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5
- 1
- 1
- 1
- 1
- 10
- 9
- 7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婉妃 杨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0年28卷10期 818-820页ISTICCA
【摘要】 “黄疸”,源于“瘅”字,是以身、目、小便黄为特点的病证[1],以目睛黄染尤为突出.该病首先提出于公元前二世纪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治》[2],而《黄帝内经》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磊 忻耀杰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26卷1期 110-112页ISTICCSCDCA
【摘要】 《四圣心源》的关键学术思想是“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基于这种认识,鼻的生理功能的形成在于“清升浊降”,病理状态则是“浊阴上逆”,于是变应性鼻炎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肺气不清引起,肺气不清源于土湿胃逆.总结《四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泽冰 周晖 等 《中医药导报》 2019年25卷7期 21-25,3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黄元御《四圣心源》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四圣心源》方剂中涉及药物进行整理,建立Excel 2007四圣心源方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四圣心源》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信生 《北京中医药》 2019年38卷6期 621-623页ISTIC
【摘要】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创立了“一气周流”“六气治法”和“中气升降”等理论,在治疗上重视中气升降,以扶阳抑阴、厚培中气原则,被后世称为“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四圣心源》是其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代表作,现将其学术思想在难治性皮肤病治疗中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若水 《中医药导报》 2018年24卷8期 125-126页ISTIC
【摘要】 黄元御论治湿病强调阳衰脾虚湿盛的基础体质,当外感邪气引动内生湿邪,则易形成湿病;提出治湿当内通膀胱,外开汗孔,表里双解,以紫苏叶和浮萍解表发汗,并重视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粥药并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静芸 聂斌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36卷10期 885-887页ISTIC
【摘要】 黄元御是清初著名的中医学家,所著《四圣心源》为其毕生医学理论思想的总结.黄元御对疾病的认识多从中气升降的角度出发,对历节的见解更是颇具新意,认为历节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起因是土湿不运,脾气不升,肝肾俱陷,则木郁水寒,内生风寒湿,加以感风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杰 张瑞婧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20卷2期 15-18页
【摘要】 "一气周流"理论源于《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他强调中土之气在人体气机中的斡旋作用.脾土左升,肝木肾水随之上升;胃土右降,肺金心火随之下降,以脾胃为枢纽,带动一气的升降旋转.王素梅教授基于"一气周流"临床治疗注意缺陷多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晓奕 戴彦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3年31卷4期 304-307,311页ISTICCA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虽然临床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改善患者症状,但其复发率高,甚至有部分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缺乏敏感性,成为了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中焦气机升降失调",采用平调气机、健脾助运为其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潇 颜晓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9期 5168-51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介绍高树中教授应用"左病治肝"理论在临床诊疗疾病的经验.高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四圣心源》等经典书籍中对于"肝气行于左"的论述,提出"左病治肝"的临床诊疗思路,应用多种特色望诊、切诊辅助临床诊断,确立立足于脏腑气机升降的用针用药方案.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