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16
- 5
- 549
- 270
- 259
- 125
- 60
- 187
- 180
- 175
- 159
- 1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红浩 陆球灿 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12期 36页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后、血管再通及近期病死率的差异.结果:6例溶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愈后良好,5例均无心绞痛心衰等症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锐 杨旭 等 《中华名医论坛》 2004年5期 57-59页
【摘要】 <篇首>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局第三位的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宏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1年7期 107-108页
【摘要】 AMI治疗主要为症状治疗、并发症防治、及对栓塞冠脉的开通与维持有效灌注治疗.后者有药物、腔内冠脉成形手术两类处理方法,对这两类处理方法的各期研究及临床应用在近十多年内均有长足的进展.本文着重就药物溶栓治疗(药物开通冠脉)的现代进展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绍鑫 张卫涛 等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年46卷7期 636-6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静脉溶栓组(48例)、颈内动脉溶栓组(43例)及局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组(4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剑 黄镪 《中华医学杂志》 2011年91卷19期 1297-12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脑卒中是欧美国家成人死亡率居第三位和致残率居首位的疾病,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也是最常见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60%~80%[2].1995年,在<新英格兰杂志>报道的静脉内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注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勇 姜燕荣 《眼科研究》 2005年23卷4期 437-4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旨在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和保存现有视力,没有从根本上解除血栓的阻塞作用.全身应用肝素、华法令或链激酶溶栓药物已被证实对提高视力没有明确帮助,并且存在全身或局部出血的风...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溶栓治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东 汤友林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年16卷3期 169-17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吸入一氧化氮(NO)加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AMI患者分为NO吸入加静脉溶栓组30例(治疗组,30例)和单用静脉溶栓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院前现场立刻吸入浓度为(20±1)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岩 刘大为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83卷1期 80-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硅胶液体是一种低组织反应性和较强热稳定性的液体聚合物.当局部注射用于隆胸术时,可引发乳腺炎、局部皮肤硬化,甚至多个器官栓塞[1-3].其引发的栓塞难用溶栓方法去除.一旦发生肺栓塞,常引起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50%.相关文献报道共14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金刚 刘红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19卷6期 440-4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6-F导引导管置于C5水平,用Magic 3F/2F或Target溶栓微导管超选椎-基底动脉,尿激酶100万U,分血栓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溶栓两组.结果血管再通率100%,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炜 何奔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11卷3期 189-1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本文拟比较经PTCA开通IRA和溶栓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疗效性并与保守治疗作对照,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