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14
- 2
- 24
- 15
- 2
- 2
- 1
- 8
- 7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远 李冀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期 14-18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
【中文期刊】 颜冰倩 郭思维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年29卷1期 52-6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 中进行初步应用.方...
【中文期刊】 惠梦雨 刘平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4年58卷2期 40-45页 ISTICCSCDCA
【摘要】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
【中文期刊】 杨青波 杨兴美 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9卷7期 966-974页 ISTIC
【摘要】 目的 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探讨荭草花提取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荭草花药材经水煮醇沉、正丁醇萃取得荭草花提取物;取SD大鼠6只,采用冠脉结扎...
【中文期刊】 田乐 狄留庆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年14卷4期 1824-183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
【中文期刊】 师少军 顾世芬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年9卷11期 1260-126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蝙蝠葛碱在犬体内药动学与其对心电图影响之间的关系.方法:蝙蝠葛碱6mg·kg-1静脉注射后,8 h内定时取血,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中蝙蝠葛碱的浓度.应用3P97程序药...
【中文期刊】 邓贵新 刘锐锋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19卷1期 19-21,24页 ISTIC
【摘要】 目的: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评价和优化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常见革兰阴性菌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报告,按照2016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
【中文期刊】 曾洁 王素军 等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年28卷4期 461-465页 ISTICCA
【摘要】 PK-PD模型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PK-PD模型可分为4类: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软连接与硬连接及时间依赖和非时间依赖模型.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临床前及临床...
【中文期刊】 钱智磊 曾明飞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4期 620-621,623页 ISTIC
【摘要】 [目的]寻找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黄连解毒汤组成的单味药和全方指标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取工艺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了PK-PD结合模型及数...
【中文期刊】 周颖 田燕春 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年6卷1期 49-52页 ISTIC
【摘要】 目的: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抗生素调整剂量上的应用.方法: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以及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步骤、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通过两个举例说明剂量调试方法.结果与结论:群体药代动力学和TDM...
【关键词】 群体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 抗生素;
【中文期刊】 丁莉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28卷7期 51-52页
【摘要】 <篇首>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由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构成.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对了解药物作用特点、设计新药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原理与规律的科学,描述随着浓度变化出现...
【会议论文】曾明飞 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 2008年
【摘要】 目的:寻找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方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黄连解毒汤组成的单味药和全方指标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取工艺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了PK-PD结合模型...
【中文期刊】 罗芬 池玉梅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14期 284-28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近年来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检测分析方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30多篇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文献报道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血药浓度法为主,还有证治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胃肠动力学,PK-PD模型等新方法.检测分析方...
【中文期刊】 李岩 张卫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年26卷5期 457-45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由药动学和药效学构成.药物动力学(PK)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原理与规律的科学.描述随着浓度变化出现的药理效应,并对效应的时间过程进行分析.单一的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无法很...
【中文期刊】 李冉 金青 《西北药学杂志》 2011年26卷5期 387-38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结果 所得PK-PD模型以S-Emax模型居多.心血管系统药物的PK-PD模型日益呈现出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结论 应用PK...
【中文期刊】 袁美燕 吴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8卷5期 86-88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是按时间同步进行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动力学过程,前者着重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其经时过程;...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中文期刊】 杨亚军 李剑勇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1期 114-117,121页
【摘要】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模...
【关键词】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突变选择窗;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中文期刊】 梁林金 吴玲芳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11期 1872-187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时间-浓度、浓度-效应、时间-效应三者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PK/PD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成分复杂,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将PK/PD结合模型应用于中药研究,有利于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
【中文期刊】 张敬尧 孙文霞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年42卷5期 435-440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用一种新的f%T>MIC计算方法,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头孢他美Beagle犬序贯给药的PK/PD折点进行计算,并与多次静脉注射和多次口服给药进行比较.方法设计Beagle犬包括序贯给药(3d× 190mg/tid,i.v.+4d×250...
【中文期刊】 郑芳昊 罗佳波 《中成药》 2016年38卷5期 984-98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拟合法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中桂枝对麻黄碱诱导的兴奋性变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3∶2)水煎液.借助微透析采样技术,以麻黄碱在脑脊液中的质量浓...
【中文期刊】 严国俊 潘金火 等 《中成药》 2011年33卷12期 2137-214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具有多成分和整体性的特点,其缓释性能的评价不能完全参照化学制剂的评价方法.本文阐述、分析了目前中药缓释制剂常用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包括体外释放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血清药理学等,结合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中文期刊】 高蕊 张颖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年9卷11期 1209-121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率的关系.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交叉设计,静脉滴注丹参酚酸盐200、300、400 mg,用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盐血药浓度;玻球法测定...
【中文期刊】 吴磊 戴国梁 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25卷5期 377-381页 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清热养心颗粒中氧化苦参碱在正常及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药效作用的相关性.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UHPLC-MS/MS检测小鼠血清中氧化苦参碱浓度,比较正常组和模...
【中文期刊】 胡苹 李玉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1卷6期 62-64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联合模型是将PK与PD紧密结合,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药物开发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本...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联合模型;
【中文期刊】 钱佳 郑琴 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23卷1期 85-88页
【摘要】 近年来,药动/药效(PK-PD)的联合模型在药物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除了一些传统的模型外,一些新的方法也被应用于药动/药效联合模型中,在数据统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分析方法,如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法等.本文综述了药动/药效...
【关键词】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微透析技术; 神经网络、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
【中文期刊】 陈琰 张翮 等 《药学教育》 2011年27卷3期 52-54页
【摘要】 作为药动学扩展的创新课程,首次在药学本科学员中开展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实验.选用氟比洛芬作为模型药物,HPLC法测定口服给药后家兔的血药浓度.采用内毒素发热家兔模型,考察氟比洛芬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与传统药物动力学实验相比,药动学-药效学模...
【中文期刊】 韦炳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16卷24期 3061-3065页
【摘要】 本文在阐述PK-PD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与进展的基础上,探讨近年国内外对其在药理学、毒理学、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中文期刊】 陈俭清 卢彤岩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10年25卷3期 219-223页
【摘要】 通过建立体外药动模型的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药动-药效(简称PK-PD)参数.结果表明: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2MIC(最小抑菌浓度)、4MIC和8M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
【中文期刊】 陈俭清 卢彤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年40卷10期 91-96页
【摘要】 为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延长恩诺沙星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年限,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的方法,研究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动-药效(PK-PD)参数.在消除半衰期为100 h的模型内,2 MIC(最小抑菌浓度)的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
【学位论文】 作者: 张云 导师:黄力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 2019年
【摘要】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是一种药物诱导的可逆状态,同时伴随着持续稳定的生命体征,是确保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以最小剂量的麻醉剂达到和维持手术所需的麻醉深度是临床麻醉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主要关键技术是...
【会议论文】焦正 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 2011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考察健康受试者中CYP3A4*1G 和CYP3A5*3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对酒石酸唑吡坦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
方法:21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 后采集血样。HLPC 荧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