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4
- 99
- 19
- 8
- 5
- 4
- 33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闫甜甜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多种实验技术,研究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缺氧与细胞迁移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1.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siRNA转染
3.腺病毒转染
4.材料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广涛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7年
【摘要】 感染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轻者可延误创面愈合,重则可诱发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表生理防御屏障受损、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坏死组织广泛存在以及外界或自身菌群侵袭,其感染易感性大大增加。因此,烧伤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海胜 导师: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P311在EpMyT中的具体作用,P311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EpMyT,P311调控TGFβ1的可能分子机制。
方法:
1.P311在表皮干细胞向肌成纤维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白杨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索雷帕霉素对表皮细胞和树突状表皮γδ T细胞数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模式,以及由此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期望该研究能为未来临床治疗创面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董志伟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在明确热应激能够引起线粒体改变和产生ROS基础上,着重研究在炎症反应中MCU如何感受ROS作用并调节细胞代谢,阐明了新的机制,为临床烧伤吸入性损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机制。
第一部分 CFTR调节的MAPK/N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玉振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该研究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获得人真皮天然结构信息。另一个目的是,利用获得的天然结构信息,制作仿生人工真皮。
第一部分 人真皮显微三维结构研究
方法:
1.通过连续切片、图像配准、图像分割,三维成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志强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科)(博士) 2016年
【摘要】
我国每年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皮肤烧伤的人数大约在500万至1000万人,烧伤后死亡率、容貌毁损率及致残率高,患者的救治周期和康复周期较长,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机体健康,因此对烧伤创面早期精确的诊断和及时准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龚震宇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1.明确严重烧伤所引起的机体及肠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及iNO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探讨谷氨酰胺和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烧伤引发的肠道损伤的药效和机制;
3.阐明烧伤所诱发iNOS在肠道中高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瑞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于维持并延续人的生命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机体对外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具有保护人体免受物理、化学伤害的作用,同时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入侵并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生活中的烧伤、创伤等多种致伤因素均可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詹日兴 导师: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本课题重点探讨了NO通过cGMP\PKG\Rho GTPase途径调节表皮干细胞骨架的重排,进而促进ESCs迁移;以及在体NO通过增强表皮干细胞迁移而促进创面再上皮化,最终修复创面。
一、烧伤后创面NO的产生:为进一步了解烧伤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利平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研究背景:酸碱平衡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正常代谢与功能的前提,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机体pH会发生一定的波动。pH改变会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变化,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例如严重烧创伤、严重感染、慢性肾衰及代谢性疾病等发生后,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志慧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P311在皮肤创面再上皮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创面修复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需要机体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外基质及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难愈创面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舒勤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6年
【摘要】 背景:增生性瘢痕(HS)是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异常瘢痕,以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以及真皮组织过度增生为特点,是严重烧伤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由于 H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基质蛋白与正常组织中的基质蛋白有所不同,其弹性和强度都大为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敏敏 导师:罗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背景与目的:皮肤是人体的防御器官,皮肤的完整性对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1-3)。烧伤、创伤病人往往伴有皮肤组织的损伤,皮肤完整性的破坏导致皮肤屏障的功能破坏,是增加机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4-6),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青青 导师:吴军 罗高兴 贺伟峰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纤维化疾病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它改变组织及器官的正常结构,从而扰乱正常的功能。纤维化疾病能够影响几乎所有的器官,并与各种疾病及损伤相关联。纤维化疾病常见于肝脏、肺脏、心脏、肾脏以及皮肤,是全球重大的疾病负担。烧伤常常导致增生性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思思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背景:真核起始因子6(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6,eIF6)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蛋白,eIF6通过调控核糖体40S和60S亚基的结合在核糖体合成及翻译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eIF6被认为是翻译起始的限速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小伟 导师:黄跃生 赵敏 任骏 杜晓军 张家平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背景:
表皮细胞有效地向创面中心迁移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表皮细胞要实现向创面中心快速有效地迁移,就需要知道迁移的方向。创面内源性的直流电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信号指导表皮细胞有效地向创面中心的迁移。创面内源性的直流电场是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江旭品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背景:
创面愈合是一个动态且受到严格精准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再上皮化主要涵盖表皮细胞向面中心迁移的过程,是创面愈合的关键环节。TetraspaninCD9表达于皮肤表皮中且我们前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CD9基因敲除小鼠皮肤创面愈合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婷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
严重烧伤后机体迅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活化和屏障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筋膜间隙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对炎症条件下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帅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4年
【摘要】 烧伤、创伤、休克等应激性刺激均能够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以后,大量微生物及内毒素可以通过门静脉和淋巴系统进入体循环,从而导致机体内微生物易位和内毒素血症,进而激发机体内的细胞因子以及其它炎症介质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全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颖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4年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烧伤后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心脏在维持全身脏器的正常功能中极其重要,其损害不仅可引起心功能障碍,还可直接引发或加重全身其它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上,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心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勇 导师: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4年
【摘要】
背景
顽固而持久的高代谢反应是重症烧伤患者最显著的代谢特征,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能量消耗和分解代谢显著增强,并伴有营养底物利用障碍。目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治疗方案并未充分考虑患者对营养底物的耐受能力,大量补充的营养物质不仅不能被很好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彦孟 导师:吴军 罗高兴 贺伟峰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3年
【摘要】 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它是免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是一群特殊的细胞,它不同于获得性免疫在发挥功能的时候是需要抗体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在哺乳类动物受到病毒感染或者肿瘤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兵钱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2年
【摘要】
研究背景
严重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是导致内脏继发性损伤和死亡的关键因素,休克是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最重要的原因。一般认为,休克的发生与血容量、心脏泵功能和血管张力(反应性)等三个主要因素密切相关,但对烧伤休克发生的认识并非如此。既往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荣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
严重烧伤早期,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容量显著下降之前,就已出现了明显的心肌损害。这种即早出现的心肌损害,不仅诱发或加重休克,而且是其它脏器如肝、肾、肠等缺血缺氧性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损害的机制尚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俊峄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及背景:
烧伤、创伤和肿瘤等造成大范围的肢体组织缺损很难通过传统的自体组织移植获得良好的形态学与功能学重建。利用异基因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肌腱、血管等不同发育来源的多种组织构成的复合移植物,即异基因复合组织移植(Co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勇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1年
【摘要】
背景:
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trefoil factor,ITF)是由肠杯状细胞特异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它的59个氨基酸序列中有一段特殊的核心结构域,其间的6个半胱氨酸按特定(1-5,2-4和3-6)的顺序,依次以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旭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1年
【摘要】 纤维化是各种器官慢性损伤的共同结果,可引起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合成失衡,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最终导致器官结构、功能破坏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纤维化的病因、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谭江琳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真皮层受到严重创伤后的一种病理性愈合,产生的瘢痕及其挛缩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容貌,还能导致受伤部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近60年来得益于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大多数烧伤、创伤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由于创面愈合晚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伟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严重烧伤后心功能不全出现较早,可诱发或加重休克,成为烧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1]。在各种动物模型和人心脏中的大量研究表明不断增加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烧伤后心肌局部血流量迅速减少,发生缺氧损害,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向飞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严重烧伤后,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之前,即可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损害及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这种伤后早期出现的心肌损害,不仅易引起心功能不全,还可诱发或加重休克,成为烧伤后早期机体缺血缺氧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缺氧不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褚志刚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细胞缺氧是严重烧伤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之一。严重烧伤早期即存在器质性心肌损害,线粒体是心肌细胞缺氧损害的核心靶细胞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是启动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关键步骤,但其具体调节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电压依赖的阴离子通道(V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思远 导师:张雅萍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严重烧伤后,包括粘膜机械屏障、固有菌群微生态屏障和免疫屏障在内的肠道三大屏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大面积严重的烧伤病人往往会更加明显和突出。另外,来源于创面的细菌也会产生大量细菌内毒素入血,这些均因素可以导致或者增加细菌内毒素(L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炯宇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
心肌缺氧损伤广泛存在于严重烧(创)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病程中。严重烧伤后在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之前,即可发生心肌损害和功能减退,其机制尚不清楚。缺氧后细胞骨架的改变及其调节机制是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管是细胞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甘成军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9年
【摘要】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皮肤的纤维增殖紊乱疾病,通常发生于皮肤严重创伤和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辛海明 导师:彭毅志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9年
【摘要】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含有小鼠CCR7的重组腺病毒,尝试在imDCs上建立CCR7的表达,使imDCs获得原本mDCs才具有的高效迁移能力,避免imDCs在外周组织向成熟状态的分化,有效地确保其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勇 导师:彭代智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9年
【摘要】 减轻同种异体皮肤排斥反应、延长烧伤创面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大面积烧伤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郎格罕斯细胞(LC)是引起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启动细胞。CCL20主要由活化的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是诱导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LC前体向表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房亚东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9年
【摘要】 烧伤早期出现的心肌细胞骨架损伤可能是烧伤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本课题组以往的系列研究表明,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与否对胞内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能量代谢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从细胞骨架的调控入手,寻找微管与线粒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晓娟 导师: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9年
【摘要】 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获得性免疫作为机体的作为机体的第二道防线进一步发挥强有力的免疫反应。经典免疫学理论认为,遵循正反馈调控,抗原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正根 导师:吴军 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它兼负着机械防护、免疫调节、物质代谢及体温调节等功能。局部皮肤的严重损伤可通过自体全厚皮、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移植重建其完整的结构与功能;但临床大面积烧、创伤患者由于自体皮源严重不足,大张异体皮加盖自体微粒皮虽然能够较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东霞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缺血缺氧是严重烧伤早期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而缺血缺氧引发细胞死亡和组织器官损害的根本原因是能量代谢障碍。心脏是一高耗能的器官,线粒体正常的呼吸功能在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已证实,在严重烧伤或心肌缺血缺氧时,线粒体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梅 导师: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烧伤救治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重症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已达90%以上。国内外在关注烧伤病人治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烧伤病人的康复水平,对烧伤病人躯体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抑郁(Depression)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军利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严重烧伤早期发生的“休克心”,是诱发或加重烧伤休克,导致其他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烧伤早期实施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对纠正休克、防治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损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提出,游离的甘氨酸具有显著的细胞保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忠勇 导师: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烧伤高代谢反应是严重烧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高代谢反应对机体有利,过度高代谢反应对机体有害。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在烧伤高代谢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阐述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调节,这为探讨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党永明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我们对“休克心”发生机理的长期研究中发现,在心肌缺血缺氧早期,微管即发生显著破坏,而微管在缺氧引起的一系列效应中所起的作用及对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目前罕见报道。作为细胞能量供应核心细胞器的线粒体,在缺氧条件下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顺宗 导师:吴军 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机体组织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extracellularmatrix,ECM),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维持在动态平衡中。机体发生病变比如创伤愈合时,平衡受到破坏,如果细胞外基质降解大于合成,容易引起创伤难愈甚或不愈合,反之则造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贾雄飞 导师:吴军 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引起早期移植物损害和长期的移植物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移植物肾病的主要原因,而目前通常诊断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方法包括:1.病人临床体征,2.血肌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宏富 导师: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或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所有革兰阴性细菌(G·)细胞壁外膜上的主要结构成分,是G·细菌主要的致病因子。临床上严重烧伤、创伤患者往往面临感染的威胁,甚至发展成为脓毒症或多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颜洪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细胞缺氧是许多疾病条件下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之一,是导致烧\创伤后组织脏器损害的重要因素。能量代谢障碍是缺氧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害的根本原因。在缺氧早期,心肌细胞即启动内源性能量保护机制以增强细胞对缺氧损害的耐受,这对于有机体的存活起到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雷泽源 导师: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烧伤)(博士) 2008年
【摘要】 烧伤后早期可迅速发生心肌损害。由于心脏的特殊重要性,其损害不仅引起心功能不全,还是诱发或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我们称这一现象为“休克心”。阐明烧伤后迅即发生心肌损害和功能减退的机制,对防治心肌损害和烧伤休克治疗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