 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贴切且必要,可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识选修课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以通识选修课为对象,探索课程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红伟 於江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5卷16期 21-2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模块化教学在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赤峰学院中医(蒙医)学院自 2021 年 2 月开始,将模块化教学应用于通识教育选修课《趣味中医十六讲》教学中,选择模块化教学应用后(2021 年 2-6 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青 王红妹 等 《高教学刊》 2022年8卷30期 101-104页
【摘要】 微生物学学科的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高校中微生物学多数以一门专业课出现而非以通识教育课程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引领,为了更好实施学校777互联互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庆 钟楚毓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11期 114-115页
【摘要】 在推行"健康中国2030"号召的今天,对非医学类学生开设的医学类通识选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非医学生学习医学类通识课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成绩,帮助非医学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再枝 邹峥嵘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197-198页
【摘要】 高校自然科学类公共课教学环节是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公共选修课《药物常识》开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等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自然科...
【关键词】 通识教育;药物常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鑫 张文静 等 《高教学刊》 2018年17期 106-109页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生物学这门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实验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对于肿瘤生物学这门课程而言,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没有显著作用,但是其在提高学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小茗 吴萍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2卷12期 18-20页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多数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共识.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形势的广博通达的人才,相应的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保障.尔雅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补充,为医学院校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新卫 李琳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163-164页
【摘要】 本着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开设了"化学与人类健康"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以影响人体健康的化学因素为出发点,利用物质原理阐述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辩证关系,以化学基础理论串联大量案例,构建出多选择性的模块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康 孙峰 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年5期 189-190页
【摘要】 通识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主题之一.尤其对于医学院校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通识教育更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针对当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以期提出适应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磊 柳红东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2016年2期 72-73,76页
【摘要】 阐述开设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与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期探讨一种适合高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为加强高校通识选修课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攀 朱伟群 等 《教师》 2016年5期 71页
【摘要】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晶,通过中医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中医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现状,探讨将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国 《科技信息》 2012年3期 30-31页
【摘要】 随着通识教育的教学逐步深入,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成才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设计;同时,师生共建了学习型博客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探索出一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了通识教育教学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权 范强锐 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年25卷1期 144-146页
【摘要】 该文阐述了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讨论了采用通识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文中具体就采用选修课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可行性问题、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及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宫春杰 薛栋升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0年47卷4期 1139-11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2014-2019年间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微生物与生活”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方法、情感培养及结课评价等改革实践,采用模块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传霞 高建军 等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57卷6期 937-9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教学效果.方法 介绍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选取2019年春季选修《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从问卷调查和考核结果两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效果.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润民 彭文彬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0年1卷4期 125-127页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由单纯的提供医疗诊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知识服务、咨询服务、健康教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对心理服务,从单纯的技术治疗扩大到综合心理-社会-生物一体化干预和防治.为适应这一模式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素琴 黄玮俊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25年27卷2期 108-114页
【摘要】 血红蛋白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危害大等特点,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病种.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医学生中开展相关知识的拓展.文章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开设的血红蛋白及相关遗传病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与实践、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祯燕 李俊 等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34-36页
【摘要】 为达到"大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深度挖掘电影在教学中的教育、思政、娱乐功能,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进行尝试,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通过让电影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不断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坪 周慧敏 等 《重庆医学》 2017年46卷8期 1137-113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产生,不仅促进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同时为医学院校选修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非专业课程在医学院校一直不受重视,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然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庆 胡沐坤 等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年9卷2期 29-32页
【摘要】 笔者从事多年通识课教学实践,随着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笔者体会到高校面对非医学类学生开设医学类通识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开设医学类通识课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而且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同时还能提高教师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燕 苏娟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20卷6期 469-471页
【摘要】 通过阐述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血液与健康"的课程意义、教学实践、教学现状等,揭示目前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改进或提升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育效果,以期给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文静 董文英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12期 165-167页
【摘要】 目的 探索在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里通识教育选修课《科学育婴》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方法 自制问卷,对已选本课程的100名学生(A组)和未选任何选修课的1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B组)进行调查,从对应用型地方大学定位和通识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军 许家兴 等 《广东化工》 2016年43卷18期 212-213页
【摘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作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志红 陈道峰 《药学教育》 2016年32卷2期 18-20页
【摘要】 在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文化意义逐渐凸显的当下,在研究型大学非药学专业开设中草药概论课程的必要性日益迫切.针对本科生中草药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将其建设成研究型大学非药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融汇以及课程考核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燕 张萍萍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6年5卷5期 24-25,91页
【摘要】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以广西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可进行如下课程体系改革:注重通识教育,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领域;专业课程模块化,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来设置课程;压缩基础课程,扩充兴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梅红 王二丽 《海峡科学》 2016年6期 132-134页
【摘要】 推行通识教育,加强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培育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该文从医科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望其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蔚 罗庆华 等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0卷2期 58-61页
【摘要】 阐述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运动与营养”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探讨.同时对完善该门课程提出四点建设性建议,以期为高校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及指导大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习惯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世琼 杨占南 《贵州教育》 2014年18期 43-46页
【摘要】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早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上世纪末,茶文化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分支,最开始是针对茶学专业学生开设,后来逐步进入各类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大学将其设为一门专业,有的大学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翩 刘康莉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15期 151-151,152页
【摘要】 本文结合武汉大学通识选修课开课状况,抽样调查和分析了在校学生开课领域、选课状况和需求以及对已开设课程的满足程度、老师授课、校方开课的评价等。旨在希望为学校教务部门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也能为选修课授课教师提供学生相对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婷 亓曙冬 等 《教学研究》 2012年35卷6期 55-57页
【摘要】 为在高校中加强通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四门主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认识,开设与之相应的配套选修课是一种较为有效并值得探索的方法.笔者在“纲要”配套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人物为主题,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探索.这些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中的问卷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翔云 《魅力中国》 2012年34期 39页
【摘要】 目前,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日语入门方面的选修课.这类选修课与专业日语授课的教学目的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日语有初步了解,以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本文通过教学经验总结,从日语通识类选修课的特点出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加梅 马宁 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1卷12期 81-84页
【摘要】 通识选修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业务素质、发展个性和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统计等方法对大理学院医学类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 许健 等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1年4期 81-82页
【摘要】 通识教育的发展,跨专业选修课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医学课程。病理学实验作为医学基础学科和实践课程,是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直观体现,更是追本溯源探究病因、学科交叉促进科研的重要平台。通过模拟诊室、文献讨论、设计实验三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建明 陈万光 等 《科技信息》 2010年19期 538-539页
【摘要】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许多高校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受益非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任课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华堂 《卫生职业教育》 2008年26卷22期 13-15页
【摘要】 首先分析目前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甘肃省某高校的课程改革实践,谈为扩大知识视野而增加的通识选修课的具体内容;为提高专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的具体模块及为重视教学体验而丰富职业类课程的具体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