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
- 24
- 12
- 6
- 4
- 1
- 5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索玉霞 导师:王正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09年
【摘要】 中亚五国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生态环境脆弱。本文以MODIS-NDVI产品为主,结合地形、地表温度、居民地等辅助数据,采用决策树方法进行中亚五国土地覆盖分类,采用1982-2002年间AVHRR-NDVI、2000-200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树芳 导师:戴君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古环境及古气候重建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存储有丰富的气候信息,本文通过研究干海子、大海子两湖泊沉积剖面的保存的气候信息,重建六盘山地区过去的环境要素,研究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易红梅 导师:张林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博士) 2009年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旨在通过政府、集体、个体的共同努力缓解大病对农民家庭造成的冲击,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自2003年我国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和运行绩效问题立即引起很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雪艳 导师:庄大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9年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州=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却为此透支了太多的资源、环境,甚至我们的健康。恶性肿瘤目前已居我国人口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医学专家认为,我国每年200多万的癌症死亡者,70%与环境污染相关。本文以揭示环境污染与恶性肿瘤的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创业 导师:刘高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9年
【摘要】
植被是地球表面一种重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植被通过分布、生产力、群落结构和演替等多方面响应气候变化并指示着气候变化的幅度,植被分布格局及其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大尺度生态学问题研究的重点。
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薇 导师:于强 李旭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CO2和H2O的氧同位素(18O-CO2和18O-H2O)信号能为陆地植被在全球CO2和H2O循环的贡献提供独特的信息,而陆面过程模型(LSM)能有效地将陆地生态系统CO2和H2O交换的同位素分馏过程与生态系统的水、热和CO2交换过程相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新艳 导师:晏维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如氮、磷、碳、硅)向河口/近海地区输送,构成了全球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人口、食物生产和能源消费已经分别增加了大约2.5倍、3倍和5倍,这些巨大变化导致河流中氮和磷的输入量大量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永宏 导师:邵雪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树轮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挖掘树轮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国际上诸多地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理空间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区域差异和海拔高度差异。因此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进行空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辉 导师: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二者以气孔行为为节点发生耦合。然而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气孔行为主要受光合作用调节,蒸腾作用被动地受气孔行为所控制,没有直接考虑气孔导度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性的限制作用。
本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曹志冬 导师: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8年
【摘要】 致命传染病在都市区的突发事件是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都市地区人口越来越密集,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突发传染病流行的风险日益加剧,一旦在都市地区暴发SARS或其他新型传染病,如果应急反应措施处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小龙 导师: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5处不同水源,分别进行了6种方式两个阶段的消毒模拟实验,分析检测了原水和处理水中的天然有机物、pH值、残余消毒剂、溴离子等水质参数以及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安 导师:孙九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7年
【摘要】 血吸虫病仍然流行于中国七个省的一百多个县,感染病人数十万,疫区受影响人口数千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为导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空间格局。从医学地理学角度,运用地球信息技术,进行“血吸虫(寄生宿主)-...
【关键词】 血吸虫病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段德玉 导师:欧阳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青藏高原因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极其敏感性和脆弱性,以及对中国、亚洲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青藏高原自然地表的明显区域分异,引起了其植被从东南到西北呈水平地带性分布,但是对于植被地带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限制因子,...
【关键词】 水分利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鹏 导师: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黄淮海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作物光温潜力较高,是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的重要产区。在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何改善限制性因子如水等对农业生产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非限制因子如光等的潜在作用,应是提高该区粮食单产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作物群体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祖虎 导师:钟耳顺 刘泽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7年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的严重呼吸道综合症(SARS...
【关键词】 突发公共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启武 导师:欧阳华 刘贤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青藏高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海拔高度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种极端环境下发育的植被和土壤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研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研究植被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策略,对于了解植被演化、预测...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锋 导师:欧阳华 彭长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海拔高度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同时也是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区域之一。青藏高原是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广受关注,是国际范围内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独具特色的优势研究区域和难得的天然实验...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林 导师:李文华 罗天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叶寿命、比叶面积(SLA)和叶氮含量(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Nmass;单位面积的叶氮含量,Narea)是植物的基本功能性状,它们共同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是联系叶片生理生态功能与群落功能特征的关键因子,但现有研究仍不清楚如何将叶片水平...
【关键词】 叶性状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东升 导师:郑度 李双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并日趋加剧已是公认的事实,气候变化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全球各地自然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部可能发生变化。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主要研究目标。青藏...
【关键词】 气候变化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斌 导师:王绍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研究,是评价全球和区域初级生产力、模拟作物生长、估算碳通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和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的重要手段;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以区域尺度生产力遥感参数...
【关键词】 净初级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许娟 导师:张百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7年
【摘要】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极为独特的地理单元,高原上发育了丰富的垂直带谱类型。对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及地学解释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景观分异,深化对山地垂直带的认识,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重...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新虎 导师: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7年
【摘要】 出生缺陷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存活下来,亦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减少出生缺陷病例的发生,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弄清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因素和发生机理。本文围绕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环...
【关键词】 人类出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玲玲 导师:李文华 张宪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本论文以西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当雄草原站为实验平台,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通量(NEE)及环境因子连续两年的观测(2003年7月~2005年7月),同时结合传统的生物量法,分析了不同时期NEE...
【关键词】 西藏高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施润和 导师:庄大方 牛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6年
【摘要】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化组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生理生态过程的进行,是生态学、农学、全球变化等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利用高光谱数据特有的光谱分辨率对分子水平的植物生化组分进行定量反演,是获取该信...
【关键词】 植物生化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丽 导师:谢高地 甄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泾河位于黄河中游,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河流。泾河流域面积约占黄土高原的1/10,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及自然特征,基本上在泾河流域都有所反映,可以说泾河流域就是黄土高原的一个缩影。它也是黄土高原的“湿岛”和下游关中平原的重要灌溉水源,也是...
【关键词】 景观格局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阎秀兰 导师: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砷污染是近年来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砷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的发现,以其为核心的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研究越...
【关键词】 植物修复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华民 导师:郑度 吴绍洪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作为反映环境自然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潜在自然植被的概念及其理论在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利用规划、植被带的划分以及全球变化中,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在潜在自然植被研究方...
【关键词】 东北地区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轩然 导师:刘琪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利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模型、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和综合模型等5个统计模型和一个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对以上6个模型的结果、使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探讨,以地...
【关键词】 陆地生态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长海 导师:郑度 吴绍洪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地形起伏所造成的水热空间重新分配,是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域地形起伏产生的气候生态效应,对于自然系统平衡维持、生态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向岭谷区(Longitudinal Range-...
【关键词】 纵向岭谷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程杨 导师: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疫病与人类始终相伴。本文选取中国明清时期的疫病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中国明清时期疫病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追踪了疫病高发时段其流行的空间迁移过程,定量分...
【关键词】 明清时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薇 导师:岳天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6年
【摘要】 论文在BEPS模型、Biome-BGC模型基础上,构建应用遥感数据的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模型,利用野外实测数据评估模型模拟精度;并分析了较大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模拟中的尺度扩展效应;在遥感模型模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地面采样数据基础上,论...
【关键词】 碳循环模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昊 导师:吴绍洪 戴尔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硕士) 2006年
【摘要】 西南纵向岭谷区是指位于我国西南、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关联的横断山及毗邻的南北走向山系河谷区,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环境、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在众多生态问题中,对于该区内独特的地形“通道-阻隔”作用机制及生态效应的研究尤为关...
【关键词】 环境差异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胜男 导师:岳天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6年
【摘要】 中国是生态多样性高度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生态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物种尺度的生态多样性急剧减少,其速度远超过自然条件下物种的灭绝速度。近年来,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在生态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然而...
【关键词】 生态多样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顺江 导师:王五一 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西藏地区是目前我国大骨节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不同环境类型下典型病区和非病区进行了调查以及采样等工作,测定了水、土、粮、发样品中硒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骨节病分布流行的关系,为西藏地区大骨节...
【关键词】 西藏地区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长征 导师:刘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追求人地关系的和谐、互惠、共生,即区域PRED协调发展,是区域人地系统发展的目标.对特定区域人地系统及其各组成要素变化状况及作用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有效地揭示该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裴志永 导师:欧阳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该文分析了当前有关温室气体动态和碳循环研究中的现状和不足之处,针对其中部分问题,在中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开展了一年的野外实验观测,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近地表土壤-植被-大气9个层面上三种温室气体(CO<,2>,CH<,4>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海蓉 导师:王五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3年
【摘要】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主要以中国鼠疫为例,运用GIS和多元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150年来中国鼠疫流行的时空迁移规律,分析了鼠疫流行和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并通过叠加分析确立了中国鼠疫疫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孟雪莲 导师:刘高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文研究的主题是干旱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空间分析应用.论文将GIS方法应用于干旱区生态环境研究,以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VB与ArcObject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干旱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元化、多尺度、多分辨率生态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汪小钦 导师:陈述彭 王钦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2年
【摘要】 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该研究围绕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化开展野外实地考察、理论与方法研究、实际应用分析三个方面工作,在野外实地考察和生态环境参数采样分析的支持下,展开对多源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和专题信息提取的理论探讨,并以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鲁春霞 导师:成升魁 谢高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应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等理论与方法,结合GIS技术手段,对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拟建大柳树水库的生态与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从科学的理论原则出发,对于象大柳树水库这样的大型水资源开发工程,从方法创新角度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利军 导师:陈述彭 刘高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1年
【摘要】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累计的有机物数量,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该论文着重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NPP遥感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采用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即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志峰 导师:陈述彭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 2001年
【摘要】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景观生态类型与结构复杂多样的区域,陆地表层过程与海陆交互作用活跃,人类干扰活动频繁,异质性和多样性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为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该文选择珠江口西侧的珠海作为研究区,在GIS支持下开展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耿元波 导师:章申 董云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应用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植物-土壤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降水是草原植被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干旱年份地上部生产力减少,而地下部生产力有增加的趋势,越干旱的草原类型表现的越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娜 导师:赵士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01年
【摘要】 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过程模型研究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该文以已有数据、理论、植被参数和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反映碳循环和水循环过程的斑块尺度生产力模型.以多层数据集为基础,以等级理论为框架,通过相应的尺度转换方法,并借助G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宏志 导师:管正学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砂生槐系豆科槐属植物,藏语称蓟瓦,又名西藏狼牙刺,是西藏高原的一种特有植物,也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它耐旱、耐寒、抗风、适应范围广,具有极强的沙生适应性,在高原河谷地区生态保护中起极其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利用不合理,使原本十分丰富资源遭到破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双成 导师:黄秉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自然地理(博士) 2000年
【摘要】 在分析现有研究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该文试图对现有范式加以部分拓展.大致设计思路是:首先剖析了现有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对植物种响应气候变化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对中国气候体系40年来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和演进态势做出分析.最后,以中国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