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3
- 1
- 3
- 1
- 1
- 8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梅红 赖建华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07年20卷6期 1229-1233页
【摘要】 本研究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年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5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东 张增艳 等 《遗传学报》 2005年32卷9期 942-947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YW642含有一个源于中间偃麦草7X染色体的抗性基因Bdv2,对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具有高度抗性.为有效控制该病毒和阐明抗黄矮病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YW642及其感病姊妹...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半定量RT-PCR;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萍 张增艳 等 《遗传学报》 2002年29卷8期 712-718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利用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HW642的细胞核DNA构建了一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文库,文库由2.3×106克隆构成,重组率为90.4...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抗性;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继荣 李宁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年10卷1期 16-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cDNA-AFLP技术是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有利工具,广泛用于植物抗病、抗逆和生长发育等研究领域.本研究以cDNA-AFLP技术分离的抗黄矮病小麦与感黄矮病小麦间差异表达片段为对象,利用反向Northern方法,从cDNA-AFLP技术筛选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宁 黄茜 等 《作物学报》 2011年37卷6期 998-1004页
【摘要】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到1个在抗黄矮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YW642中特异表达的小麦抗病基因类似序列(BYDV resistance-related genel,BRG1)的基因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R...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小麦黄矮病抗性;cDNA-AFL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彦宏 李润植 等 《作物学报》 2003年29卷2期 315-320页
【摘要】 大麦抗黄矮病毒(BYDV)育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就是常规生物学抗性检测技术不能准确地进行抗性检测和抗性基因筛选.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以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和RPV株系基因组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为探针, 应用斑点印迹杂交分析技术, 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思琪 羊海珍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年24卷4期 1007-10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明确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45份青稞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抗病性鉴定.供试材料中仅有08-1280表现为高抗黄矮病,6份材料(ZY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龙飞 严以苹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年14卷5期 925-9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粉病和黄矮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这两种病害经常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同时发生.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方法将抗黄矮病的Bdv2基因(源自于YW642)和抗白粉病的Pm21基因(源自于CB037)聚合在一起,育成了兼抗黄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增艳 第五届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 2002年
【摘要】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L1为抗原,将中间偃麦草第7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抗黄矮病基因Bdv2导入小麦,选育出一批抗黄矮病的易位系HW6423、YW243、YW443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鉴定出1个RAPD标记OP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聪芬 马有志 等 《遗传》 2000年22卷3期 1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单条染色体的分离及其DNA片段的克隆是将细胞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它对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进化的研究、基因组物理图谱及分子标记连锁图构建等,特别是增加染色体某些区域的探针密度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尤彬 陈纪鹏 《中国瓜菜》 2023年36卷7期 70-77页
【摘要】 为了创制白菜新种质和探索白菜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人工杂交获得矮抗青与黄芽白杂种,再经过连续自交形成植株高大、营养生长旺盛的稳定新种质.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研究杂种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新种质营养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营养器官单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飞 张文蔚 等 《遗传》 2007年29卷1期 97-1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和CP基因片段构建成可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含有双链复制酶RNA(茎)和反义CP RNA(环)的复合发夹RNA结构,希望能够诱发植物体针对病毒的RNA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利用基因枪法将该结构导入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彦宏 王艳芳 等 《作物学报》 2011年37卷9期 1683-1688页
【摘要】 研究分子标记鉴定大麦抗黄矮病基因Yd2的有效性,可为Yd2基因在大麦抗病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辅助选择工具.利用与Yd2基因紧密连锁的YLM、CAPS-Ylp和ASPCR- Ylp标记同时检测52份国内外大麦品种(系)与4份大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红 赖建华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09年22卷2期 319-323页
【摘要】 本研究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构建了感染黄矮病毒早期,高抗病和高感病青稞种质的差减cDNA文库,共获得了143个带有插入片断的克隆.以构建的抗黄矮病抑制差减文库的62个片段为基础,对抗病青稞品种52号和感病青稞品种品引5号在感染黄矮病后24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峰 孟祥兵 等 《玉米科学》 2008年16卷6期 15-18页
【摘要】 对玉米抗病基因 SSR 标记的分析表明,在黄早四、4 个黄早四衍生系和衍生系配制的 4 个杂交种中都存在矮花叶病抗性基因 mdml(t) 与玉米茎腐病抗性基因 Rfgl,但不具有茎腐病抗性基因 Rpil.鲁单 981 具有南方锈病抗性基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杜丽璞 等 《作物学报》 2008年34卷3期 520-525页
【摘要】 为了探索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在小麦抗病反应中的应用潜力,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命名为TiSGT1.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SGT1蛋白典型的功能域结构,与大麦SGT1序列高度同源.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红 张红梅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27卷4期 412-415页
【摘要】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 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差异较大的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和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为亲本采用一粒传法构建了F9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晨霞 夏光敏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35卷3期 322-326页
【摘要】 通过酶切、连接、转化等技术,将大麦黄矮病毒抗性基因复制酶基因ORF2插入Ti质粒pGA482的T-DNA区,从而提供了新的目的基因转化小麦的农杆菌/质粒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0120001 黑龙江 S512.1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1年
【成果简介】 抗黄矮病生物育种于1990年列为国家科委“863”计划,1995年起列入“863”重大研究项目。该项研究是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常规育种、ph突变体、组织培养、ELISA技术、同功酶分析、RFLD和RAPD分子标记等)创造抗Byov的普通小麦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62001464 山东 S562.034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应用DNA导入技术,分别以理4305.1024为受体,以86-1,52-128为供体,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德D07,08,010等三个抗病(抗枯萎耐黄萎能力均高于中棉所12号).优质(纤维强力高于中棉所12号).高产(比中棉所12号增产5.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0450353 北京 S188 S512.10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1年
【成果简介】 这种抗小麦黄矮病毒小麦种质的选育方法,包括用普通小麦7902与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杂交、回交,选育抗小麦黄矮病毒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源二体附加系Z<,1>。其特征在于:用Z<,1>与皖91808小麦杂交,杂种幼胚进行组织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