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42
- 464
- 246
- 49
- 537
- 115
- 24
- 12
- 11
- 326
- 125
- 120
- 97
- 8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广通 魏军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1期 96-10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其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五行子母关系独创"升阳散火"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中文期刊】 柏力萄 李俊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1期 65-7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渴络欣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VIP)、万方数据知识平台、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发表的有关渴络欣...
【中文期刊】 董广通 魏军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1期 91-9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五行子母补泻治法是李东垣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适用于脾胃内伤所引起的热证和杂病,是结合了脏腑辨证、阴阳五行、升降浮沉、气血津液以及五运六气等理论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辨证体系其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李氏重视...
【中文期刊】 龙泓竹 田文杨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9卷6期 508-51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吕仁和教授根据《内经》的相关论述及临床经验,将消渴病按症状特点和病机的演变分为三期:脾瘅期、消渴期及消瘅期。脾瘅期以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脾胃、滋阴为主;消渴期以阴虚化热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胃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热证用药;消瘅期久病入络,耗伤气阴、...
【中文期刊】 董广通 魏军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27卷4期 7-9页 ISTICCSCDCA
【摘要】 “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李东垣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阴火致消”独创升阳散火法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意义深远.本文从李东垣治疗消渴方剂入手,就...
【中文期刊】 李荣 李碧娟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7卷8期 1020-102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辨证施膳对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消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并应用常规血糖...
【中文期刊】 吴建明 张志荣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年8期 1784-178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渴络欣胶囊吸收入血的主要物质基础及特征。方法:采用HPLC-DAD体系,建立渴络欣胶囊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差示分析渴络欣胶囊、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指纹图谱,获得大鼠口服渴络欣胶囊后血液中移行成分概况。结果:所建大鼠血清指纹图...
【中文期刊】 胡明明 刘敏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3年35卷2期 161-16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加强对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认识及病因的探讨.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24 h尿量800 ml,血钠 153 mmol/L、血渗透压333 mOsm/L时仍无渴...
【关键词】 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 颅内钙化; 巨细胞病毒;
【中文期刊】 贾新改 申霖来 等 《世界中医药》 2012年07卷4期 282-283页 ISTICPKUCA
【摘要】 五苓散证一方面是由于表邪不解、腠理闭塞以致气化失司从而出现消渴、小便不利;一方面是由于水饮停蓄、滞碍气机以致津液不得输布从而出现渴欲饮水、反不渴甚或水入即吐.两者都是由于气化不利导致的津液相对不足.五苓散中桂枝温阳化气、利水散湿,是<内经>...