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839
- 12697
- 3445
- 1248
- 11747
- 1744
- 504
- 425
- 283
- 3174
- 2720
- 1764
- 1069
- 105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钱锋 潘卫庆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1年28卷5期 732-73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来源于P1噬菌体的位点专一性重组系统loxP/Cre,已成为一种新的DNA操作的有用工具,在体内外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为了将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引入减毒伤寒杆菌CVD908株中,tetR-loxP-neo串联基因已通过同源重组被定位插入在C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吉武 陈文辉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1期 12-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阴阳气化的思维,以六经之气升降气机为角度,从"欲解"时态探析《伤寒论》阴阳六经病证的升降病机演变及证治方药.文章先从元气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与升降制化、升降失常与阴阳六气之病证、阴阳升降与六经欲解"时"关联等方面对元气升降与阴阳气化六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甜 王雪茜 等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6卷6期 850-853页ISTICPKUCA
【摘要】 "角药"是具有相互关联作用的三味中药的有机组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思想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应用前提,以"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为核心特点,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可以独立成方,也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或辅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伤寒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婧雅 赵进喜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5卷5期 781-785页ISTICPKUCA
【摘要】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曾被作为治疗温病的主方.赵进喜教授将“郁热内结、湿浊邪毒阻滞气机”作为本方治疗的关键病机,将发热不退或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胸烦闷、大便不畅、脉数急作为升降散的临证要点,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崇副 韩斌 等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5卷4期 647-651页ISTICPKUCA
【摘要】 蓄血证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机为“瘀热互结下焦”,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主.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中许多男科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均可见到瘀热互结的病机,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都显示采用凉血散瘀的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鹏 王育林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4期 284-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孙思邈本〈伤寒论〉》是有别于宋本《伤寒论》的重要伤寒论文本,学界亦称"唐本伤寒论".通过阐述《孙思邈本〈伤寒论〉》出现的学术背景,考察其后世流传的主要文本和与之相关的伤寒学术流变,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晰了《孙思邈本〈伤寒论〉》单行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英华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5期 381-3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成书于公元1445年的《医方类聚》是朝鲜王朝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书,援引152种中国医药典籍和1种高丽医方著作.本文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目录书中所划分的伤寒、金匮类内容为依据,探讨《医方类聚》对中国伤寒、金匮类文献的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锁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2期 121-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5期 523-5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经方的定义、规范和标准、经方研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回顾我国经方传承的现状,对经方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认为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标准性是经方的主要特性,经方的传承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传统领域,在人才培养、临床应用、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朦 于延顺 等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4卷1期 109-114页ISTICPKUCA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疗效确切、使用广泛的经典方剂,一直以来被归为辛温解表剂范畴.本文通过梳理历代的医籍论述,结合古代医案、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小青龙汤证的因机证治与方药特点.认为"饮"邪往往是小青龙汤证的病机关键,且治"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