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6
- 1
- 7
- 4
- 2
- 1
- 1
- 68
- 34
- 18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邵崇钰 邓根 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3期 72-72页
【摘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紧抓的内容,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力和社会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培育出抗挫折能力强、具有良好心理耐受力的学生,是对各高校学生质量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静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5年z2期 373页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和社会环境,大学生所遇到的挑战和挫折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由于不堪承受挫折而出现固执、攻击、焦虑、倒退甚至自杀等消极行为.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伟强 《亚太教育》 2015年29期 30-30页
【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情感、社交、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本文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作平 李春凤 《传承》 2014年9期 106-107页
【摘要】 挫折教育是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旨在帮助大学生在挫折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之具备较高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医学生是大学生中压力相对较大的群体,因此在这一群体加强挫折教育是高校目前的必要任务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拉坦巴根 刘艳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年1期 89-91页CA
【摘要】 挫折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挫折教育也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简述了挫折的概念及挫折教育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年26卷5期 44-45页
【摘要】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12期 278-280页
【摘要】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大学生也常常会因为对考试的紧张、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人生的思索、爱情的烦恼、生活的不幸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感。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要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 何畏 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4卷6期 100-103页
【摘要】 在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进行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失科学生命观的原因,认为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陷入误区,提出了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四方面加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 于长伟 等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3卷2期 26-28页
【摘要】 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挫折情境种类及其受挫的主客观性原因,提出了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增加大学生受挫能力等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亮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27卷12期 27-28页
【摘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而不成熟的群体,由于处于群体生活状态,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对比或攀比,并且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逐渐减弱,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是发生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暂时的现实与希望背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