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7
- 148
- 25
- 420
- 18
- 9
- 8
- 7
- 312
- 204
- 83
- 53
- 4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永涛 孟虎彪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293-3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考镜了"邪热不杀谷"的源流,该理论首见于《伤寒论·辨脉法》,其本义为伤寒误下后邪热内陷,表现饥而不欲食的状态.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常运用"邪热不杀谷"理论指导治疗,但对病机的认识存在差异,或认为阳明热毒内盛,或认为肾中相火浮越于上,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麟孙 郭子伊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6199-62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其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论治,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灸法可通过补虚培本、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引热散发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基于《伤寒论》中"阴病宜灸"的思想,结合理论研究、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樱 衣凯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2期 6536-65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伤寒当统六气,六经乃百病之提纲.六经受邪皆可导致肺结节的发生,通常表现为一经、两经或者三经合病、并病.肺结节病的本质是少阴先虚,虚寒为本,本虚标实,病变以太阳经受邪为先,太阳失和致肺气失宣,邪气内陷,夹杂痰湿;水从寒化,阴成形,形成结节;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军 郝哲 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7期 1000-1005页ISTIC
【摘要】 麻杏石甘汤首载于《伤寒论》,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使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及荨麻疹等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目前,虽然关于麻杏石甘汤单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永胜 黄书婷 等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6期 1220-1223页ISTICCA
【摘要】 《松峰说疫》首提疫病三分法,以正"瘟疫"之名,并以《黄帝内经》的运气学思想以及《素问·热论》六经分证,作为温疫六经病理的基础,借鉴《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运用六经思想辨治温疫,开创"瘟疫六经治法".《松峰说疫》指出温疫病在三阳经证,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嘉慧 李浩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6期 1200-1203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第101 条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中,"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一或几证相合.小柴胡汤非独主少阳一经,伤寒中风,传变迅速,"一证"表现迥异,仲景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华 杨钰沛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12期 1788-1792页ISTIC
【摘要】 大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下法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里热实证及热结旁流等,临床多用于治疗急腹症、肠梗阻与胃肠道功能障碍等疾病,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中也凸显了经方辨证施治的疗效和优势.大承气汤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时,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琳琳 仲乃堂 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7期 978-982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第252 条、第253 条、第254 条所论病证被称为阳明急下三证,三证病因均为阳明热实,但相同的病因所致症状及转归不同,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原文第252 条突出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症状,为患者平素肝肾阴虚,是阴虚体质,热病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鹏飞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7期 973-977页ISTIC
【摘要】 竹叶石膏汤方载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但其并非"伤寒差后劳复"的专方,而为阳明病类方.其证可以看作是白虎汤证由经入腑,由实转虚的中间阶段,此时,阳明经腑同病,既有阳明经无形邪热,又有阳明胃腑阴伤气逆.在此阶段,随着阴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倩 谢雪姣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40卷5期 105-108页
【摘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基于阳气郁积之腹痛病证首倡"升阳散郁"治法,阳升郁散,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然"升阳散郁"内涵并不局限于此.《伤寒论》载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阳微结"之病机,即少阳气机郁结.观其病机,或可从"升阳散郁"治法探析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