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21
- 142
- 132
- 43
- 183
- 31
- 19
- 10
- 8
- 124
- 110
- 110
- 80
- 7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红 刘清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期 173-18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灞河城市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采样分析.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9%),其次为硅藻门(30.2%);浮游动物4类45种,以轮...
【中文期刊】 徐超 王思凯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43卷1期 155-164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研究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运用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2016-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43种水生动物的食性类型与营养结构,并与20世纪90年代和2006年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水生动物...
【中文期刊】 杨欣兰 巴桑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9期 3121-313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中国西藏高原河流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水环境的关系,于2015-2016年的8月和11月,利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共8个代表性采样点,共采集64个水样.物种鉴定采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共鉴定出纤毛虫91...
【中文期刊】 于佳骏 段钰涵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1期 137-14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为探讨湖北省黄石市典型水域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采用18S rDNA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优势类群测序及相关统计学分析,对2015年夏季湖北黄石境内营养程度不同的典型水域(长江,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组...
【中文期刊】 李欢欢 鲍毅新 等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6期 1011-1023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跨海大桥附近潮滩共采集到32种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种功能群.用功能群方法对这些物种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在潮带间差异显著,季节间则只有Marga...
【中文期刊】 朱晓君 陆健健 《动物学研究》 2003年24卷5期 355-361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1986)中"岸带生物调查方法",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中沙和下沙)潮间带4个潮区底栖动物做了调查.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
【中文期刊】 朱根海 宁修仁 等 《植物学报》 2003年45卷4期 390-398页 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中国第15次南大洋考察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获得25个测站的浮游植物样品,主要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浮游植物有5门16科21属48种(变种和变型),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22.46×103个/dm3,其中以硅藻类占优势(84....
【中文期刊】 焦念志 杨燕辉 等 《植物学报》 2002年44卷6期 731-739页 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地球上细胞最小、丰度最大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原绿球藻( Prochlorococcus )发现于热带大洋,并被证实可在某些近海甚至近岸水域大量分布.但除温度之外,原绿球藻自然分布的控制因子尚不明了.从近海和大洋生态条件的主要差别考虑,在南...
【中文期刊】 赵建 徐伦武 等 《法医学杂志》 2018年34卷1期 55-5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