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631
- 28
- 10
- 7
- 5
- 2
- 1
- 1
- 486
- 469
- 354
- 352
- 23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瑞华 李春红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年32卷12期 1837-18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疾病种类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逐渐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中充分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华 花群义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7年34卷3期 572-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非洲猪瘟是一类动物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在我国虽未发现该病,但一旦发生会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中概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类、形态、基因组特征、主要结构蛋白,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复制机理、毒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胜 王华 等 《军事医学》 2015年6期 484-486页ISTICCSCDCA
【摘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体系中,美国农业部、国土安全部、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等主要指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以及监测、预警、准备、反应、结束等应急防控流程,并对其技术队伍保障、经费物资保障、联合实验室、动物标识追溯系统等主要做法进行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焱 《生物信息学》 2006年4卷2期 81-84页ISTIC
【摘要】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新的真核基因表达系统,由于其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它既有原核生物的特点,又有真核生物的特性,可以对目的蛋白质进行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翻译后修饰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分子生物学界的重视.已有多种重组蛋白在该系统成功表达,其中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吕海 刘纪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3年26卷4期 222-223页ISTICCA
【摘要】 本文以二连市气象局1980年以来二连地区的降水量,与同一时期鼠密度较高,有可能促成动物鼠疫流行.降水多使植物生长好,为长爪沙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促其数量增加,为动物鼠疫流行奠定了基础.分析降水与动物鼠疫的关系是鼠疫监测的重要内容,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 吴贵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年81期 256-256页
【摘要】 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是一种以发热、多汗、关节炎等为主要症状的动物传染病,会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该病的防治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本文围绕该病,对其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方法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对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星颖 石学银 等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14卷2期 129-130页
【摘要】 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责任制度,保障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构想和规划,旨在为卫生管理决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秀芳 杜字峰 等 《医药前沿》 2011年01卷18期 139-139页
【摘要】 炭疽为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过接触受染的动物及污染的畜产品和从外周污染环境吸入而传染人类.经接触、食入、吸入等方武发生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近三十年未发生的皮肤炭疽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志平 色珠 等 《西藏科技》 2011年5期 36-39页
【摘要】 通过对全球以及我国气候逐年变暖的现状以及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述,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与动物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西藏畜禽疫病造成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璐瑒 任艺 《首都医药》 2009年16卷15期 43-44页
【摘要】 <篇首>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人与动物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了,于是动物身上的病原体相应地传播给人类.同时,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大量猎杀野生动物、食用野味,也给动物病原体向人类传播提供了路径.在人类历史上,动物病原体侵袭人类并不鲜见.而进入现代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