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5
- 20
- 7
- 85
- 13
- 2
- 25
- 18
- 15
- 12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锋 李楠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1期 257-261页ISTICCA
【摘要】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取舍的标准有待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伯航 刘辰鑫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5期 809-818页ISTICCA
【摘要】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苏槿 李文飞 等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4期 365-372页
【摘要】 以《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版本异文为材料,对《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所涉药名进行对勘分析,发现宋臣整理该书时注重考辨名实、区分药用部位、对药名进行补充并通改,使该版本的药物分类趋于细化,体现了宋代本草学的发展水平,强化了该书的临床实用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家萱 李文飞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3期 575-578页ISTICCA
【摘要】 《千金要方》三种代表性版本中对枳实、枳壳的记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早期两种唐代传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真本千金方》中记载的为枳实、枳壳并存,而后来的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仅见枳实,给当今临床应用带来一定困扰.在对勘版本异文的基础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玺 季强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1期 47-49,61页ISTICCSCDCA
【摘要】 两宋时期有关《伤寒论》的医家医著较前代增长迅速,伤寒学派也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勘的《伤寒论》成为定本,但校勘者对于《伤寒论》内容的取舍未说明缘由,使伤寒理论出现不同观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使其更加迅速地传播,且政府重视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7卷5期 964-967页ISTIC
【摘要】 以《千金要方》版本异文为例,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深入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千金要方》的方法,发现宋人没有保存《千金要方》原始面貌的意图,而是以实用性为出发点,重定该书的篇章结构、调整内容的编排顺序,在增强《千金要方》临床方书实用性的同时,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媛 曾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306-3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千金要方》两版本的诸多差异为例,结合其他宋校医书相关文献,较为全面地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中医古籍的方法,主要包括:纠正讹误、填补遗佚、删削重复、重辑事类、重新编次等。宋臣极大突破了讲求文字训诂的汉唐传统,更为重视内容上的准确与完整、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永亮 梁永宣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38卷1期 3-5,19页
【摘要】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脉经》并未列入校正医书局最初校正8部医籍之计划,该书于神宗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永亮 梁永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7卷5期 147-150页ISTICCA
【摘要】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书11部.其中,张仲景著作被整理为《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和《金匮要略方》3部,且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飞 李家萱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6167-61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对桂枝药材纳入本草叙事的历史脉络予以考察,研究发现唐以前本草文献未见桂枝之名;唐代以桂心为主流药名,出现桂心的别名桂枝,偶见以桂枝名方的方剂.宋初《太平圣惠方》中部分仲景方已配伍桂枝.北宋校正医书局前期所编著本草著作出现对桂枝形态的描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