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6
- 15
- 1
- 237
- 145
- 60
- 19
- 9
- 152
- 99
- 71
- 68
- 6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帅 赵鲜 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48卷17期 2084-208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收治的190例首次急...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颈动脉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静 叶显俊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6卷8期 1305-131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择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组患者1年,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泽阳 黄维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2年30卷1期 65-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IS患者59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
【关键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晋波 蔡春生 等 《医师在线》 2022年12卷3期 19-20页
【摘要】 目的 探究颈动脉硬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0.1—2020.6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80例患者完善一般情况登记,并行14碳呼气试验、颈动脉彩超检测,按Hp感染程度分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巧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38卷22期 5386-538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116例U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曲美他嗪;不稳定性心绞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星桦 王京 《婚育与健康》 2021年8期 127页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组)与6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状况.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粥样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琳 张庆文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6期 1855-185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7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37例;另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麒 周克松 等 《海南医学》 2020年31卷19期 2529-253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80例患者(共122个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春艳 韩广香 等 《河北医药》 2018年40卷1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图像的风险分级对缺血性中风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内科住院并接受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9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形态、回声、表面是否有溃疡或血栓等特征对斑块进行分级,随访1年...
【关键词】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超声心动描述记术,多普勒,彩色;缺血性中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萍 陈坤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6卷6期 690-69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PAPP-A)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探讨血清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且经颈部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华涛 徐丽华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卷6期 755-7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
【关键词】 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慧玲 卞家骏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5年25卷2期 266-2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246例T2DM患者(T...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少颖 王青青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21期 1774-1777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脂联素、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 CRP 水平;所有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娟 张小勇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2卷7期 591-5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下颈动脉斑块和sCD40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79例ACS患者,包括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特点,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含量,观察预...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斑块;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冀桂苗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21卷6期 236-237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医院32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荔 叶抗 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16卷2期 87-8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相关炎性标志物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I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霞 牛小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22卷2期 163-16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稳定性与青中年脑梗死.方法对78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及69例对照组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青中年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53.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6%),P<0.05;(2)青中年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可飞 陈亮 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7卷3期 19-2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脂质代谢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两组:稳定型颈动脉硬化组与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两组病人脂质代谢异常存在率.结果两组病人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亮 王建平 等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7卷3期 47-4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部分炎症因子间的关系.方法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三组:正常动脉型、稳定型颈动脉硬化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三组病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松泉 蔡央央 《临床医学》 2017年37卷10期 84-85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动脉斑块性质分为两组,稳定性斑块39例为稳定组,不稳定性斑块39例为不稳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为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爱刚 《母婴世界》 2016年7期 58-58,59页
【摘要】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在我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的160例患者按斑块类型进行初检登记及追踪复查。结果:颈动脉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对阿托伐他汀钙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而等回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雅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卷34期 45-46页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玲 张小杉 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300-302页
【摘要】 近年来,脑血管病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致死原因,病死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1]。心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96~220/10万[2],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等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学彬 张卫娟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2卷16期 35-36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脉病变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玲玲 潘燕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卷9期 17-19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20 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2 例,女性48 例;年龄34~86 岁,平均年龄61.9 岁.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颈动脉稳定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继强 吕静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2卷18期 55-5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三酰甘油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寻找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经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特征;并对其中32例不稳定斑块患者查相关的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妍妍 蒋少军 等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22卷12期 1779-1780页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及7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 mm(42.68%)与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健煜 唐逸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年18卷2期 189-1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可以为脑卒中防控、风险分层、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指标,故深入探索其理想水平与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围绕不稳定性斑块的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爱玲 赵海港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4年41卷13期 2491-249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MMP-9水平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松 刘轩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35卷5期 79-81页
【摘要】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的理想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25%~50%的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不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荣伟 樊雪强 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4期 434-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特征并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并根据纤维帽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瑜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11期 750-75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判断斑块超声表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分为有症状性CAS狭窄组和无症状性CAS狭窄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比较分型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差异。结果:有症状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想 导师:邹毅 锦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孝感市中心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东 叶素华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7卷6期 774-77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CD62p)和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1,ZO-1)异常表达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晓娜 导师:刘猛 苏州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声下颈动脉斑块微钙化的特征,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声下颈动脉斑块微钙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
【关键词】 动脉粥橛硬化性脑梗死 ; 病理机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志领 李健斐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29卷6期 698-70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3.0T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8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且行HR-MR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有无梗死病史将其分为复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维霞 张峰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28卷7期 823-82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01-2024-0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诊断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117例患者,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将其分为斑块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倩 张晋玮 《医学临床研究》 2025年42卷4期 626-6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水平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晨菲 王艳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5年33卷8期 702-7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对继发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8例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的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列美 导师:高敬龙 西安医学院 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无明确机制来全面阐述,炎症学说和脂质学说是近年来受到一致支持的学说;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CysC在门诊健康体检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者及不稳定性斑块并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志平 吴龙燕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32卷1期 71-75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冠心病患者血清人可溶性配体(sCD40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资料完整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再丽努尔·热合曼 关丽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9卷5期 1-3页
【摘要】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目前,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是评估斑块不稳定性最合适的技术,在早期评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指导临床积极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敏 邱茜茜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46卷8期 754-75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中CCL14 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GEO数据库下载颈动脉斑块组织及斑块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EO2R数据库在线分析颈动脉斑块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冯杭 导师:张海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口腔颌面外科)(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在酸性条件下与胆汁发生的软化溶解反应,分析测定反应前后斑块成分的改变。
方法:
第一部分,验证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与胆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溶解现象: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茜 导师:陈步星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是主要的健康杀手。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脑的重要通道,其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较狭窄更危险的因素。有研究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玉婷 导师:陈萍 夏慧琳 内蒙古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2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润明 导师:金利新 青岛大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AIS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组分特征,并初步探讨溃疡斑块、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体积、低回声斑块组分、高回声斑块组分等斑块组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连续收入我院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灵利 导师:刘恒方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研究背景:
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国民起居饮食结构的变化,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回顾全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统计,脑卒中已经跃居为第一位死亡原因。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7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英坤 导师:孙晓菊 大连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7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一、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及神经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