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31
- 9
- 2
- 2
- 2
- 15
- 12
- 12
- 12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武玫 陈志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48卷1期 70-7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MRI灰度共生矩阵技术在量化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早期髁突骨质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60例(120侧关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桃李 龚衍吉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51卷5期 642-6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髁突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囊样变或者髁突形态上的短小畸形,其病因复杂.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骨性Ⅱ类或高角骨面型的个体多见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偏颌人群中的患病率也较高;同样有较多的研究提示,髁突骨质退行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心雨 吴灵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56卷1期 57-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建立正颌手术下颌骨髁突位置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技术流程,并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口内扫描分别获得面部骨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永 朱佳栋 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年34卷3期 211-216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基于新分类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 月—2021年 12 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收治的 45例(57 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畅 王雯慧 等 《口腔医学》 2024年44卷12期 936-940页ISTICCA
【摘要】 健康人髁突运动轨迹通常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而颞下颌关节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常提示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深入了解髁突运动轨迹有助于医师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本文回顾了髁突运动描记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髁突运动轨迹描记分析在各类口腔疾病中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 2017年9卷3期 139-144页SCIMEDLINEISTICCSCD
【摘要】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roduce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procedure to objectively quantify both inner and ...
【关键词】 condylar resorption;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mandibular condy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玉莲 彭国光 等 《中华护理杂志》 2017年52卷12期 1524-1525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习伟宏 王真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68-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构建下颌骨髁突一体化壳聚糖(CS)-聚己酸内酯(PCL)-羟磷灰石(HA)(HA/PCL-CS)仿生复合支架,并探讨其在髁突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形成下颌骨髁突模具,利用溶液浇铸-冰沥方法制备下颌骨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双全 蒋练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32卷5期 732-7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颏部骨折合并髁突骨折伴前内侧移位临床上常见,但颏部骨折伴髁突外上方脱位非常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治疗不当易导致关节强直等后遗症.该文回顾10例颏部骨折伴髁突外上方脱位,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制,诊断特征和临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硕 刘筱菁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47卷4期 703-70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增才 刘新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年24期 3818-3823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应首先了解其髁突形态的特点。目的:探索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双侧髁突形态的特点。方法:收集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髁突上部高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蔺栋鹏 田海锁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369-3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在体外培养下下颌骨髁突软骨与股骨头软骨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髁突软骨和股骨头软骨进行组织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HE 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 PCNA 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大体观察可以看到髁突软骨培养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捷 黑玉娜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20-5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3种双板法坚固内固定髁突矢状骨折(SFMC)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构建 SFMC 双直板(SS)、一直一 L 板(SL)、双 L 板(LL)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其生物力学因素。结果:SS 固定的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MES...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SFMC);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伟 谢晓艳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829-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
【关键词】 截骨术,Le Fort;下颌骨髁状突;错牙合,安氏Ⅲ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鑫 张波 等 《遗传》 2015年37卷6期 561-5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2)是参与调控骨骼发育的重要分子,在调控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FGFR2功能增强对小鼠下颌骨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文章以F...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峰 徐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206-2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下颌骨前段骨折(包括正中联合及旁正中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且常常与髁突骨折同时发生。受解剖因素的影响,这类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包括面下部增宽,咬合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就这类骨折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诊断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昕 邓荣欣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43卷5期 572-576,5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颌骨模型及其模型外科在外伤性髁突外脱位复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例下颌骨颏部骨折伴髁突外脱位患者,术前行CT扫描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颌骨模型.分析模型髁突外脱位的情况,进行模型外科操作,复位颏部骨折及髁突外脱位并预制...
【关键词】 下颌骨折/外科学;下颌骨髁状突/外科学;下颌骨髁状突/放射摄影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 王燕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20期 3144-314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髁状突是下颌最重要的生长区之一,终生具有生长改建能力。在体内条件下,细胞力学的功能研究因其所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刺激因素传导的不定向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性而很难得到满意结果,应力刺激对髁状突软骨细胞的直接影响需要进一步行体外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君 刘从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5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颞下颌关节(TMJ)位置深,结构复杂,锥形束CT(CBCT)可为研究其形态和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三维图像和二维断层片上,患者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解剖标志点不在同一个切面上,但观察者仍可通过读片确定其标志点。CBCT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振兴 陈传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46期 7482-748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颞下颌关节髁突吸收由于其病因复杂,不同病因所引发的髁突吸收的表现、症状、发展和转归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尚无全面详细介绍髁突吸收的文章。目的:分析髁突吸收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现状,为髁突吸收的临床修复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香 程敏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823-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骨性下颌偏斜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颌面美观和功能。本文就该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磊 康艳凤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48卷z1期 91-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时髁突位置的异同,以期为临床确定正中关系位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5名年轻健康志愿者,分别以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超声波电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双侧髁点运动轨迹,观察正中关系位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立 江莉婷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年33期 5901-590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了髁突软骨生长与改建,是软骨发育关键因子。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体外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肿瘤学与转化医学(英文)》 2018年4卷3期 108-115页ISTIC
【摘要】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l) for the...
【关键词】 mandibular condyle;osteochondroma;computed tomography (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东萍 罗应伟 《口腔医学》 2018年38卷1期 78-82页ISTICCA
【摘要】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胞外基质的合成和组织修复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髁突软骨的发育必须有TGF-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 施琥 《医学综述》 2018年24卷3期 560-564页ISTICCA
【摘要】 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影响髁突骨折及下颌角骨折的因素有生物力学特点、外力强度及方向、软组织等.此外,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还与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有关,认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减少了颌骨的骨量、削弱了下颌角的自身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锦 杨学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4卷1期 38-4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Ⅱ类患者下颌前移术后双侧髁突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11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术前、术后的锥形束CT数据,...
【关键词】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下颌前移;II类骨性畸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颖峰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26卷11期 83-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创伤性骨折对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科室行手术治疗的髁状突创伤性骨折患者37例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7例为健康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伤情等临床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逸 王培 等 《口腔医学》 2017年37卷10期 894-8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宁鹃 李洪亮 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年27卷3期 157-16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Fibulin-7蛋白在下颌骨髁突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点.方法:取胚胎第15.5 d、出生后第1 d、出生后第28 d的C57BL/6J小鼠下颌骨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ibulin-7在下颌骨髁突软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奕文 林嘉旭 等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卷6期 402-40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共3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患者,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观察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有无唾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龙 张媛媛 等 《河北中医》 2016年38卷6期 902-90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髁状突骨折(CF)术后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经耳屏前腮腺入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ARLCW)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MTPIFT)治疗的80例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术后10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科 彭国光 等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卷4期 285-2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后骨折类型与关节盘位移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确诊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A、B、C型)患者74例74侧,进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关节盘移位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骨折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波 润丹 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41卷5期 570-57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各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方法:40只35 d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24 h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做处理;于实验后第3、7、14及28天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峰 罗伟 等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14卷1期 10-1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雌性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2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中大鼠分别在建立偏侧咀嚼模型后4、8周处死,对照组中大鼠同期处死.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波 王小玲 等 《贵州医药》 2016年40卷12期 1252-12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探讨Runx2在大鼠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不同部位改建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40只35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0只,实验组大鼠24 ...
【关键词】 髁突软骨;下颌前导;Runt相关转录因子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松松 杜一飞 等 《口腔医学》 2015年35卷3期 187-19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文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年4期 297-29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48例髁突骨折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和手术治疗组(38例),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均进行1~36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组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宽 王兴强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4期 29-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全牙列牙合垫式保持器及吊颌帽弹性牵引在替牙期儿童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19例替牙期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合并上颌前牙外伤性松动的患者,用全牙列牙合垫式保持器结合吊颌帽弹性牵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松动牙固定良好,咬合关系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燕波 何志良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15年4期 629-631,6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绵羊随机分为观察组(5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绵羊均通过髁突截骨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观察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对照组阻断翼外肌功能。观察两组绵羊术后4周、12周、24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云阳 张纬建 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298-301页ISTIC
【摘要】 目的:采用梯度剂量放射线照射兔颞下颌关节,动态观察研究兔髁状突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取新西兰兔63只,分为未放疗组和放疗组,未放疗组作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用于收集正常颞下颌关节资料;放疗组兔随机分为 A~ F6个剂量组,采用梯度剂量行颞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健 张智星 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12期 740-74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髁突矢状骨折病例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螺钉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爱丽 丁晓梅 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36卷7期 755-758,后插2页ISTIC
【摘要】 目的 以生物力学角度对比单板与平行双板法治疗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两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为治疗SFMC提供依据.方法 以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怀周 王卫红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35卷7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模拟技术在髁状突矢状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根据DICOM数据,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临床手术应用可吸收钉固定.结果 术后1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梦蝶 林韩 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30卷8期 451-453页ISTIC
【摘要】 目的:定量研究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学特征与软骨下骨骨质变化,探讨双侧髁突的改建机制.方法:对55名下颌偏斜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分别测量双侧髁突表面积、体积、表面曲率及软骨下骨骨密度,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瑶 张志光 等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3年7卷3期 58-61页ISTICCA
【摘要】 组织工程是修复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之一,组织工程技术为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实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本文就髁突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因子及培养方式在构建髁突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 陈传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年16卷3期 292-294,后插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干预诱导大鼠雌激素紊乱来观察髁突形态学变化,试图为探讨髁突特发性吸收(ICR)发病机制找到可能的切入点.方法 6周龄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30只,平均分为三组:灌胃避孕药给药组、环磷酰胺诱导卵巢早衰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晓阳 张颜 等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26卷12期 43-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髁突骨折后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单侧或双侧髁突骨折17例行MRI检查,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及损伤的类型进行分类、分级,分析髁突损伤程度与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17例共23个髁突骨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虎小毅 屠军波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10期 1336-1337,13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53侧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及术后发生面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牙合关系及下颌运动功能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敏方 周嫣 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04卷11期 1021-102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21例使用口腔矫治器成功治疗的OSA患者参加研究,采用经颅咽方向投照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方法摄...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数字化影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