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5
- 2
- 27
- 8
- 4
- 3
- 3
- 26
- 10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戎疆 《动物学报》 2001年47卷6期 699-70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粪便DNA分析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从粪便中获取动物DNA并用于相关研究的技术,该技术有助于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取样难题.通过对粪便DNA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进展情况的介绍,提供了该技术不仅能用于分子生态学的许多研究领域,而且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吉晟男 肖能文 等 《四川动物》 2018年37卷1期 8-14页ISTICPKU
【摘要】 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小澄 杨婧 等 《兽类学报》 2025年45卷3期 345-35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野猪(Susscrofa)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对野猪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监测有助于制定种群长期防控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非损伤采样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的性别结构、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君 王东 等 《四川动物》 2013年32卷6期 853-856,861页ISTICPKU
【摘要】 为了减少和改变对濒危野生鱼类的大量伤害性取样,本文探索了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体表粘液样品中提取鱼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并用常用的两种分子标记(Cyt b和D-Loop)检测了分离到的粘液DNA.结果表明,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粘液样品中能够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璐 岳曦 《四川动物》 2007年26卷1期 224-226页ISTICPKU
【摘要】 非损伤性取样即在不捕获、触及,甚至是未亲眼见到动物的情况下,收集不同形式的样品获取样品中的DNA.通过介绍各种类型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就该取样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敏 王慧娟 等 《遗传》 2006年28卷6期 665-67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
【关键词】 亚洲黑熊;粪便D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宏毅 鲍毅新 等 《生态科学》 2006年25卷2期 158-1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集了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的新鲜粪便以及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的粪便样品,晾干后带回实验室,提取其DNA;同时提取黑麂肌肉、皮张样品的DNA,用以对比粪便样品的提取效果.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此方法使用实验室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水云 裴渭静 等 《兽类学报》 2004年24卷2期 182-1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处于濒危状态的原因很多,前期研究表明大熊猫患病死亡是其种群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最为严重[1].
【关键词】 大熊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粪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辅文 饶刚 等 《兽类学报》 2001年21卷2期 143-1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由于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生存状况相当脆弱,已不允许进行破坏性的取样活动,因而长期以来,对这些动物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的研究一直都很薄弱。而近年来以分子粪便学为基础的粪便取样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传统的粪便分析方法与分子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林 舒青 等 《遗传》 2001年23卷3期 217-21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利用2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1 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遗传距离指数介于30.52%~10.18%之间;揭示16只...
【关键词】 朱;非损伤性取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亚晋 郭爱伟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年32卷5期 1980-1988页
【摘要】 肠道不仅是家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第1道屏障,维护和检测家禽肠道健康对保障家禽生产至关重要.肠道健康与宿主的健康、营养水平、环境、饲养管理和肠道中菌群组成情况密切相关.目前,可通过检测一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斌 《生物学通报》 2010年45卷7期 9-10页ISTICCA
【摘要】 非损伤性取样法是在不伤害珍稀濒危动物的条件下获取分析所需的DNA样本,该方法简便易行,在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就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琰 钱晨 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123-127页
【摘要】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
【关键词】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麋鹿;OD 260/2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等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2年13卷4期 698-700,900页
【摘要】 [目的]介绍一个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摸索出来的改进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
【关键词】 马鹿;非损伤性取样;改进的DNA提取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10期 5739-5740,5754页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
【关键词】 马鹿;非损伤性取样;改进的DNA提取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秦豫 艾斯卡尔·买买提 等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8卷3期 42-46页
【摘要】 分子粪便学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由传统的粪便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从粪便中获取动物DNA并用于相关研究的技术,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综述了粪便DNA分析技术的建立背景,粪便样本的采集和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震 白秀娟 《经济动物学报》 2007年11卷1期 49-50,53页
【摘要】 采用已优化的硫氰酸胍-硅藻土法提取乙醇保存的灰松鼠粪便DNA,PCR检测sry基因,从而确定灰松鼠的性别比例.结果表明,应用该法提取DNA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PCR检测太阳岛地区灰松鼠雌雄比例为59:2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林 加建斌 等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年11卷2期 37-39页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建立适宜于珍稀濒危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中提取DNA的方法.方法:采用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人工饲养的朱鹮脱落羽毛羽髓提取基因组DNA,利用10bp的随机引物对提取DNA的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扩增结果稳定.意义:尝试在朱鹮的遗传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佳鑫 左清秋 等 《兽类学报》 2023年43卷4期 398-4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食物链高端的捕食者,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食物组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物种与当地潜在被捕食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同时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策略及捕食食物链介导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扬 盖立新 等 《兽类学报》 2023年43卷1期 50-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宇波 金红 等 《兽类学报》 2022年42卷5期 508-5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雪豹(Panthera uncia)隶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旗舰物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雪豹保护遗传学和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显著推动了雪豹保护遗传学研究.本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秀 兰香英 等 《动物学杂志》 2022年57卷5期 641-6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DNA分子的研究方法在物种分类及系统学、生态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但针对动物DNA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整体上较为缺乏.动物DNA取样要在对实验对象造成最小化影响和获得满足研究需要的DNA之间保持平衡,这需要不断探索取样方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辅文 马天笑 等 《兽类学报》 2021年41卷5期 571-5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刚 李皓 等 《动物学杂志》 2021年56卷3期 405-4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 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大和分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李玲 胡靖扬 等 《兽类学报》 2021年41卷3期 284-2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非损伤性取样被广泛应用在动物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如何从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获取能够用于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高质量DNA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和比较了非损伤性取样中最常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天波 宋亦希 等 《动物学研究》 2013年34卷3期 145-15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岩溶地貌,表土层薄,储水度低,地表水奇缺,动物可能因水源而改变其活动范围和规律.2006年3月-2007年6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该实验利用红外线相机在兽类通往水源地之间,即兽径上(如足迹和粪便)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昕宁 宋大昭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5期 543-5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大型食肉动物对于稳定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猎杀、人类活动干扰以及病原体的传播,大型食肉动物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多种食肉动物地理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大幅度缩减.如何有效保护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琪 胡强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9期 960-9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作为中亚和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雪豹(Panthera uncia)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了解雪豹的食性组成和变化对于理解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雪豹食性分析多基于对其粪便中食物...
【关键词】 雪豹(Panthera uncia);非损伤性取样;高通量测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单磊 胡义波 等 《兽类学报》 2018年38卷3期 235-2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遗传状况评估研究.粪便DNA的获取可以在不干扰,甚至无需观察到动物本身的情况下展开,因此避免了取样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干扰或伤害,极大地促进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凯 吴存哲 等 《兽类学报》 2014年34卷2期 188-19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比如粪便样品监测野生动物受胁迫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然而针对从野外采集的样品,其运输和贮存温度条件是否干扰分析结果,尚未有过报道.为评估不同贮存温度和天数对野生动物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置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威 卢学理 等 《四川动物》 2023年42卷3期 303-310页ISTICPKU
【摘要】 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 C群中7只个体粪便中孕酮和睾酮的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海南长臂猿成年雌性个体CF01的月经周期为30 d±3 d,CF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琪 段子渊 《四川动物》 2022年41卷6期 711-720页ISTICPKU
【摘要】 动物粪便是非损伤性取样方式应用最广泛的样本,其中含有大量食物、微生物和宿主的遗传物质.本文重点介绍了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提取粪便样本的遗传信息,用于探索动物食性、肠道微生物种类及组成,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筛选粪便标记物,评估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硕 姚红玉 等 《动物学杂志》 2023年58卷2期 250-2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动物肠道菌群关系其健康状态,而菌群组成受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其中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物种保护.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不同地理纬度笼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狼(Canis lupus)的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琛 导师:鲍伟东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研究濒危有蹄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可为种群动态监测及保护区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动物的食物组成、性激素变化趋势及行为节律等信息能够直观了解动物的生存情况。本研究目标在于掌握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隔离斑羚(Naemorhed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彦娇 导师:丁长青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 2013年
【摘要】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IUCN2012),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存状态一直受到保护生物学的重点关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朱鹮拯救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在北京、陕西、河南和浙江相继建立了朱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贝荣丙 导师:武正军 陈金平 广西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古老的濒危物种,并已被列入"濒危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Ⅱ.由于偷猎和栖息地的恶化,鳄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不足一千只.鳄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两省区和越南,均为地理隔离种群,对鳄蜥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詹祥江 导师:魏辅文 李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全世界喜爱的动物明星,也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Flagshipspecies)。对于该物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大熊猫本身高度警惕的生物学特性和栖居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华 导师:刘中来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大熊猫是世界上著名的濒危物种之一,是中国的国宝,对其保护性研究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目前,大熊猫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遗传多样性贫乏、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亲繁殖和生殖能力差.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正确的繁育计划,维护并促进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新民 杨孟平 等 《野生动物学报》 2022年43卷2期 379-385页
【摘要】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为树栖夜行滑行类啮齿动物(Rodentia),在森林种子传播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过去不合理的森林采伐,已导致其生存受到一定威胁,为了给小飞鼠东北亚种(P.v.arsenj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 魏辅文 等 《动物学报》 2001年47卷3期 338-34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通过对非损伤性取样法的种类以及毛发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口腔脱落细胞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馆藏标本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粪便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和其它样品的非损伤性取样分析方法的介绍,就非损伤取样法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及其优点、局限...
【关键词】 非损伤取样法保护遗传学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永斌 杨旭升 等 《四川动物》 2018年37卷4期 373-380页ISTICPKU
【摘要】 相比于其他取样方法,非损伤性取样对动物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因而在动物保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两栖类中通过体表擦拭进行非损伤性取样的方法已有报道,但是相关研究仅局限于零星物种,且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取样,并不适用于野外就地取样.本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霞 陈雨 等 《兽类学报》 2025年45卷3期 324-3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究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猴群对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访问调查、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痕迹观察等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调查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黑叶猴(Trachypi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典成 翟明亮 等 《四川动物》 2014年33卷5期 721-725页ISTICPKU
【摘要】 麋鹿El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红皮书列为野外灭绝物种.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noninvasive sampling)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健元 李进华 《生物学杂志》 2008年25卷3期 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动物粪便中提取DNA是一种优秀的非损伤性取样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成功提取高质量粪便DNA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粪便DNA的获取不仅与提取方法有关,还受到样品采集、保存、二次取样、预处理等相关环节的影响,对其中任一环节的忽视都会导致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唤玲 韩德民 等 《动物学杂志》 2007年42卷1期 84-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非损伤性取样的方法,收集鸟类剥制标本的皮肤组织和羽毛,用无水乙醇、浸泡液预处理的方法抽提DNA,结果两者都可提取DNA供PCR扩增.将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证明提取的DNA为目的DNA,表明本试验方法可行.鸟类剥制标本的皮肤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强 王宁 等 《动物学杂志》 2006年41卷6期 76-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鸟类已孵化的卵壳中提取DNA属于一种非损伤性取样技术,在鸟类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以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Syrmatocus reevesii)和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已孵化的卵壳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秋荣 李建军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4卷3期 135-136页ISTIC
【摘要】 <篇首>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检测Hp常用的方法是以胃镜检查为基础,以胃粘膜作标本进行检测,包括病理切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Hp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军 王立斌 等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1卷2期 244-247页
【摘要】 采用ISSR-PCR技术为分子标记,对不同地区金钱豹的分子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采集血样或从死亡的样本中取内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筛选合适的ISSR引物进行随机扩增,用PopGen、Ntsy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测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春旭 李伟 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41卷2期 261-264页
【摘要】 对家蚕和蓖麻蚕的蚕蜕和蛾翅分别采用SDS裂解法和动物组织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法提取DNA,并与常规方法以蚕蛹提取的DNA一起进行RAPD扩增图谱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非损伤性方法提取的DNA的RAPD图谱和用常规方法提取的DNA的RAPD图谱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凯丹 汪巧云 等 《兽类学报》 2024年44卷2期 146-1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护濒危物种所需的基础信息.欧亚水獭(Lutra lut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经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在20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区缩减.欧亚水獭相关研究十分缺乏,种群数量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