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3
- 45
- 15
- 7
- 6
- 5
- 5
- 5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邱惠泉 朱晓林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8期 762-765页 ISTIC
【摘要】 干眼作为一种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觉及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疗效欠佳.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五轮学说",认为干眼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脾土之不升、肺金失于清降、肝木郁而不达、心火化热灼津、肾中坎...
【中文期刊】 张铁林 范磊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19卷3期 73-78页 ISTIC
【摘要】 目的:利用VR智能展陈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中药材虚拟展示平台,实现中医药的网络化教育,探索中药材智能信息化的实现路径.方法:在3D建模技术为基础的条件下,使用C#语言,结合界面交互、文本文字等功能在Unity3D引擎中设计并实现中药材VR智能...
【中文期刊】 彭磊 魏国辉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43卷2期 211-217页 ISTIC
【摘要】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对用户情绪的准确识别变得日益重要.情绪识别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包括医疗诊断、交通安全和教育等方面.而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成为了情绪识别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首先,本文介绍情绪连续和情绪离散模...
【中文期刊】 李燕村 朱姝 《中医教育》 2024年43卷1期 87-91页
【摘要】 中医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学科交叉研究予以推动,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构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是目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趋势.中医学术类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现有培养模式在制度规划、专业建设及培养环节...
【中文期刊】 吴哲 李涵泊 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10卷7期 890-892页
【摘要】 股动静脉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可能是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同时存在的情况较为少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股动静脉瘘发生于患者的右股浅动脉起始处与股总静脉之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
【中文期刊】 李晨 张庆祥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2期 193-196页 ISTIC
【摘要】 "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脏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及精气血津液运行皆弛张有度,无太过或不及,以维持中和的状态.若肝脏功能失调,影响全身气机枢转,可导致病理表现截然相反的五脏病变.如肝气疏泄不及,气滞肠腑,或肝血不足,阴津匮乏,会导致大便干结...
【中文期刊】 陆柯 张庆祥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9期 926-931页 ISTIC
【摘要】 "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疏肝健脾,调畅人...
【中文期刊】 褚翘 张庆祥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10期 1630-1632页 ISTICCSCDCA
【摘要】 在中医学中,虚证中出现的寒象多被认为是因阳气不足、阴寒偏盛所引起.但在临床实践中可发现,虚证中寒象的出现并不仅见于阳虚与气虚.本文通过对中医学中"寒象"与"寒证"概念的辨析,说明二者的不同,佐以"天人相应"观点,探讨"虚证"与"寒象"间的关...
【中文期刊】 魏红 陈曙光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4期 512-518页 ISTIC
【摘要】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镇咳祛痰、消痈散结的功效,但其胃肠毒性反应明显.梳理文献发现,远志分别经蜂蜜、甘草、生姜、厚朴炮制后不仅毒性减弱,还保留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功,并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远志的毒性成分为远志皂苷类成分,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蜜...
【中文期刊】 张延召 孙璐健 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8期 8-11页 ISTIC
【摘要】 通过对"窍"的概念溯源,探讨人体诸窍与脾胃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并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的相关研究,提出糖尿病窍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虚令诸窍失养是病之源,痰瘀结致诸窍失职是病之标,气机郁使诸窍不通是病之枢",故临床应以健脾胃、调气机、化痰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