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4
- 4
- 2
- 6
- 5
- 5
- 4
- 2
- 7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美美 关晋宏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8期 2665-2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碳素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了解其固碳特征对研究地区之间的碳循环至关重要.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典型的退耕还林树种,研究其固碳特征有利于综合分析评价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为了研究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领余 李春海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1期 4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春梅 关晋宏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5期 5049-5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黄土高原中西部刺槐人工林碳密度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估算了黄土高原中西部4个栽培区域的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影响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林分、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爱芝 导师:马玉贞 冯兆东 兰州大学 地质学 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地区被证明是研究长尺度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对黄土高原西部古气候的重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及过程。论文主要通过对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海原剖面和会宁剖面较详细的孢粉分析,结合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孢粉和少量河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汲玉河 周广胜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8期 3348-33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刺槐是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固碳功能.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实践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刺槐林面积占沟壑丘陵区人工植树造林面积90%以上.由于种植时没有考虑刺槐的气候适宜性,一些地区的刺槐林出现了退化现象.采用最大熵模型,在 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玉梅 张仁陟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期 113-1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秸秆还田(TS)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区耕层土壤真菌数量、垂直分布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数量有一定影响,耕层土壤真菌总数: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润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年26卷12期 23-24页
【摘要】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陇中南温和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为500mm,干旱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属国家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军红 柴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4期 1199-12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促进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水氮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性生产,探索适宜的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水平,于2016-2018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进行了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单施化学氮肥不施有机肥(T1)、有机肥50%替代化学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玉惠 刘新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11期 2432-24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天然红砂灌丛内外土壤水分、养分的差异及植物萌动期红砂灌丛对草本植物生长和植被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砂灌丛下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灌丛外空地,尤其是在30~110 cm土层最为显著;灌丛内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明显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舒浩 张俊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2期 389-3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哲 龚大洁 等 《生物学通报》 2022年57卷8期 4-5页ISTICCA
【摘要】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适应高海拔生境的特有无尾两栖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与黄土高原(西部山地区)接壤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破碎化,昔日高原上常见的西藏齿突蟾也难觅踪迹.本文介绍了西藏齿突蟾的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分析了受胁原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宪锋 朱秀芳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6期 5331-53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海龙 魏有文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30卷1期 67-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 层次聚类法.结果 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花林 李波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11期 3028-30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方面选取单位面积农业净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NPP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金火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8期 980-9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如何在多元化目标主导下寻求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模式,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简要介绍区域概况,评价退耕还林(草)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保护型和生态经济型模式缺乏社区利益的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玲玲 黄高宝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9期 2326-23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和五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0~1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免耕秸秆覆盖(NTS)在作物播种期可以显著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萧家仪 王丹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4期 591-5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史能与深海氧同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国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6期 1287-1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现代地植物学和古生态研究结果,恢复、评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状况,并论述它们对生态建设的意义.潜在植被分布表明,温带或亚热带郁闭森林仅可以发育在北方的东南边缘地带,而东北中西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迅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3期 465-4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1 引言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是典型的无性系根茎禾草,营养繁殖力强,在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天然草地有广泛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霖 杨奇森 等 《兽类学报》 2003年23卷4期 295-3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2001~2002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兽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凤民 徐进章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9期 1901-19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明安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2001年21卷6期 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土壤侵蚀与环境调控及提高旱农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已在土壤侵蚀力学、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惠敏 王廷正 《兽类学报》 1999年19卷3期 221-2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棕色田鼠是河南西部农作区的主要危害鼠种.1993年8月~1995年3月在河南省灵宝市程村乡对棕色田鼠的密度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小麦、黄豆2种不同作物地防治棕色田鼠的经济阈值进行了初步估算.把棕色田鼠对这2种作物的危害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骥 苗新生 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年17卷2期 47-4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渭北陇山西南麓,陇中黄土高原东部,介于北纬34°32′~34°58′,东径105°45′~106°30′之间.东界陕西省的陇县和宝鸡县;南连天水县;西界秦安县;北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全境总面积2 003.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云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46卷13期 96-97页
【摘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全区气温干燥,昼夜温差大,地形复杂,适合于多种牧草的生长。距统计,甘肃甘南的草原面积约为4000万亩,其中80%以上是天然草场,具有极高的放牧价值。如今,我国正在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俊俊 燕亚媛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16年38卷5期 78-84页
【摘要】 基于当前环境数据和IPCC第五次环境报告提出的三种气候情景以及短花针茅在中国现有分布点,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短花针茅现阶段及2050年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精度分别为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登勋 耿巧英 《发展》 2007年9期 94-95页
【摘要】 <篇首> 一、缺水与西部农村卫生(一)西部缺水现状我国缺水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西缘到云贵高原以西的地区.以内蒙古和甘肃省为例,内蒙古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大治 牛永强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6卷3期 260-263页
【摘要】 以宁夏20个地理行政区划的鱼类分布资料为依据,采用欧式距离系数和类平均值法对区域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宁夏鱼类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的鱼类地理区划应分为2个动物地理省,即宁南黄土高原省和宁中北河套荒漠山地省;宁中北河套荒漠山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裕 王刚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年23卷2期 164-168页
【摘要】 在总结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与绿色食品关联的旱作农业及可持续性研究对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地方生态环境条件,农、牧、林业优质产品资源,生态环境治理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方面论述了甘肃中部绿色食品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倡在甘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斌 张金屯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年27卷1期 48-50页
【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环境关系研究中开展了植被生态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植被生态信息系统的技术特征,并对建立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信息系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宽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24卷7期 5-6页
【摘要】 <篇首>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财政困难,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全市辖1区12县,163个乡镇、3376个行政村,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贫困面比较大,全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生京 《甘肃农业》 2003年8期 21-22页
【摘要】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国家在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一顶重大举措,已取得显著成果.因此,本文作者对作为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流域--马莲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后给本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全合 《地方病通报》 2003年18卷3期 41-41,45页
【摘要】 <篇首>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面积37 000hm2,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分布在刘寨、新塬、土高山、草滩、八里、平头川、河畔、汉岔、桃花山等9个乡,45个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海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22卷6期 28-29页
【摘要】 <篇首>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山西省调整畜牧产业化的结构,针对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黄河中上游、吕梁山系的特点,把握以畜定草,以草定畜,种草养畜这个主题,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舍饲养畜,合理利用资源,使畜牧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形成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世财 刘海年 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32卷1期 44-44页
【摘要】 <篇首>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国家确定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全县辖有28个乡镇,290个村委会,7.2万农户,33.37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5.25万hm2,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157hm2,现有草场面积15.84万hm2,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英 杨锡正 等 《地方病通报》 1999年14卷2期 46-48页
【摘要】 青海至今共发现恙螨28种和亚种,隶属于8属2亚科,约占全国恙螨种数的7%.黄土高原亚区和青海藏南亚区各发现19种,其中11种广泛分布于上述两亚区.西部荒漠亚区仅发现1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300690012 青海 F327 F320.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农业服务业 2003年
【成果简介】 该项研究提出了适于冷凉地区主体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2个,外销型反季特菜良种47个,花卉良种5个;充分利用冷凉气候资源优势,提出了适合西北高原地区推广的一年两熟或三熟种植模式及其配套的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并配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的三元杂交羊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501230079 陕西 S181 基础研究 农业服务业 2004年
【成果简介】 “西部黄土高原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是农业部于2001年6月26日以“2001跨—10”编号下达的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陕西省农业厅主管,实施协作单位是宝鸡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陇县人民政府,具体协作部门是陇县农业局。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升 吴绍洪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4期 897-9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国际上较通用的Lund-Potsdam-Jena(LPJ)模型,根据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了参数化,以B2情景气候数据作为主要的输入数据,以1961-1990年为基准时段,模拟了中国1991-2080自然植被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舒浩 张俊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11期 2665-26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集雨限灌对同薯23号和大西洋两个马铃薯品种的补灌效应.结果表明:集蓄雨水在苗期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且大西洋增产幅度高于同薯23号;在薯块膨大期补灌同薯23号的产量增加不显著,而大西洋减产.低额补灌(补灌45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雅琴 《人人健康》 2006年11期 20-21页
【摘要】 <篇首> 带着对雪域高原俊美风光的无比向往,2006年4月底,小炜和丈夫自驾车从中国的腹地太原,朝着心中的圣地西藏出发了.一路上,他们且行且走,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无论是黄土高坡恣肆纵横的千沟万壑,还是西部高原纯净明丽的蓝天白云,原生态的自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妍 导师:高义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其他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硕士) 2024年
【摘要】 花椒是中国原产的药食两用特色经济作物,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花椒种植地区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由于受到气候、土壤和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地的花椒在产量和品质表现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为明确黄土高原地区花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葛晨昊 导师:李明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学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气候区向半干旱、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旱灾频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准确了解黄土高原干旱的演变特征以及不同类别的干旱之间的联系,对于保证粮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雪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甘肃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自然条件独特,这一区域既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历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统域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等不揣冒昧,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肖肖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木植物花粉含量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维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黄土高原西部深海氧同位素三阶段(MIS3)的气候状况,本文重点研究了分布于华家岭和六盘山地区 MIS3时期的湖沼相地层序列,通过野外追踪和重点剖面(酸刺沟)地层学、地球物理以及地生态代用指标的研究,初步划定了湖沼相地层分布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伟东 导师:马玉贞 兰州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利用地层中的炭屑(Charcoal)通过AMS<'14>C测年,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会宁硝沟剖面建立了较为精确的年代序列。通过孢粉分析,恢复了会宁地区全新世中晚期植被、气候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地点的资料,特别是比较可靠的历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钧 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 2001年
【摘要】 甘肃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西部.高原东起子午岭,西至乌鞘岭,北接景泰长城沿线,南界秦岭.地处温带草原地带,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草原,其生态环境以农田生态环境为主.1.自然环境:甘肃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土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