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6
- 2
- 22
- 15
- 1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莫静 崔广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19卷1期 93-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两种树脂充填方式微渗漏的比较,为临床找到一种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且操作简便的充填方式.方法:选择新近拔除的60颗人恒牙在唇、颊侧备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颗牙.用3M自酸蚀粘结剂及3M树脂分别按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经恒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丽娟 《临床军医杂志》 2007年35卷4期 509-5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四种黏结剂对复合树脂充填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并进行比较评价,为临床选择黏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新近拔除的32颗人恒磨牙颊舌侧颈部分别备洞,随机分为4组,每组8颗牙,16个洞.分别用Gluma Bond,Durafill 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晶 谭建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20卷3期 256-2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牙本质粘接剂对V类洞边缘的封闭效果.方法 30颗新拔除的正常双尖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在颊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制备标准的V类洞(溶2mm、宽3mm).三种粘接系统: Scotchbond Multi-Purpose,Adp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蓉蓉 董倩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7卷2期 188-190页
【摘要】 目的 比较3M纳米复合树脂和富士Ⅱ玻璃离子在修复龈上及龈下V类洞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 2012年12月本院就诊患者患牙280颗,分龈上,龈下两组,使用两种修复材料修复,比较2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窝洞位于龈上时,两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钧国 徐贤寅 《口腔医学》 2003年23卷3期 161-1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后牙V类洞干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牙随机分为V类洞干髓组及常规(牙合)面洞治疗组.3~5年复查,观察干髓术的成功率和患牙抗折率.结果V类洞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1.43%、25.71%;常规组分别为53.19%和23.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 薛莉 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33卷1期 23-24页
【摘要】 目的:探讨后牙V类洞干髓术的抗冠折疗效.方法:选择68 例患牙随机分为干髓组及根管治疗组.6-12个月复查,观察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的患牙抗折率.结果:后牙V类洞干髓术的抗折率高于根管治疗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后牙V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青 《健康忠告》 2024年18卷23期 82-84页
【摘要】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不同的充填方式对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牙齿有V类洞边缘微渗漏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17例.4组患者分别接受牙合-龈斜形充填治疗、龈-牙合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万春 2014年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 2014年
【摘要】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接剂对V类洞边缘的封闭效果.方法:40颗新拔除的正常双尖牙随机分为四组(n=10),分别在颊舌侧颈缘上1mm处制备标准的Ⅴ类洞(2*2*2mm),选用新型通用型粘接剂All Bond Universal(用全...
【关键词】 新型通用型牙本质粘接剂 ; 微渗漏V类洞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新迎 导师:吴佩玲 新疆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粘结剂与不同复合树脂配伍修复牙体V类洞对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方法:选择45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下颌第三磨牙,去除牙齿周围的软组织及结石,清理干净,在其的颊舌侧颈部制备箱状(3mm×2mm×2mm)V类洞。按随机数字法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岳阳丽 2012年口腔粘接修复学术研讨会 2012年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牙本质粘接剂对V类洞边缘的封闭效果.方法:30颗新拔除的正常双尖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分别在颊舌侧颈缘上1mm处制备标准的V类洞(2*2*2mm).三种粘接系统分别选用全酸蚀粘结剂Prime & Bond NT、自酸蚀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