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
- 19
- 13
- 4
- 3
- 1
- 10
- 7
- 6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浩 王馨 等 《河北医药》 2018年40卷19期 3035-30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介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冰 李俊峡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42-543,546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TR组及RDP组,每组患者90例,分别使用TR Band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兆凯 徐玉鹏 等 《山东医药》 2014年54卷4期 103-104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一伟 贾珠银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5期 375-378页
【摘要】 经桡动脉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已取代传统的股动脉径路,成为目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主要径路.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各地报道的桡动脉痉挛发病率从4%~20%不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7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13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旭林 于晓多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18卷5期 97-9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林 方玉强 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19卷2期 89-91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须雅英 夏文兰 《上海护理》 2010年10卷6期 55-5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因其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至今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救治中最常用的入路途径[2].但是股动脉穿刺途径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概率较高,且穿刺不当时可出现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3].1992年首次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玫 苗鹏飞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7卷11期 1370-1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 h 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