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5
- 32
- 9
- 187
- 65
- 40
- 8
- 8
- 61
- 59
- 41
- 39
- 2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艳秋 高鸿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期 40-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校魁 刘艳秋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年36卷3期 228-232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低温对离体大鼠心室肌复极时程及Kir2.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Kir2.1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即正常对照组(C组)、35℃低温组(H1组)和32℃低温组(H2组).制备Lang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煜 徐涛 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年2期 152-15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洋 戴琳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年4期 503-50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 QT 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 后灌注 E-40310.5μmoI·L-1建立 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I·L-1...
【关键词】 维拉帕米;2 型长 QT 综合征;跨壁复极离散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奎 于忠祥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3卷7期 1093-10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东芬 周艳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11年27卷19期 3540-35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红霞 阮磊 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40卷4期 373-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小霞 周筠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2卷5期 561-5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含璇 初红霞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27卷3期 417-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复极和不应期两个角度,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正常犬8只和心力衰竭模型犬5只,模拟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情况,分别从右心室心内膜、左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明科 张存泰 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9卷5期 595-5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抗心律失常肽对蛋白激酶C激动剂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注模型,随机分为①正常组;②佛波酯(PMA)组:PMA 0.5 μmol/L;③抗心律失常肽(AAP10)组:PMA 0.5 μ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