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9
- 12
- 19
- 17
- 14
- 12
- 11
- 40
- 13
- 10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禹思宇 周宇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15年7期 67-71,76页
【摘要】 利用新型荧光探针—分子信标,建立一种检测猪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根据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HA和NA基因的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3N2亚型SIV。构建重组质粒pS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丽丽 姚琳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年29卷4期 5-8页
【摘要】 分子信标是基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原理设计的一种发夹型寡聚核酸分子荧光探针,能够与待测核酸序列分子相互作用发生结构变化产生不同强度的荧光信号,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适于活体检测等优点.对分子信标的结构、设计原理、热力学研究、选择性与动力学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生海 殷宏 等 《现代仪器》 2009年15卷4期 1-5页
【摘要】 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已经深入到纳米尺度和单细胞、单分子的水平,如何在这样一个尺度范围内获取有用的生物化学信息对各个研完领域均提出新的要求.可进行实时、在线、原位、活体检测的分子探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就分子信标技术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分子信标;荧光探针检测;Molecular beacon Fluorescence probes Detec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锐 《科教文汇》 2007年29期 213页
【摘要】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于1992年由Higuchi等人第一次报告:使用EB加入PCR反应体系,经改装的带有CCD的PCR仪检测样品的荧光强度,它的优势性决定了它不仅是一种高敏感、高特异的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秉鸿 《动物医学进展》 2003年24卷5期 4-6,25页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病原体的鉴别诊断方面,不断研究和开发了一些先进的检验新技术,TaqMan荧光探针脱颖而出.这项新技术日臻成熟并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它实时、准确、定量和高度重现性的特点优于其它核酸扩增技术,在...
【关键词】 TaqMan荧光探针;核酸扩增技术;实时定量P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振柱 孙贵娟 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年22卷4期 332-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 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江宏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 2010年30卷5期 801-804页ISTIC
【摘要】 分子佶标(molecular beacon,MB)可实时成像观察活细胞内多个特异性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由于核酸酶降解、核酸结合蛋白质结合等非特异性因素,生物稳定性差、转染效率低等成为MB活细胞内应用的瓶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新 文芳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3年26卷4期 185-188页ISTICCA
【摘要】 PCR分子信标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核酸定量检测技术,它具有PCR技术的高效核酸扩增特性,核酸探针杂交的高特异性,以及光谱技术的高灵敏性和可计量性.目前,PCR分子信标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肿瘤研究、基因突变研究等多个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由Higuchi等人在1992年第一次报告,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灵敏、简便、快速、不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它将EB加入PCR反应体系,再通过改装的带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