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5
- 9
- 1
- 1
- 1
- 8
- 6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赖宽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第一章人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原代培养人类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对其进行鉴定,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类脂肪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汤红峰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研究背景: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免疫异常,包括T、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增殖,自身反应性抗体的大量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造成组织器官,特别是肾实质的免疫损伤,引起肾小球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
学者们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方圣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一、研究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显著特征是血清中存在大量的自身抗体,并经常累及多个器官,往往是症状加重与缓解交替出现,常因肾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齐庆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第一章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稳定方法,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为后阶段实验建立坚实基础。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叶艳芬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目前病因未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寻求相对创伤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谭国珍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多器官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改良现有的治疗方案或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仍十分必要。 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毛越苹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derma,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的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目前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亦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寻找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灿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在中国也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疾病。目前早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阿曼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与性病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手部骨关节损害的临床特征,进一步认银屑病关节炎,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复习符合入选标准的20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关节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指(趾)甲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庆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研究目的: 了解活化抗原CD69,CD38,HLA-DR在尖锐湿疣(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s)、树突状细胞(DCs)和真皮浸润单一核细胞(MNCs)上表达的变化,分析三种抗原分子在不同病程CA患者免疫细胞表达的意义,进一步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秋玲 导师:朱晓浚 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一、研究背景: 白癜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局部皮肤色素明显减退或消失的皮肤病,目前研究资料表明,白癜风皮损中黑素细胞(melanocyte,MC)减少或者消失的机制之一可能为细胞凋亡<'[1-3]>。本实验对白癜风患者MC进行体外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米向斌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本课题利用BSP方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几种细胞因子(IL-4,IL-6,IL-10)基因调控区域的DNA甲基化状态和它们的表达水平,以及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等,分析DNMT1活性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区域甲基化状态、细胞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娴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 1.研究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在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生长速度中的作用。 2.研究不同种类真菌感染在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生长速度中的作用。 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临床和真菌学确诊为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皮肖冰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区与非白斑区皮肤组织液ET-1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的改变的意义,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了解角质形成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与皮损色素恢复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方法: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文学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研究背景: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1)。而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尤其是2型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T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晓琳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该课题将调查SLE患者一级亲属免疫或免疫相关性疾病、风湿性症状体征和免疫学异常的发生率;测定SLE患者一级亲属血清DNA、DNase-I活性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率;并分析亲属中血清DNA与DNase-I活性的关系,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唐增奇 导师:郭庆 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与性病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该课题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mRNA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正常包皮作为对照,进行半定量分析,从CA局部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原位表达,来探讨CA局部的微环境变化,同时为CA免疫中LCs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寻求依据.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毛越苹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检测SLE患者循环抗BMZ抗体,了解其特点,同时分析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旨在揭示抗BMZ抗体与LE皮肤、内脏损害发行、发展的关系,以评价抗BMZ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的地位.结论:一、约70﹪SLE患者循环中存在低滴度的抗BM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玮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定量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seⅠ活性,检测患者淋巴细胞中DnaseⅠ基因组外显子Ⅱ上第172位A→T的突变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SLE患者血清中DnaseⅠ活性下降与基因突变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阐明S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益金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研究目的:该课题的目的是研究SLE患者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以下方面的内容:①SLE患者甲真菌病的患病率②SLE患者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特征③SLE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特征④SLE患者甲真菌病的易患因素,为SLE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防治提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尹若菲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性病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红斑狼疮(LupusErythematosus,LE)是一种病谱性疾病.该课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IIF)检测LE患者皮损细胞外DNA的沉积和分布,提取皮损中ICs,分离其中的DNA抗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展 导师:曾凡钦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性病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该课题研究目的是定量测定SLE患者血、尿DNaseⅠ活性及肌动蛋白浓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揭示进一步SLE患者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汤红峰 导师:曾凡钦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性病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课题于国内首次建立了一种准确、简便、灵敏、重复性好的DNaseI检测方法,用于测定SLE患者血、尿DNaseI的水平,分析DNaseI异常对DNA含量的影响,旨在揭示DNaseI异常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姆巴亚 导师:曾凡钦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性病(硕士) 2000年
【摘要】 目的:该研究为了解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是否会引起射出精液细胞的异常凋亡;了解粗液细胞凋亡与精液质量的关系;了解感染部位及炎症程度与精液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而分析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所致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如何?该调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谭国珍 导师:曾凡钦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研究的目的是测定SLE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不同B淋巴细胞亚群中EB病毒潜伏期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及bcl-2的表达,分析不同细胞亚群中EB病毒的感染数量和感染状态及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旨在揭示EBV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