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
- 1
- 28
- 8
- 5
- 4
- 3
- 4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齐元玲 张庆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5期 357-3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恒动观是指在认识事物变化规律包括生老病死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的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动"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气一元论是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认为"气"为宇宙的本原、"气"为事物联系的中介、"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稳 陈立兵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8年6卷1期 48-5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建立以中药多组分整体为对象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 方法:基于中药化合物组的整体谱特征,运用Kalman滤波法,计算获得溶出介质中化合物组含量,建立多组分中药的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评价理论;采用随机模拟数据,验证Kal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英丰 董宇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8年6卷5期 321-32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理论打造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药动学研究模式.本文在反思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邓凯文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年4期 790-7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研究特点,明确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方向,并提出本学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方法:根据中药制剂研究的发展轨迹,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新药研究技术与本人从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经验,从中药制剂发展方向、特点、亟需解决的关键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肖蕊 周文霞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14期 1653-16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复方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产生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将系统生物学宏微并举的成果渗透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形成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从药材和制剂的获得、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到中药复方二次开发研究,以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陈林 等 《中成药》 2007年29卷8期 1225-12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引言中药复方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但临床使用中药的灵活性使得其体内作用机制很难用现代科技的公式和数据表达.在中药复方中,君药是复方的核心,是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使药的作用为引经和协调诸药,使复方药成为一个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华 冯怡 等 《中草药》 2006年37卷10期 1590-1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及其相结合的PK-PD模型等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物质基础研究、整体观认识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丽娟 贺达仁 等 《医学与哲学》 2004年25卷6期 39-41页ISTICPKU
【摘要】 脑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是:它具有非线性、混沌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及不可逆性等.脑神经系统是人类生命的中枢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的复杂系统,由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综合构成了脑神经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脑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本尤 周德生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9期 106-1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平压舒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EH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服平压舒汤,对照组(40例)服尼群地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降压疗效、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平压舒与尼群地平组降脂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时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21卷9期 703-7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西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从80年代末以来,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是血液动力障碍所致,目前人们知道血液动力障碍只不过是心衰的后果,而心衰的本质是神经内分泌参与造成的心脏超负荷综合征。这种观念的革命,使心衰的治疗决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