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
- 10
- 5
- 5
- 2
- 1
- 7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左豫虎 侯巨梅 等 《菌物学报》 2005年24卷3期 422-4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从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可诱变筛选到对甲霜灵有抗性的菌株Mtr.Mtr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单游动孢子菌株的870倍以上.Mtr性状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在游动孢子后代连续三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仕江 尹定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26卷7期 453-4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西藏那曲冬虫夏草无性型真菌。方法:采用子囊孢子、织、僵虫、体液分离的方法从巴青、索县、比如3县分离冬虫夏草无性型菌株。结果:采用4种方法获得了性状特证与中国被毛孢相同的无性型菌株。结论:中国被毛孢是西藏那曲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13卷2期 95-100页ISTICCSCD
【摘要】 无绿藻是直径3~30 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明晔 马燕军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6年14卷1期 74-80页ISTICCABP
【摘要】 竹黄作为名贵中药,其主要成分竹红菌素是优良的天然光敏药物.由于天然竹黄资源有限,通过竹黄无性型菌株发酵生产竹红菌素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介绍竹黄无性型菌株的固态、液态发酵,分析了竹红菌素发酵生产的各种影响因子,并对竹红菌素合成诱导物质及高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如 明亮 等 《安徽医药》 2006年10卷1期 10-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选择较强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菌株及初步确定活性部位.方法基于消耗底物犬尿胺原理,应用分光光度计对20个菌株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用酶标仪对10株细脚拟青霉进行比较研究,并由相对抑制率初步确定活性部位.结果 RCEF1054、R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明春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6卷6期 509-5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扩增片段长度技术(AFLP)分析对淋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的能力.方法:26株淋球菌分离株基因以EcoRI和MesI酶切及AFLP分析.结果:同一地区的淋球菌分离株之间存在相当大的DNA多态性.性伙伴之间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同源性大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培新 刘伟 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1-6页
【摘要】 分离了不同发生地粗柄羊肚菌的内生真菌,并采用常规形态学技术结合ITS 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从3个发生地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中,共分离出属于14个分类单元的16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15个菌株为子囊菌或其无性型,仅1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品苍 曲志才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9期 5143-5144,5147页
【摘要】 [目的]研究3株泰山虫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野生泰山虫草子实体分离出的3个菌株为材料,通过对rDNAITS区的扩增、克隆和测序来鉴定虫草的无性型.[结果]3个菌株不是同1种,COA1为蛹草拟青霉,COA2为球孢白僵菌,COA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宏伟 陈安徽 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年35卷3期 15-18页
【摘要】 以冬虫夏草菌丝体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了生物量和富硒能力均高于出发菌株的无性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诱变的8号再生菌株的生物量和富硒能力分别是13.445 mg/mL和125.8 μg/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55.16%和5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延威 韩燕峰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4期 1314-1315,1591页
【摘要】 [目的]为从真菌中开发利用天然VE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虫生拟青霉中天然VE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对细脚拟青霉进行高产VE培养基的优化.[结果]细脚拟青霉中的天然VE含量最高;所得优化的培养基碳源为甘露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