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
- 30
- 10
- 3
- 1
- 5
- 4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知贫 《医学临床研究》 2008年25卷10期 1876-18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二期微创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微创治疗胫腓骨复杂骨折47例.所有病例手术均为二期进行.早期以全身及局部情况恢复为主,骨折先予以外固定支架或跟骨结节牵引术等暂时固定.待情况稳定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代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16卷13期 185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下肢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运用较多,常见的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长期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各种生理及心理不适应,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现将78例下肢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刚 《中医正骨》 2006年18卷7期 28页ISTIC
【摘要】 <篇首> 自1998年3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胫骨结节牵引加跟骨牵引术,配合石膏管形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久琳 梁元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33卷1期 99页
【摘要】 牵引是骨折整复方法,又是维持对位、对线的措施.我院用牵引治疗下肢骨骨折,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88例,均为2015年1至12月收治患者.男52例、女36例;年龄13~ 88岁,平均50岁;骨盆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晋梅 《山西医药杂志》 2005年34卷5期 438-43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骨牵引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到骨骼.下肢牵引通常的穿针部位有胫骨结节(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股骨髁上牵引)、跟骨(跟骨牵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强 苏敬阳 等 《中国骨伤》 2005年18卷11期 683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跟骨结节牵引下用撬拨手法治疗19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阴荣金 《河北中医》 2001年23卷9期 666页ISTIC
【摘要】 <篇首> 便秘是骨折牵引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导泻方法大多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1998-01~1999-12,我院骨外科应用指针治疗骨折牵引患者便秘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便秘患者共58例,均为骨外科的住院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会敏 曹文宏 等 《中国骨伤》 2001年14卷6期 376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我们采用透视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后钢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获得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5~59岁.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者12例,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者20例.2治疗方法腰麻下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世恒 吴洪坤 等 《中医正骨》 2001年13卷4期 38页ISTIC
【摘要】 <篇首>自1995~1998年,我们采用了大重量跟骨牵引手法复位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48例,经过12~30个月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36.7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红旗 曾洁明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年7卷11期 564,封三页ISTIC
【摘要】 作者采用手法整复、一针二弓牵引等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33例,经3~8个月随访观察,26例结节关节角恢复至30°~35°,5例结节关节角恢复至20°~25°,均临床愈合;2例改行关节融合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