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4
- 9
- 4
- 102
- 28
- 2
- 2
- 2
- 24
- 23
- 18
- 13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小芸 赵怀舟 等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2卷4期 59-61页
【摘要】 宋明锁认为小儿慢鼻渊宜从脾论治,并将该病主要分为:脾肺气虚,水湿阻窍;脾胃失和,湿浊壅窍;脾胃郁热,湿热灼窍3型,分别使用调脾益气汤、调脾和中汤、调脾承气汤加减化裁加以治疗.宋明锁辨识、分析、治疗本病的理、法、方、药诸环节均不离从脾论治之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轶敏 贾明月 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4卷9期 1663-1666页ISTICCA
【摘要】 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不足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又以肾阳不足为主要方面.阳气不足则气化失职,寒水停聚,阳气不足又可导致风邪内生,亦可导致卫表不固,外受风邪,内外合邪,发为鼻鼽.邪犯鼻窍,鼻窍不通,肺气不利,宣肃失常,寒水停于鼻窍则见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晓霞 郭俊明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30卷7期 1229-1232页ISTIC
【摘要】 儿童过敏性鼻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笔者根据儿童肺脾肾常不足,元气不足,营卫常虚的生理特点,认为本病发病常有湿邪为因.湿邪既为致病之因,亦为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虚实夹杂,病机复杂.临床辨证从外感风邪夹湿、寒邪夹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怀仁 薛珊珊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4期 1772-17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风邪易于犯上,好扰头面.耳鼻喉等官窍位居人体上部,正是风邪好犯之所,故风邪常为耳鼻喉科疾病的重要病因.风药性质轻灵,走而不守,恰恰顺应头面五官以通为贵、以清为和的生理特性,笔者临证时常常选用风药治疗耳鼻喉科疾患,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文章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莎莎 王淑敏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9卷12期 25-27页
【摘要】 该文基于陈文霞教授"从鼻论治"治疗疾病的观点,分析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指出鼻咽部疾病是该病的高危因素,认为痰是重要病理产物,临床治疗该病应重视治鼻,提出鼻腔冲洗物理疗法,并兼顾平治五脏.
【关键词】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从鼻论治;鼻腔冲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年自强 杨彦红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9卷16期 3-6页
【摘要】 过敏性鼻炎(AR)的发病往往与季节因素和患者的脾胃功能有关,治疗时应考虑健运脾胃、强化肺气的固摄和肃降作用.针对秋季肺气虚型AR,该文以培土生金、益气肃肺为治法,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禤达科 刘元献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9卷15期 5-8页
【摘要】 鼻鼽发病以络虚为本,邪气、伏邪、痰瘀为标,络虚不荣、络脉不通为基本病机.该文以"络以通为用"治法为基础,以叶天士提出的"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指导,结合络病三大类通络药(辛味通络药、虫类通络药、藤类通络药)的药物特点,提出鼻鼽"实证通络,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金枝 严云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4期 39-41页ISTIC
【摘要】 近年来患肥厚性鼻炎的人数逐年增加,年龄趋向低龄化,同时肥厚性鼻炎的危害也是不容乐观,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中医治疗肥厚性鼻炎由来已久,疗效显著,但大多以治肺为出发点,忽视心在鼻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黄帝内经》《难经》《证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亚芬 傅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2003年30卷7期 585-58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鼻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有如<济生方>所云:"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吐衄也."其病理变化,又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息息相关.<医学入门>说:"血乃水谷之精变成,生化于脾,主总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水祥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11期 135-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鼻为肺之外候,鼻病源于肺脏疾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各种原因所致的鼻阻力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刺激都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影响通气量,称鼻肺反射(属神经反射);同时,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使鼻粘膜血管收缩,鼻翼煽动,鼻阈增宽,使鼻腔阻力减少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