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2
- 1
- 21
- 5
- 2
- 2
- 1
- 7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杨志诚 “中药有效性评价之关键要素——证候评价”研讨会暨《中药药理与临床》第七届编委会 2017年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消疮散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观察其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使用免疫法建立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数目、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郁 导师:尹寿玉 延边大学 药学 药剂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是由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怠倦等症。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本论文利用正交试验,分别以黄芩苷、绿原酸、咖啡酸为考察指标,对黄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林波 张慧娜 等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2007年4卷9期 80-81页
【摘要】 <篇首> 我科自1998年3月份以来采用自制复方黄连散治疗口腔粘膜溃疡26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临床选择口腔溃疡病人共363人,患者年龄0.5~80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6人,对照组97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心如 皮雯敏 等 《药学学报》 2025年60卷6期 1948-19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药超分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形态和显效形式,超分子的形态与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混合顺序是其中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浊度仪及丁达尔效应等方法观察三组不同的混合顺序:黄连组+栀子+黄芩(CGS)、黄连组+黄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华强 王双艳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22期 264-2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对寒热中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进行回顾与思考.方法:以CNKI,VIP数据库为依据,以口腔溃疡、中药外用、复方、临床研究、药理研究等为关键词,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单味药及复方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情况进行整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传亮 李槿年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7年19卷2期 152-155,1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探讨27种单味中草药和5个中草药复方配伍对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和ESBLs,同时使用平板打孔法和改良微量稀释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光明 陈秀华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1年12卷4期 376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传统疗法为聚肌胞肌注加止痛剂和维生素B1口服,但费用高,效果不够理想。中医外治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等特点。本文综述如下:1 中药、中成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与中成药用于带状疱疹,一般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凯文 黄小红 等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4期 37-39页
【摘要】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药敏试验,观察10种单味中药及3味复方中药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试验表明:黄连、黄柏、乌梅散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黄连的抗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98mg/mL,抑菌圈直径为33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德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33卷3期 74-77页
【摘要】 冠心痛心绞痛可归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始载于《灵柩》,张仲景首次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创立瓜蒌薤白三方.宋代活血化瘀广泛使用.清代王清任创制五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当代学者认为多与阴寒内侵、体虚劳倦、七情所伤、饮食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