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3
- 4
- 4
- 3
- 3
- 2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古俊 郭乐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年16卷10期 893-8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豆来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BBI)对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LPS和BBI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先用BBI预处理肠道上皮细胞,再用LPS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桂萍 程安春 等 《病毒学报》 2004年20卷4期 326-3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人工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咏梅 贾继辉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4年16卷2期 69-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活菌和灭活菌两种生物状态的肠道主要益生菌--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性及其对肠道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粘附拮抗效应.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通过排除实验、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可 胡若洋 等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34卷7期 1172-117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以上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EA、SCC及CA125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阿帕替尼.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洪浪 宋丽军 等 《广东医学》 2017年38卷6期 963-966页ISTICCA
【摘要】 生理状态下成人肠道每天吸收9L左右的水和800 Eq的钠,肠道的吸收和分泌的平衡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致泻物质,如细菌、病毒和毒素作用肠道时,相关离子通道及转运体的表达和(或)活性就会发生改变,大量的水、电解质在肠腔内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惠玉 袁巧玲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19年40卷12期 98-101页
【摘要】 伏马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和畜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迄今为止,伏马毒素已被发现至少有15种,其中伏马毒素B1(FB1)的毒性最强,污染最广泛,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类型.论文就FB1对不同动物的肝细胞、肾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廷芳 马秀莲 等 《家庭医药》 2019年5期 353页
【摘要】 EB病毒(EBV)以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为主,也感染T 淋巴细胞和宫颈上皮细胞等[1].全球EBV总感染率95%,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免疫功能正常的常是无症状的终生病毒携带者,严重会引起全身多种良恶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姣珑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9期 102-103页ISTIC
【摘要】 大剂量甲氨蝶呤( HD -MTX)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常用化疗药物,对ALL患者争取长期生存有着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细胞周期S期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对增殖比高的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有高度亲和性。但对增殖比高、增殖周期短、更新快的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家维 梁志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年9卷22期 5823-5831页
【摘要】 真菌毒素是一些病原真菌在侵染作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许多食品和饲料在生产、加工、贮存和流通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人和动物摄入真菌毒素后,体内能够引发多种生理毒性反应,如肝肾毒性、致癌性、肠道损伤及炎症、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佳雯 王楠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18年39卷11期 114-117页
【摘要】 存在于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可造成严重危害.肠黏膜层、肠黏液、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肠道健康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了解真菌毒素如何与肠屏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