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4
- 83
- 62
- 1
- 508
- 78
- 8
- 5
- 5
- 177
- 137
- 100
- 88
- 8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邰通芝 陈桃香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3期 448-452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川乌酒溶液与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对小鼠长期毒性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配伍对川乌毒性的关系.方法 以蒸馏水和米酒(实验室自酿 38%)分别为两个空白组,川乌高剂量(RAH)、川乌中剂量(RAM)、川乌低剂量(RAL)(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袁静 许伟辰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8期 823-8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的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2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雄黄组(1.0 g·kg-1)和牛黄解毒片组(7.8 g·kg-1),每组 8 只,连续口服给药 14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思雨 李敏 等 《中南药学》 2024年22卷4期 1008-1015页ISTICCA
【摘要】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orum Thunb.是临床常用滋补中药,同时作为一种保健中药在药膳和食膳中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不时出现何首乌及其制品致肝损伤的报道,引起了研究者的警觉及关注.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关于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志超 冯哲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6期 501-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复方配伍是有毒中药减毒存效或增效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背景、内容和要点,"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主要包括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三部分内容,并对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原理进行了解析,最后阐释了"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亮 陶瑞 等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20卷8期 946-94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梳理大剂量附子的临床应用情况,为附子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附子用量3~15 g为标准,通过查阅学术文献对超药典剂量使用附子的情况进行梳理,从毒理学研究、古方应用考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再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星星 张朝辉 等 《工业微生物》 2023年53卷5期 68-70页ISTICCA
【摘要】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存效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炮制减毒、微生物发酵进行生物减毒以及中药配伍减毒等,以期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存效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彬焰 陈桃香 等 《贵州科学》 2023年41卷5期 39-42页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川乌配伍地榆验方的减毒作用,揭示川乌配伍减毒作用机制,为指导安全有效使用乌头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测概率单位法计算川乌及其与地榆配伍小鼠的LD50值.结果:川乌配伍地榆药液在4 h和24 h 内的LD50值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晗 张广平 等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24期 3701-3707页ISTICPKUCA
【摘要】 诃子与草乌均为传统的常用蒙药,在蒙医药诸多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诃子因在蒙药中使用率最高,而被誉为"蒙药之王".草乌在蒙药中也有更为悠久的用药历史和广泛的用途.蒙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草乌必配合诃子,多以诃子汤炮制草乌入丸散剂,或多以配伍药对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娜琴 美丽 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4卷6期 569-572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蒙药制剂嘎木朱尔、蟾酥七味丸、姜黄三味丸、泻黏剂中各配伍药物对雄黄可溶性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黄与嘎木朱尔、蟾酥七味丸、姜黄三味丸、泻黏剂中的各配伍药按组方中雄黄0.2 g比例制备供试品并经人工胃液提取各组中可溶性砷,用二乙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婧 何溶溶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4期 330-3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配伍减毒是中医遣方用药特色优势,通过合理剂量与组方控制,调其偏性,制其毒性,而用于临床,被医家所推崇.本文总结了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以牛黄和蟾酥为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减毒效应、化学物质、组/成分间体内/外相互作用以及减毒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艳 谢彤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2卷1期 97-1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家骏 周广兴 等 《中成药》 2015年37卷8期 1633-16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索珍菊降压片中西药配伍减毒机制,评价其长期给药的安全性.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珍菊降压片3 200、800、200 mg/kg剂量组、相应剂量的化药组分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26周,停药恢复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平 朱晓光 等 《世界中医药》 2014年2期 129-13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以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基于药性理论的附子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以探讨附子配伍减毒的新途径。方法:对以寒制热、以甘缓毒、以柔克刚、调正抑毒等四种附子配伍减毒理论进行验证性的毒理学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平 叶祖光 《世界中医药》 2014年2期 132-136页ISTICPKUCA
【摘要】 从古、现文献学角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了有毒中药控毒: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理论和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合理安排有毒中药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盛 唐于平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年14卷10期 74-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提出中药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中药配伍减毒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以现代科学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长勋 徐姗珺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6年17卷6期 472-4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作用.与附子共煎时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无减少乌头碱溶出的作用.甘草解毒机理是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能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延缓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甘草酸在胃肠道转化为甘草次酸而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甘草次酸在体内有较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波 董辉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21卷7期 895-90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基于附子毒性生物标记物配伍甘草前后的轨迹变化规律,阐释附子配伍甘草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HDMS对连续给药6个月的附子组、附子-甘草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诗雄 张莹 等 《西部中医药》 2019年32卷10期 154-157页ISTIC
【摘要】 就国家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数据库收录的川楝子、何首乌、黄药子、苍耳子、艾叶等药物发生肝损伤及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探讨,旨在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对临床配伍用药提供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君明 崔瑛 《时珍国医国药》 2012年23卷2期 474-476页PKUCSCDCA
【摘要】 尽管部分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毒效相关性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一些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然而,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诸如只注重急性毒性不注重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只注重毒性不注重活性的主要问题.针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民 谢晨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7卷4期 160-162页ISTIC
【摘要】 中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部分中草药有毒副作用,而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行药物的配伍应用则可以减轻毒副作用,甚至起到增效作用.本文从中医学“经方、时方”代表方剂中的配伍角度,阐述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基本原则,并列举中药临床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文鹤 李晓宇 等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14卷12期 737-741页ISTIC
【摘要】 目的 将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性味理论应用于补骨脂配伍组方的分析,为当今出现的补骨脂安全性研究从性味配伍的角度提供组方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实践.方法 以"补骨脂"、"破故纸"、"故子"、"黑胡纸"、"补骨鸱"等为关键词,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作为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彦之 周学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46期 290-291页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学习及基础实验验证雷公藤肝毒性,分析复方配伍减毒的机制. 结果 中药复方配伍可以减轻雷公藤肝毒性.结论 雷公藤肝毒性的配伍减毒机制可能与体内代谢酶的参与及核受体的调控相关.配伍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3卷4期 158-160页
【摘要】 雷公藤是一种卫矛科植物,属于常见的一种有毒蜜源植物,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中草药,存在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常被用来对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进行治疗[1-2].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使用雷公藤,由于见效快且疗效确切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平 朱晓光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年8期 29-31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针对四逆汤组方中所含的有毒中药附子,从毒理学角度研究四逆汤组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平行比较附子、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四逆汤全方水煎液小鼠急性毒性、大鼠心脏毒性和毒性成分,测定小鼠急性毒性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鼠心脏毒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莹蓉 《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47卷7期 536-538页ISTIC
【摘要】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多种中药具有肝毒性,如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苍耳子等.通过合理的配伍,可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从而使配伍用药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哲 梁茂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8期 187-190页ISTICCA
【摘要】 减毒增效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而减毒增效实现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便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减少毒效物质溶出、阻断毒性物质或代谢产物与毒靶器官结合、影响毒性物质代谢速率等方面分析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基本构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丹 王均宁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30卷10期 683-685页ISTIC
【摘要】 就有毒中药细辛的毒性特点及其在经方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进行了探讨.临床上细辛的配伍应用具有减毒与增效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其配伍应用的合理性与规律性,以及减毒增效的机制,总结出了以收制散、以寒制温、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以及相济相助、相反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均宁 张成博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年18卷5期 23-2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附子在古今方剂中的组成统计分析,探讨抑减附子毒性的配伍方法,为探索附子等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合理性与规律性、揭示其减毒控毒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附子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应用频数分析观察附子配伍的药物总体分布态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兵 杨学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4期 593-594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仲景创立的含有乌头方剂的配伍分析,探讨仲景通过合理配伍以减低鸟头毒性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烨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29卷9期 653-655页ISTIC
【摘要】 对近10年雷公藤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及配伍后减毒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合理、科学的配伍可对抗雷公藤所导致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指出今后应在减毒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24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2卷12期 204-207页ISTICCA
【摘要】 中药雷公藤及其制剂是一类治疗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有效药物,但其对生殖系统、消化道系统、免疫系统等有毒副反应,尤其是对生殖系统的损害,这使雷会藤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作者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期刊中就雷公藤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春 樊巧玲 《中医药导报》 2008年14卷9期 13-15页ISTIC
【摘要】 相反相成配伍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矛盾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寒热共投、补泻兼施、行守结合、升降相因、散敛相配、刚柔相济等配伍方法在方剂配伍减毒的理论中亦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相反相成配伍减毒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方剂配伍减毒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礼荷 《哈尔滨医药》 2016年36卷z1期 115-116页
【摘要】 目的:综述黄药子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黄药子配伍减毒的方法。结果根据其药性进行配伍“相杀”有助于降低黄药子肝肾毒性。结论中草药的合理配伍既可以促进药效的发挥,又可以减少药物间的毒副作用,有利于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翠霞 赵玉其 《中国处方药》 2015年6期 28-28,29页
【摘要】 准确把握有毒中药中的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进一步优化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和治疗效果方面的关系,或从传统方剂配伍中寻找药物配伍减毒的方法,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叶红 《医学信息》 2015年23期 103-104页
【摘要】 目的对中药配伍减毒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参考近10年来关于中药配伍减毒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且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中药配伍减毒的方法,以进一步做好中药配伍工作。结果将甘草、生姜、干姜以及大枣等中药与草乌、川乌、附子、半夏、甘遂等有毒中药进行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国海 赵琳 等 《江西中医药》 2014年45卷2期 70-72页CA
【摘要】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庆光 姚海燕 等 《中药与临床》 2012年03卷1期 36-37页
【摘要】 对白芍配川乌、白芍配细辛、白芍配雷公藤配伍缓性减毒机制及现代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白芍配伍缓性减毒与其“柔、敛、补”药性相关;同时白芍保肝护肝,镇静、抗惊厥、解痉等药理作用,可能是其配伍减毒的现代机制.通过分析,以期探讨白芍配伍减毒的合理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美珍 俞捷 等 《中药与临床》 2012年03卷2期 51-53,59页
【摘要】 中药以配伍来减毒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七情中“相杀”、“相畏”的关系,即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和消除半夏的毒性,砂仁能减轻熟地滋腻碍脾的副作用等.二是多味功用相近药物同时配伍运用,这种方式既可利用相近功用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卓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04卷4期 150-152页
【摘要】 <篇首> 黄药子原名黄独,又名零余薯、黄狗头、土芋、狗嗽、土首乌.它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黄药子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月令>载"万州黄药子,用以疗瘿疾.药性苦、辛、凉,具有解毒消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波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30卷2期 10-11页
【摘要】 中药附子,为临床常用之药物,因其有剧毒,故临床常用配伍来减毒,目前对于附子配伍减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伍对附子物质基础的影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科学地解释其机理,所以需要进一步寻找方法和途径,为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乃至扩大其应用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宁 马珍珍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6期 1812-18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学平 冯哲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5期 449-4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有毒中药功专效捷,其安全应用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配伍减毒是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发挥其疗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异类相制"理论形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知,是临床经验的提炼升华,其含义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雁雪 王圆圆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2期 386-3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精华之一,合理配伍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配伍后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是诠释中药配伍合理性的关键内容.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正处于从体外到体内、成分到靶标、单一技术到多学科融合研究技术的转变历程,因此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炜珏 冯哲 等 《中医杂志》 2022年63卷16期 1501-15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异类相制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实现调偏制毒,强调从整体辨证组方中考察有毒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效应,解析其组方原理.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的方式主要有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减毒机制可归纳为缓解氧化应激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弈涵 朱姝 等 《中药材》 2021年44卷8期 2018-202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有毒中药的减毒增效研究是当今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正确的掌握减毒方法能够降低有毒中药使用的不良反应,确保有毒中药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运用.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有毒中药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近年来有毒中药减毒方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学平 冯哲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9期 725-727,7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雷公藤作为疗效确切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病,但也是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之一.在传统中药配伍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理论,即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既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又可全面兼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莹 仲青香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42卷16期 3044-30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雷公藤导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在减毒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肝毒性,笔者对现阶段雷公藤毒性物质基础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对配伍中药(制剂)以减轻雷公藤毒性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立娟 孟祥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4期 1659-16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药子具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癌症、炎症,以及增生性疾病,因其疗效确切,备受青睐,但其不良反应制约其临床应用.截至目前,对于黄药子的毒性机制、毒性成分、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黄药子不良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龙 张本永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年23卷11期 50-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清络通痹精简方、单味雷公藤、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地黄组合中雷公藤3种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探索“异类相制”减毒的规律,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平 解素花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5期 2215-22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根据古代本草关于附子相杀、相畏的记载,研究与附子具有相杀、相畏配伍的中药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ICR小鼠,40 μL·g-1体重灌胃给药,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 LD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