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6
- 2
- 1
- 1
- 176
- 13
- 5
- 5
- 4
- 20
- 18
- 17
- 15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仁光 徐兆龙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13卷1期 48-50页ISTIC
【摘要】 <篇首> 隐匿传导(concealed conduction)是指窦性或异位激动传入心脏传导系统的某部,但未能通过其全程到达远方心腔(心房或心室)的一种不完全传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茂源 顾莲莲 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25卷5期 376-377页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例由于窦性激动下传交界区的深度不同所导致的逸搏周期重整或未重整。分析梯形图可知,窦性激动在交界区上部偶遇逸搏激动的不应期即终止,不影响逸搏周期;如经过交界区逸搏的中心,则虽未下传心室,但重建了其逸搏周期,即窦性激动隐匿传导致交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敏 刘仁光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32卷6期 537-539页CA
【摘要】 分析1例左束支阻滞伴房室阻滞表现“多变”(房室传导8:1→1:1)的心电图,指出房室(束支)阻滞表现(房室传导比例)不仅取决于不应期病理延长的程度,同时受PP间期、逸搏间期和隐匿传导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蒙淑虹 刘宏明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6卷19期 146-147页
【摘要】 <篇首> 患者XX,男,7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憋痛,气短2年,加重6h,于2007年6月17日上午7时10分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病史,患糖尿病10年,有烟酒嗜好,入院当天患者休息时,出现胸骨后憋痛,气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查体:血压12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旭红 梁续飞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33卷7期 716-718页ISTICCA
【摘要】 A male patient of 28-year-old suffered from dizziness and amourosis after feeling fatigue.12 lead electrocardiogram sho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13卷2期 257-257页ISTIC
【摘要】 <篇首> 频繁性房性期前收缩构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而发生隐匿传导者,颇似房室传导阻滞,常使临床误诊.鉴别二者,对于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愈后非常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兴杰 王彦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5年34卷1期 4-1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束支阻滞(BBB)交替性改变的心电图特点及机理.方法 在我院心电网络系统内网(门诊、住院患者)及外网(基层医院远程会诊的患者)心电图储存的51万余例次心电图料资料中,寻找符合以下条件者:①激动的来源相同;②QRS形态呈现BBB交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应婉嫄 《心电与循环》 2025年44卷3期 343-344页
【摘要】 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传导可使预激心电图变得复杂多变,为心电图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报道2024年4月20日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例心室预激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探讨分析其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传导对其后的心室预激程度影响的3种心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莎莎 刘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37卷6期 556-558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性,43 岁,因间断心慌入院.入院后诊断频发室性早搏伴隐匿性传导,行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术中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及右侧股静脉,送入TC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在 CAR-TO标测系统下进行左室三维解剖重建,心内电生理证实为希浦系统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雪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32卷2期 125-12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65岁.来我院健康体检,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于08:41:07发现连续4个宽大畸形QRS波(图1).心房除极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倒置,为窦性P波;其余在Ⅱ导联倒置,aVR直立,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美满 黄茜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9卷4期 134-136页
【摘要】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隐匿性冠心病诊断中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方法: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歆童 孙春金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20卷13期 2415-241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脂蛋白(a)[Lp(a)]、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38例隐匿性高血压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乌云 徐广志 《医学信息》 2022年35卷19期 176-179页
【摘要】 干扰现象是导致临床心电图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原理晦涩难懂,并且不能在心电图上被直接观察到,往往需要间接证实,因此给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带来困难.本文主要总结临床心电图干扰现象的产生机制、表现、鉴别诊断以及特殊的干扰现象,以期增加临床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玉洁 刘鸣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31卷1期 72-74页
【摘要】 隐匿性传导是指激动在心脏中或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可以传导至足够深处,但又不能走完全程的一种传导受阻现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能使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对下一次心搏产生影响,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本文报告的1例患者由于同时存在交界区的前传和(或)逆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兴杰 祁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35卷4期 383-386页ISTIC
【摘要】 5例由间位室性早搏而致心室预激间歇出现,4例室性激动使旁道传导间歇性消失;1例室性激动使旁道传导间歇性出现.其产生机理考虑与室性激动隐匿性逆向传导有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琳艺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30卷4期 304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66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中可见大量室性早搏(室早)和频发心室漏搏所致的长间歇(图1).讨论 心脏任何部位发生的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中传导时,如果发生传导阻滞不产生P波或QRS波,但被激动的心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卷10期 64-65页
【摘要】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尿蛋白、脑钠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对老年人隐匿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选取100例就诊于老年科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所有患者纳入时间段截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将患者分为普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琴 叶沈锋 《心电与循环》 2021年40卷2期 203-206页
【摘要】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可合并顺传/逆传阻滞,当同时合并顺传及逆传阻滞时称之为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心电图上无直接表现,但可导致很多其他复杂心电图表现,应仔细鉴别.本研究报道2020年9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峰 王永权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0卷12期 1145-1146页ISTICPKUCABP
【摘要】 报告房室交界区早搏隐匿性传导导致心电图多种房室传导现象共存患者1例,探讨同类心电图分析方法及临床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富君 李京秀 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29卷6期 407-409页
【摘要】 患者男,65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室早)部分呈插入性、插入性室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偶发房性早搏.三维Lorenz-RR散点图显示,插入性室早始点、终点和止点...
【关键词】 三维Lorenz-RR散点图;插入性室性早搏;房室结双径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蕾 刘书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26卷12期 709-712页ISTICCSCD
【摘要】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ation,AF,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卒中是房颤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房颤及其并发症给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1-3].Ha(x)ssaguerre等[4]发起的一系列里程...
【关键词】 心房颤动;腺苷试验;肺静脉-左心房隐匿性传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旭光 何方田 《心电与循环》 2019年38卷3期 239-241页
【摘要】 分析2例窦性激动在房室结慢、快径路内隐匿性传导引发不完全性反复搏动或反复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阐述了隐匿性传导的概念、机制,阐述了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解剖和电生理基础、类型及鉴别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叶军 何方田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3期 209-211页ISTIC
【摘要】 房室交接区通常是窦性或房性冲动传向心室的必经之路,其发放的异位冲动(期前收缩、加速的逸搏及逸搏)大多具有双向传导,前向传导产生QRS波群,逆向传导出现P波;当其冲动在异-肌交接区发生双向性传出阻滞时,所形成的不应期会影响下一个窦性或房性冲动...
【关键词】 房室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双向性传出阻滞;隐匿性搏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龙心 孙海清 等 《西南军医》 2018年20卷3期 337-340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6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的志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元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年21卷1期 76页ISTIC
【摘要】 代偿间期是指窦性心律时,一次房早或室早对窦性心律或房室下传产生干扰作用时,含有早搏的前后两个窦性激动的间期与单个窦性周期的比较,等于2倍时称完全性代偿,<2倍时称不全性代偿.而类代偿间期则特指心房颤动时,一次室早引起其后RR间期变得相对长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爱英 刘杰 《职业与健康》 2007年23卷12期 1064-106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隐匿性传导是一种特殊心电现象,并非少见.尤其是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日益普及,心电信息越来越多,隐匿性传导也已经成为心电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心电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欣 胡伟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6期 453-455页
【摘要】 本文报道一例少见的左束支交替性文氏型束支阻滞,可以理解为由于左束支的隐匿性传导及超常传导所造成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书旺 李红梅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12卷1期 31-3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4~6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关键词】 旁道,隐匿性;室房传导,频率依赖性;心动过速,室上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建强 李则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25卷2期 148-150页
【摘要】 患者常规体表心电图PP间期基本规则,PR间期不典型逐搏延长,随后突然出现一长RR间期,酷似二度Ⅰ型房室阻滞.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可观察到长RR间期前的QRS波终末部出现一个逆行P-波,PR间期跳跃性延长达到0.15 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五一 《福建医药杂志》 2012年34卷6期 146-147页CA
【摘要】 目的 本文对临床常见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误诊进行分析,以提高生理性与病理性传导阻滞的鉴别.方法 随机选择心电图诊断一度~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对误诊患者(包括错诊、漏诊)进行误诊率统计,并对典型病例分析.结果 400例房室阻滞患者误诊率分别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应米 王权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10卷20期 133-134页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室性早搏隐匿性传导致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室性早搏隐匿性传导致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萱鸣 《中外医疗》 2010年29卷1期 181页
【摘要】 本文研究了5例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5例阵发性房室阻滞发作时,赛性频率明显增快,均有Ⅱ度Ⅱ型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说明希浦系统近端病变与阵发性房室阻滞关系密切.5例心室静止在4.0~8.60s,提示房室传导系统内存在连续的隐匿性传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丽宁 林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48卷23期 97页
【摘要】 <篇首> 单纯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频率快且规整的P'波,P'-R间期大于0.12s而小于0.20s[1].但是如果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合并了其他特殊的心电现象,就极易引起误诊.下面的病例就是因为阵发性房性...
【关键词】 隐匿性传导;触发活动;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3卷9期 75-7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Af)中长R-R间距差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DCG中R-R间距≥2.0s者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持续性Af组(B组)及阵发性Af(C组),分别统计比较三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海容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25卷23期 3522-3524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距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将Sf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间距≥2.0 s者分为持续性Af组(A组)、阵发性Af组(B组),分别统计比较两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A、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稚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16卷6期 415-41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Af)中长R-R间距差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DCG中R-R间距≥2.0s者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持续性Af组(B组)及阵发性Af(C组),分别统计比较三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16卷2期 87-88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中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Af中R-R间距≥2.0 s者分为持续性Af组(A组)和间歇性Af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长R-R间距差异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最长R-R间距中3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晋满 古丽米拉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13卷16期 2849-2849页
【摘要】 <篇首>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冲动激动了心脏的特殊传导组织,但未能传到心房或心室,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P波或QRS波群.但由于它已激动了一部分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产生了一次新的不应期,对于下一次激动的形成或传导均有影响,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妙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11卷1期 40-40页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心悸、气短半年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常规心电图检查并Ⅱ导联连续描记示:窦性P波,频发房性早搏,房早之后的窦性心搏数呈奇数即1和3,符合房性早搏隐匿性二联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芝琳 《成都医药》 2003年29卷3期 159-15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心房纤颤伴Ⅱ°房室传导阻滞(Ⅱ°AVB)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方法:统计102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心电图,用以往的诊断标准报告.结果:43例伴有Ⅱ°AVB,其中28例并未用过洋地黄制剂.结论:心房纤颤伴较长间隙的出现不能排除生理性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志忠 戚厚兴 等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11卷5期 331-33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隐匿性传导(CC)的临床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1034例CC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CC多发生于各类心脏病人,占66.6%;对激动的影响多为影响其后激动的传导,占48%;发生CC的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占28.1%;C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环 蒋敏娜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30卷3期 270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 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俊英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11期 6233-623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隐匿性传导诱发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通过对在我院治疗的室性早搏隐匿性传导诱发假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诊治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诊断为隐匿性室性早搏而出现假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进锋 吴津龙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07卷30期 51-51页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6年5月至2010年1月,回顾分析了100多例隐匿性传导,其中门诊病人40例,住院病人约60例,而男性病例约80例,女性病例20例,年龄多发生在35岁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有13例病人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粉英 《中外健康文摘》 2009年6卷21期 61页
【摘要】 <篇首> 患者,女性,49岁,因胸闷心悸3天来院就诊.体检:血压110/70mmHg,心率80bpm.心律不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同步记录为II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3bpm,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述峰导师:于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研究了自主神经功能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及经导管射频消融达到左房去神经化对阵发性房颤行肺静脉电隔离后复发的影响。文章将79例阵发性房颤病人分成两组,分别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进行单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和肺静脉电隔离+左房去神经化消融。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之霞 《山东医药》 2008年48卷16期 9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控制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常用毛花甙C.但毛花甙C起效慢,不易达到理想效果.美托洛尔可直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增加房室结的隐匿传导,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而有效降低房颤的心室率;同时美托洛尔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长心肌舒张期,使心肌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山 卢娟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36卷7期 104-105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房室阻滞诊断中应注意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一些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对房室阻滞诊断的影响,明确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酷似各类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资料,除外双径路、隐匿传导、干扰等的影响进行再分析.结果 经正确性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科丹 吴晓东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8卷5期 485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房颤动(AF)使房室搏动不协调,射血分数降低,易并发外周血管栓塞,且AF伴发快速心室率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AF的快速心室率,是减少AF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文琳 黄秀惠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13卷2期 136-136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21岁.反复心悸,胸闷月余来院就诊,无晕厥史.体检:BP105/75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心率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拟诊:心悸原因待查.心电图Ⅱ导联连续描记(图A)示P-P间期为0.58~0.72...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