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4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莉 贾海波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年38卷11期 25-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刘亚娴教授中医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不补补之”之法源于魏玉璜,刘亚娴教授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即不补气血而使气血得补”,引申言之即“不以补法而补之”.妇科疾病繁杂多样,严重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凤平 葛国岚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1年32卷6期 1484-1486页PKUCSCDCA
【摘要】 郑启仲教授辨治特发性性早熟(ICPP),承古兼有创新,观点独到.其认为相火寄于肝肾,是儿童正常发育的重要动力,相火偏亢则导致儿童发育过早;依据ICPP患儿相火偏亢实证较多而肝肾阴虚之症较少的临床实际,提出"肝肾相火偏亢"为ICPP的重要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骞 何强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0年47卷12期 48-50页ISTICPKUCA
【摘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中医药在防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闫慧敏教授从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络病理论出发,阐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认为小儿过敏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骞 何松蔚 等 《北京中医药》 2021年40卷8期 907-91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闫慧敏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闫慧敏教授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对闫慧敏教授临床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永梅 王开爽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7期 3460-3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以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目前现代医学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陈志强教授提倡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认为本病以先后天脾肾亏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翠娟 王斌 《新中医》 2019年51卷9期 320-322页ISTICCA
【摘要】 吴深涛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科杂病方面造诣精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秀娟 魏易洪 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4卷5期 52-5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西洋参水煎液对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作用.方法:以转基因斑马鱼(Fli1:EGFP)为研究对象.①正常血管模型.将斑马鱼分为对照组和西洋参不同浓度(1、3、10、30、100 μg/ml)组,每组24条,分别给予培养液或相应浓度的西洋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宇舟 田照 等 《中医药导报》 2020年26卷11期 70-73页ISTIC
【摘要】 根据壮医药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从“网络阻滞”致痹理念出发,探讨痹证的病机、治疗和预防,总结壮医内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特色技法,为痹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龙路受阻,火路不通,使人体气血感官网络受阻,叠加风寒湿等特定环境而发为痹证.治法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凤磊 张良 等 《北京中医药》 2019年38卷12期 1198-1200页ISTIC
【摘要】 田德禄教授认为,现代人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腻、作息无序、劳倦内伤、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而使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不运,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血反为瘀,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相因为患的病症,多致脾胃湿热而出现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