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6
- 10
- 2
- 21
- 15
- 14
- 10
- 7
- 197
- 64
- 38
- 34
- 2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牟长军 王兆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期 129-132页
【摘要】 通识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的.甘肃省一流课程"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与伦理"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案例、开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根福 林小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年12卷5期 32-36页
【摘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本文论述浙江大学开设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并践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生命教育通识课程的开设是对"德育为先"教育指导思想、"能力为重"教学要求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芹 廖富林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4期 172-175页
【摘要】 通识课程重在通识性,不受学科和专业的限制,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公民素质的学生,该理念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因此通识课程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是进行课程思政十分理想的载体.以嘉应学院开设的通识课"植物识别与应用"为例,通过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攀攀 吴希宇 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24期 52-54,60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哲学》是一门新兴而并未在高校广泛开设的非主干人文课程,但对于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不管是医学生或者非医学生,都需要加强医学哲学教育.介绍了学校《医学哲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作为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概述、生命本质、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加 《医学与哲学》 2007年28卷11期 57-58页ISTICPKU
【摘要】 21世纪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逐步走向综合的世纪,而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构建则是通识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有助于我国医学院校构建综合性通识课程,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和实施的分析,探讨了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盛琦 金春玉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38卷10期 166-168页
【摘要】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的分享与交流;移动技术为本科生构建了虚拟学习空间,重新定义了课堂与学习的概念,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调整为“先学后教”,给本科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应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究在《针灸学》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明 李安林 等 《现代食品》 2019年5期 29-31页
【摘要】 《食品营养与健康》是很多高校的通识课程,由于其知识内容点太多,教学考核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考核体系,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晋永 杨柏灿 《中医教育》 2019年38卷2期 32-35页
【摘要】 通识教育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已走过20余年历程 ,其作用、地位正被重新认识并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识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也逐步突破校园围墙 ,引入其他院校具有通识性质的课程变得日益普遍.在此过程中 ,具有悠久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药相关课程理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惠 马爱国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期 49-51页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的系统构建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建设,形成系统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结果:建立了系统化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国斌 明珍平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21卷3期 182-184页
【摘要】 旅行生活与寄生虫病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旨在向大学生传授与旅行生活相关寄生虫病的致病、流行和防治等基础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良的旅行习惯对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引导大学生能够自主建立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璐 赵辰阳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年9卷3期 30-35页
【摘要】 医学信息化飞速发展,医学信息通识课程已远滞后于时代发展,因此,通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有必要构建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和医学信息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医学信息通识课程群,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医学信息通识课程群的建设和初步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8年8卷6期 21-25页
【摘要】 "衰老与抗衰老"是向非生物专业的学生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前沿中衰老与抗衰老的概念及技术,引导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学习和体验生命奥秘的一门通识课程.本课程采用知识系统化、内容趣味化、技能实用化、信息前沿化的"四化"模式,旨在打破技术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春生 孙艳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2期 31页
【摘要】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成果导向理念下,在近几年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自身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三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通识课程教学方...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明秋 余垚 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年7卷2期 13-17页
【摘要】 在通识选修课"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中,笔者采用我国学者原创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荣祥 庹利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35卷19期 131-132页
【摘要】 化学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础,在医学类院校开设化学与健康通识课程,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开设化学与健康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晋 罗果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9卷13期 29-30页
【摘要】 通识课程是一门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在高校开设通识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目前通识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物安全与现代生活》为例探讨改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梅红 王二丽 《海峡科学》 2016年6期 132-134页
【摘要】 推行通识教育,加强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培育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该文从医科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望其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巧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14卷6期 118-120页
【摘要】 高校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在高校教学中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立足于我国现实的社会环境,理性思考通识课程教育教学的必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通识课程教育,合理规划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通识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俊霞 吴忠道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28-30页
【摘要】 基础医学导读作为中山大学的通识课程,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医学框架和健康维护知识学习、医学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讨论。随着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从最初主要是推介医学科普知识到通识教育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玩凤 黄国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7期 219-220页
【摘要】 当前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是以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对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课程和ESP教学或学术英语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云湘 李文彦 《中医教育》 2014年33卷3期 36-38页
【摘要】 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中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通识课程不仅要向中医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应注重将人文知识内化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其对人文精神的深刻体认与切实塑造.然而当前不少中医药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贡庆 洪兰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41-42页
【摘要】 利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医药伦理通识课程的认知和学习态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医药伦理对学生有明显正向作用,学生学习后认知有显著提高,课前和课后对于学习本课程对自身帮助始终持有积极态度,但仍有部分问题认知不正确不清楚,尚需改进并要加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涛 颜鈺梅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2期 143-146页
【摘要】 本文以生物类通识课程为例,对自然科学公共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总结了实验教学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临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5卷12期 87-89页
【摘要】 通过对长治医学院大二、大三、大四共2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不足、评价单一等问题.为此应从通识课程内容、课时、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改革通识课程教育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波 方熙茹 等 《医学信息》 2013年17期 13-14页
【摘要】 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通识课程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良好医德的养成。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树桥 陈剑光 等 《大学教育科学》 2013年2卷2期 52-55页
【摘要】 “智性教育”是运用智性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开启人的思维、知觉与“智性”,最终激发他们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它与传统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其宗旨与通识教育颇有相通.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兴稳 陈剑 《科技信息》 2011年34期 475-476页
【摘要】 联系国内营养学教育实践,分析专业营养人才培养现状,比较公共营养师人才培养模式和注册营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歧,剖析营养师职业“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新营养科学”提出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复杂人群营养问题思路,而公共营养学在其中又占据突出地位.分析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霞 《科教文汇》 2011年25期 115-115,123页
【摘要】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英语课程的内涵,创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为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是药科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文华 杨晓霖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27卷1期 78-80页
【摘要】 高校人文通识课程与双语教学整合式改革力求对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外文化、多学科人文知识进行系统规划,利用双语作为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用语,把文化通识课程打造成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这种整合不仅可以为专业课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国园 潘传德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7期 59-61页
【摘要】 目的:了解影响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整群抽样调查获取资料,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教学条件、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评价以及选修的目的性...
【关键词】 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学习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加 罗长坤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1期 89-90页
【摘要】 文章在阐述通识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在医学院校中设置综合性的通识课程并采用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肖肖 夏国园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7期 57-59页
【摘要】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开展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的基本状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调查了664例接受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的大学生.结果:大多数学生对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的开设、教学方法、内容、教学条件和时间安排持赞成态度,学习效果总体感觉较好,但也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添舒 孔璐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43卷4期 37-41页
【摘要】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和个别学生访谈法,结合专家评估,全面检验东南大学毒理学特色通识教育课程毒物简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毒物简史课程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和学生学习兴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君 《药学教育》 2025年41卷4期 71-75页
【摘要】 根据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识教育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效果5个方面对通识选修课课程饮食与化学进行建设,着力打造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伦理辨析能力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伊青 金佳妮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5年5期 62-63,66页
【摘要】 传统教学模式以线下课堂为核心场域,依托实体教学工具及固定时空场景构建知识传递体系.新冠疫情暴发后,新型线上教学模式依托数字化平台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壁垒,重塑"教"与"学"的边界.当前,学生对线下教学的多元性需求增加,浙江大学医学通识核心课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萍 郑灵燕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17卷2期 6-10页
【摘要】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发挥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育人实效.文章以《大学生与生殖健康》为例,探索医学类通识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在教学管理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秋菊 赵华俊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4年40卷10期 2184-2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时代重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对高校通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力与健康是山东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在课堂上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提高免疫力智慧,从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臻 杨健 等 《生物学杂志》 2024年41卷2期 126-1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众里寻他千百度——核酸检测的应用"实验项目为例,探索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应用于高校生物类通识课程的实践经验.该项目以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和条带分析等,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检验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云云 秦建平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期 27-30页
【摘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更是大健康时代的一种潮流理念.文章分析西医院校中医治未病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开设中医治未病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以遵义医科大学为基地,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配套考核3个方面,构建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誉 陈日玲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16卷23期 193-198页
【摘要】 为保障思政元素在住培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充分展现医患沟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研究在搜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方式分析住培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一方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儿科住培生培养为例,始终坚持以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小娇 贺俊英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38卷6期 728-733页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诊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学生的数据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现状及教学效果的分析梳理,提出开设医学生数据素养教育通识课的构想.在课程设计方面,围绕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艳娉 李立博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2卷11期 24-27页
【摘要】 选取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基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康复医学实践课程思政.将大学通识教育与康复医学实践课程思政有效融合,为实施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爱国教育"三融合"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璨 霍颖异 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14卷3期 61-65,后插1-后插4页
【摘要】 生命科学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性院校中开展较多,覆盖较广.欧美高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建设此类课程,我国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跟进.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在人类如何从"活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莉萍 林颖 等 《海峡药学》 2024年36卷12期 69-73页
【摘要】 目的 在"新医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韶关学院药学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学时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探索我校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方法.方法 以韶关学院2022年药学、临床、检验、护理本科学生和2023级药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喜玲 崔香环 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14卷1期 13-16,中插4页
【摘要】 通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增强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通识课"微观生物世界",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超 刘旭东 等 《高教学刊》 2023年9卷2期 166-169页
【摘要】 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贴切且必要,可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识选修课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以通识选修课为对象,探索课程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燕峰 赵东旭 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13卷2期 25-29,中插4-中插5页
【摘要】 普及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跨学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针对北京理工大学非生物学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基础"通识课的现状,着重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科交叉和实践应用.并基于本校获批的"生命科学基础"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兮彧 李惠玲 《中国医学人文》 2023年9卷4期 10-1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人文关怀》融入通识选修课程体系面向全专业本科生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用与效果,为推广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选修并完成全部课程的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霞 李春阁 等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64卷1期 65-67页
【摘要】 专业归属感是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源泉.基于地方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存在新生中调剂生占比高、中医药文化氛围不足等问题,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创设了中药类初识本草专业通识课程.课程秉承OBE教育理念,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打造立体育人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敏悦 石小梦 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21卷10期 912-914页
【摘要】 目的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医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类通识课《性与生殖》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9名)和对照组(105名),分别采用衔接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估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