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5
- 60
- 34
- 211
- 88
- 54
- 20
- 20
- 250
- 45
- 43
- 38
- 3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中影 杨春俊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年19卷12期 745-7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3例鲜红斑痣与太田痣并发,3例患者均为先天发病,例1,2为左侧颜面部鲜红斑痣与太田痣并发,皮损大部分或部分重叠,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例3为右侧头皮鲜红斑痣并右侧颜面太田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 吴润达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年32卷3期 168-1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本中心1998年8月~2001年8月,应用595 nm和585nm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269例,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鲜红斑痣;激光;Vbeam血管激光治疗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利 王莉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年32卷12期 739-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芦荟对减轻太田痣和鲜红斑痣激光术后疼痛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接受多波长激光仪治疗的太田痣和鲜红斑痣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芦荟胶,对照组外用红霉素眼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宏伟 王家璧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12期 787-7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3例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3例患者均为先天发病,第1例为面部双侧太田痣合并躯干部大片鲜红斑痣,组织病理和电镜显示真皮中可见色素细胞;第2例为面部双侧同时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第3例为右侧面部太田痣合并颈部、下颌部鲜红斑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梅 陈懿德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6期 376-3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58例鲜红斑痣患者应用不同能量级别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总有效率78.29%,痊愈率8.91%.副作用轻微,仅表现为短暂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无1例出现瘢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志建 童晓荣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1年30卷1期 27-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脉冲染料激光器治疗了l617例鲜红斑痣患者,并从年龄的大小、皮损类型、面积大小、发生的部位及副作用进行了分组观察研究。其年龄小、淡红型皮损,面积小、发生于颈部、面部偏侧者疗效显著。1617例中仅有l例下唇发生 轻度增生性瘢痕。由此认为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秀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23卷1期 74,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0年9月用VPW532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共计302例。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2例中,男76例,女226例,年龄1个月至60岁,平均21.46 岁。过去治疗情况:未治...
【关键词】 鲜红斑痣;VPW 532 nm激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耀武 吕春堂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18卷3期 159-1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光动力治疗后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的形态学变化,选择光敏剂(叶绿素衍生物四号)损伤鸡冠微血管的最佳参数.方法:102只动物随机分成6组,3组对照组(空白对照、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3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光敏剂浓度(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莲 张自晖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35卷4期 253-256页ISTIC
【摘要】 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皮肤及黏膜的血管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PW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体细胞基因突变、血管神经比例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本文将对PWS的发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美玲 刘华绪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35卷9期 564-567页ISTIC
【摘要】 鲜红斑痣(PWS)是临床常见的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的畸形,PWS绝大部分为先天性,患病率为3/1000~5/1000.脉冲染料激光是该病的治疗首选,但治疗率尚不理想,其原因在于部分血管不能被充分封闭,部分血管治疗后再通和再灌注.本文对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