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5
- 40
- 25
- 16
- 13
- 10
- 13
- 10
- 10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陈建锋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骨髓内存在能够向肝细胞分化的干细胞的事实已被广泛接受。然而,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还不能作为生物人工肝以及肝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进行临床应用。主要的原因是难以通过骨髓源性干细胞获取足够数量的肝细胞。本实验利用治疗性肝再生策略,通过建立肝损伤的大鼠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汪谦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临床科研实际工作中要开展一些有价值的科研课题,首先必须体现医学创新的特点,这要求研究者必须从临床基础研究着手,对现代医学实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各种实验方法的实用范围,选择恰当的基础实验方法来完成自己的课题。阅览诸多临床杂志,我们不难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达春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本文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前后有关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除PAI以外的绝大多数凝血和纤溶指标异常,其中PT、APTT、TT延长,Fg、FⅦ、FⅧ和FX水平下降,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常青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苦参碱为中药苦参、山豆根和苦豆子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包括CCl4、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等)均有肝细胞保护作用。但尚未见到抗刀豆蛋白A(Con A)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报道。Con A诱发的小鼠肝损伤是近年来建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彭劼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本文分析了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规范进行简述,并就肝组织学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效应进行预测,提出抗病毒治疗对肝组织学的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申鹏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随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7ACE)的广泛应用,肝癌(HCC)早、中期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HCC患者合并PVTT的发生率为62.2%-90.0%。PVTT是导致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引起或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骨髓源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别是具有向肝脏干细胞、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由于其取材方便,可以来自患者自身,无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成为当前肝组织工程学中的一大热点。Catherine M.Verfaillie工...
【关键词】 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 ; 肝样细胞分化 ; 体外诱导实验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小田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派罗欣致全身荨麻疹1例的临床资料,指出目前国内已批准派罗欣用于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但也有学者用于治疗病毒复制活跃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虽然本药在国内应用仍未广泛开展,但据国外报道,它的副作用与普通干扰素相似,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严红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菊三七中毒较为罕见,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本院应用激素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进行报告。目前对菊三七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尚不足,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此病例显示了激素治疗菊三七中毒性肝损害的有效性,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威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病程短,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有人提出Epstein—Barr病毒(EBV)与HCC相关,随后亦见意见相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HCC患者的EBV感染情况,探讨EBV对HCC的发生发展有...
【关键词】 肝细胞癌 ; Epstein-Barr病毒 ; 肝炎病毒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叶华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脏疾病是严重影响健康的一类疾病,在一般健康检查和职业性健康检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近2年,笔者对广州开发区三间工厂职工肝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各种肝病的发病情况。以便协助企业做好肝病的防治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曾文铤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三氧化二砷(As2O3)抗肿瘤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多项试验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但其抗肝癌主要机制仍未明确,本文为探讨三氧化二砷及联合顺铂(CD-DP)诱导肝癌HepG2凋亡的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慕宁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骨髓源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别是具有向肝脏干细胞、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由于其取材方便,可以来自患者自身,无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成为当前肝组织工程学中的一大热点。Catherine M.Verfaillie工...
【关键词】 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 ; 双阴性选择法 ; 纯化培养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常青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解毒化瘀汤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组方研制而成,主要由叶下珠、虎杖、丹参、桃仁、赤芍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为探讨该复方的抗肝损伤作用,本实验利用D-氨基半乳糖氨(D-Ga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池晓玲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特征,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中间环节,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对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肝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损伤、血吸虫病等原因。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仅慢性乙型肝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苏旭春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我国华南地区是全世界鼻咽癌最高发地区,EB病毒感染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提高感染EB病毒的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预后,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4年5月,以具抗病毒作用之中药普济煎液配合放、化疗对VcA-IgA、LMPl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增伟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结核杆菌的主要抗原成分之一,其具有免疫优势抗原(im—munodominant antigen)的特性,可诱导和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具有载体分子效应和免疫佐剂性质。因此,有学者用其基因与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蕾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作用的产生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高亲合性特异性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s)包括两种:TNFR-p55和TNFR-p75。每种受体均可以以两种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炎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反刍综合征定义为无结构性疾病而咽下不久的食物回流到口腔,继而重新咀嚼后重新吞咽或吐出。症状是不费劲的,不伴有腹部不适、烧心感或恶心,而且可能有主观上舒适的感觉。症状发生在餐后,当食物味道变酸时症状停止。通过本例治疗,认为对智力正常的成人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锦洪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内过度蓄积,从而引起肝脏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当脂肪总量超过肝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肝细胞3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及时治疗可恢复。但重度脂肪肝如延误诊治可演变为肝硬化或合并症而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为了减轻或避免肝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方法。但是,免疫抑制治疗本身带来了众多问题:机会性感染,肿瘤发生,以及昂贵的费用。我们设想,如果将供肝逐渐转变为与受体基因相同或相似的器官,“自体”的肝脏将不会被排斥。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崔书钟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胆管癌既可胆管内扩张,又能向胆管周围组织浸润,且可多中心发生,整个胆道均可累及。该肿瘤生长缓慢,但由于肝外胆道淋巴系统丰富,壁薄,40%-50%的病人能发生早期黏膜下淋巴结及肝动脉干、腹腔干淋巴结转移,所以尽管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但由于该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宇斌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虽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目前正逐步提高,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中诊断为肝癌合并门静脉栓的患者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这部分病人过去通常被认为已无手术价值而放弃治疗。我科1990年1月~2003年1月期间收治了原发性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声溥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HBsAg(-)的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广泛存在的,但难以用常规的方法检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临床上对HBsAg(-)者,如何辨别其究竞是健康者,还是HBV的感染者,还带有一定的盲性。本文试图从预防接种、健康体检,以及就诊病人等群体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叶观瑞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原发性肝癌(PHC)目前仍是以手术切除疗效最好,对于不能切除的PHC,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目前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但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单纯的TACE治疗中晚期的PHC,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肝癌存在双重血液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苏旭春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子宫肌瘤为妇科最常见肿瘤。据统计,育龄期妇女患病率高达20%~25%,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我科据临床经验研制出子胞康胶囊Ⅰ、Ⅱ号治疗子宫肌瘤,取得显著疗效。本文指出子胞康胶囊能明显缩小患者瘤体、减轻临床症状及降低雌、孕激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邱杰文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关键是抗病毒,而临床上仍多采用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美能具有保护肝细胞膜和免疫调节功能,可苷系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笔者采取两者联合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单用可苷治疗慢性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骆抗先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后,继续炎症活动的是活动性肝硬化、或称肝炎肝硬化;肝炎已缓解的是肝炎后肝硬化。在肝硬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是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肝硬化多伴有复制状态的病毒感染,有轻重不等的炎症坏死。非活动性病变是稳定的病变;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程天明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特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内。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与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本文现对纤维化的可逆性进行分析,指出纤维化的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钟武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肌肉痛性痉挛(muscle cramps)与锻炼过度、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电解质紊乱、和肝硬化有关。肝硬化患者常常出现肌肉痛性痉挛,据报道肝硬化肌肉痛性痉挛发病率在64%~88%之间。Kobayashi等报告每周发生一次以上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传武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参与其发病机制的众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中,近年又发现树突状细胞(DC)这种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存在功能缺陷,因此DC功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机体对HBV的清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思德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急慢性肝衰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迫切需要一种近似于人工肾一样的人工肝技术用于治疗肝衰。本文介绍了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分析我国生物人工肝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人肝干细胞的研究是未来人工肝研究领域的最根本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光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S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由于HBV和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所以合并感染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另外,HBV和HCV都有不同的基因亚型,各种基因亚型的感染在地域分布、感染途径、致病性强弱、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戴贻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通过128例脂肪肝治疗效果分析,笔者认为清肝降脂散对脂肪肝患者,不论是缓解或消除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血脂的正常水平,还是改善B超声像图所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价廉,无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合并肥胖病、高血脂症、肝细胞损害、高血压、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甘爱华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及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但仍有30%~40%的病人就诊时因肝功能差,合并全身转移或无法承担高额的手术费用等因素不能实施上述治疗,笔者采用中药黄参膏治疗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应乾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终末期肝病常需要生物人工肝(bioanificialuver BLA)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提供条件和时间,目前用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是需要大量有活性的肝细胞来进行肝功能支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白岚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而具有异常复杂的代谢功能,不但对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激素、维生素和某些无机盐的代谢亦参与一定的作用,还有某些代谢终产物的生成和排泄(胆红素和尿素)亦在肝内进行。肝脏又是体内担负生物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远航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汁淤滞、营养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基本的病程改变是胆管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病变,因其病变原因复杂和肝胆管解剖变异,使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规手术增加难度,使术后的残石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发作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志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研究表明,明胶酶A(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对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起重要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远航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老年人阻塞性黄疸是临床较常见的急重症,若不及时治疗,控制合并症及并发症,病死率甚高。我院外科于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阻塞性黄疸18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进行分析,提出B超检查对老年人阻塞性黄疸占据着重要的诊断和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蕾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细胞因子,由Carswell等于1975年首先报导,因其在内毒素处理后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被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膜受体,即肿瘤坏死因子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福山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类型肝病,系统观察HBV感染后的临床经过,探讨H-BsAg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防治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从1986年初至2003年7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wistar→SD大鼠肝移植,是本课题组针对高排斥反应而进行的前期研究。以地塞米松体内处理供体Wistar大鼠,诱导脾细胞凋亡后对受体进行预输注,诱导了正常受体SD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但是,临床上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占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汪谦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随着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的必然趋势,临床科研者在被动等待和应用基础学科领域研制的新型手段改进传统的诊断治疗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在思索寻找临床基础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研协作的重要性,在充分了解现代医学实验方法的发展现状下,主动出击大胆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戴贻超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极大的一种感染病,它不仅严重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对患者造成痛苦,也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干扰素是国际上公认的抗病毒药物,在国外进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我国引进这种药物后,由于适用范围被人为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崔书钟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三氧化二砷是人类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最早药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将其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较大进展和显著疗效,从而激发了人们重新认识砷剂在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science》以《古老的药物放射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潮双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在我国,终末期肝病患者大多数是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疾病。然而,肝移植后乙肝肝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因此复制的HBV曾被列为肝移植的禁忌症。近年来由于乙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白岚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自20世纪初期射频首次被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学科显示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射频技术和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毁损作为局部热疗的方法逐渐成为肝癌的各种介入性综合疗法(包括无水酒精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全师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PET为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称为分子显像或生物化学显像,是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氨基酸、胆碱、胸腺嘧啶、受体的配体及血流显像剂等药物为示踪剂,以解剖图象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血流、细胞增殖和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文琦 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戊型肝炎(戊肝)的易感人群主要为中青年,但近年来各地报道老年戊肝趋向增多。为探讨老年戊肝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1896例肝病病人进行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老年戊肝74例及非老年戊肝72例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