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4
- 5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卓聪 陈庆红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卷1期 30-33页 ISTICCA
【摘要】 2011—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选取3条长10 km的道路样带,分析水体类型、水体面积、水深、距道路距离、相对潮湿度和干扰因素等6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产卵量及卵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条样带共调查到479个水体,记录1451个卵;...
【中文期刊】 聂强 罗祖奎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47卷3期 48-52页
【摘要】 为探究贵阳市观山湖区两栖类物种的多样性及栖息生境的差异性,2017年7月~2017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贵阳市观山湖区两栖类物种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类14种,隶属4科8属.应用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G-F指数、丰富度、均匀度...
【中文期刊】 罗玉梅 王卓聪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 108-112页 ISTICCA
【摘要】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两侧两栖动物的损失数量及损失原因做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公路对两栖类种群损伤很大,其中以中国林蛙致死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8.29%.引起两栖类种群数量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道路致死、生境破碎和改变、人为干扰、环境污染、气...
【中文期刊】 李卓 蔡凤坤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4卷5期 588-590页 ISTICCA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温度、pH对中国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0~20℃,对pH的适应范围为6.56~9.20,具有良好的耐碱性.不同温度下4,5,6组精子平均寿命分别为75,71...
【中文期刊】 邱宝鸿 傅学魁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4卷3期 341-343页 ISTICCA
【摘要】 对长白山中国林蛙的肥满度及体尺指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变化范围为6.68 ~11.83,不同大小、性别的个体肥满度有一定差别,其总体变化规律为幼蛙>雄性成蛙>雌性成蛙.体质量与体长比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最小(...
【中文期刊】 高志光 高颂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3卷2期 205-211页 ISTICCA
【摘要】 通过对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整理和总结,阐述了鹿茸发生和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关于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生茸区骨膜切除后不能发生角柄和鹿茸,而被移植了生茸区骨膜的位置则生长角柄和鹿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
【中文期刊】 肖晓琳 刘维超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卷3期 255-258页 ISTICCA
【摘要】 采用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吉林省16个县市的林蛙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16个县市的中国林蛙体质量、产油量和产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体质量最大的是龙井,最小的是舒兰;产油量最多的是桦甸,最少的是靖宇;产油率最高的是吉林,最低的是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